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11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发射方式顺利将我国第18、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至此,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险、多功能等诸多特点。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涵盖亚、欧、非三大洲,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大。文章从"一带一路"区域的气象灾害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潜力,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提出:1)建立"一带一路"专项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评估业务,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2)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3)加强"一带一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规避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4)拓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的传播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1国家需求为了抢占国际海域战略资源勘探开发先机,开展环印度洋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和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战略勘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需求。1.1"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大部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图1),其中的亚洲地区部分国家同时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国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北斗区域系统在中国各个地区的覆盖情况,利用STK软件仿真建立"5GEO+5IGSO+4MEO"的北斗区域星座,并在中国全境范围内建立了13个虚拟观测站,计算了北斗区域星座在全球范围内的GDOP分布,并统计了所有虚拟观测站的GDOP值的大小。结果表明,目前的北斗星座足以全天候满足我国全境范围内用户定位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编世界地图的基本概念,以及近年来出版与应用的概况。根据"一带一路"思想的要点和新编世界地图的特征,以新编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为蓝本,编制出"一带一路世界地图(海陆丝绸之路)",以新编世界地图(北半球版)为蓝本,编制出"一带一路世界地图(空中丝绸之路)",并对"海陆丝绸之路"与"空中丝绸之路"在新编世界地图上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说明和探讨,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做出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系统主要由北斗剖面浮标数据自动接收/监视子系统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解码、处理及分发共享子系统组成,具备自动、批量、业务化接收国产北斗剖面浮标数据,以及业务化处理和分发浮标数据的能力,为我国主导建设南海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催生的中国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也为北斗剖面浮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世界上 3 个有能力为全球 Argo 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剖面浮标观测数据服务的国家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7.
海洋调查船是开展海洋调查观测的必需工具,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实行海洋调查船分级制度对于提高中国海洋调查船管理水平,合理安排调查船航次并有效指导国家海洋调查船新建规划具有积极意义。欧美均有系统完善的海洋调查船分级制度,而中国目前还没有。文中在借鉴美国调查船分级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理位置以及调查船参数将,中国调查船分为全球级、大洋级、区域级和近岸级4个级别。分级依据选取船舶注册总吨、续航力、自持力、科考定员和实验室面积。在此基础上采用该分级方法对中国现有调查船进行了等级划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另外,还探讨了选取船舶满载排水量和续航力进行调查船分级的可能,为今后完善调查船分级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一带一路"框架中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科研竞争力,以及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5月8-9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5期鳌山论坛,10名院士及2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聚焦印度洋-太平洋海底过程与资源效应,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封底)。论坛分为三个专题、二十六场报告进行,主要包括了深海深地动力、深海深部生物圈、深海深时环境等不同深度、不同尺度的研究主题,旨在通过发展"两洋一海"区域地球科学理论,深入探索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从而更加深刻了解"一带一路"相重叠的特提斯构造域,认识区域资源分布规律,加快中国的大洋钻探及向深海、深地进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一带一路"框架中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科研竞争力,以及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为清楚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绘制出研究热点及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考查当今研究热点问题。结果表明: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低,且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国家战略、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文化交流、海洋经济等问题展开;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战略对接研究、跨区域的产业合作研究仍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22日,"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在武汉组织召开了"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研究暨羲和走进智能手机专题研讨会",会上发布了由武汉大学和泰斗微电子、中兴通讯联合研制的一款北斗高精度定位手机样机。该款手机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GNSS芯片,融合北斗系统及羲和系统增强信号,实现了1米级精度的室外定位能力。该成果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自主的高精度定位服务的核心芯片及精密定位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前市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海域(包括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如果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那么神秘广阔的国际海域必将是海洋最闪亮的一点。当前海洋大国纷纷在国际海域抢先布局,国际海域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国际海域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国际海域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国际 Argo 计划由“核心 Argo”向“全球 Argo”的拓展和国产北斗剖面浮标的成功研制,为西北太平洋重要边缘海———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介绍了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总体设计,以及利用相关调查航次在南海布放了首批北斗剖面浮标,初步建立了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 此外,利用调查航次获得的船载 CTD 和实验室盐度计分析结果以及周边海域历史资料验证了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海难事故风险持续增长,海上人员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海上搜救区域的确定和搜寻方案的规划两个关键技术为切入点,综述了海上搜救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相应的研究成果。首先,针对海上遇险目标的运动特性,介绍了遇险目标漂移模型的发展,概述了漂移轨迹和搜救区域的计算方法;其次,分别对静止和运动目标的搜寻策略进行了回顾与归纳;最后,总结了上述技术在国内外的业务化应用情况,进而探讨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重大海难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海洋调查技术、航海管理和海洋调查实验管理等领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文章梳理欧美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程,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船舶,总结其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海洋调查船的设计建造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化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效能,是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桥头堡作用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近年来上海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重点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海域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结合流域来水与区域排污情况,阐明上海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及总体趋势,并从体系建设、基础能力、执法监督、行业管理、生态修复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外发展合作,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从历史经验来看,"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必须以政治共识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可持续的保障。鉴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敏感的政治挑战和较高的经济技术成本,需要广泛的国际共识和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9.
面向风云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静止和极轨两个系列6颗卫星,已经联合组成了服务"一带一路"星座布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应急减灾数据服务机制。本文对利用FY-2H、FY-4A和FY-3C/D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方法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列举了2018年和2019年影响力较大的连续致灾热带气旋、跨海域热带气旋,以及双/三/四个热带气旋共存的典型个例。结果显示在基于风云卫星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业务中,将热带气旋发生演变的原理与气象卫星不同仪器观测原理相结合,在热带气旋生命史不同阶段根据所关注的不同侧重点,分别对应应用风云气象卫星不同观测仪器,对于热带气旋全生命史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利用通信卫星建立的转发式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TK软件从系统的几何精度因子、可见性和覆盖性三个方面,对该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区域服务保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中国区域的覆盖率可达到100%,对全球覆盖率可达到40%左右,定位精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以为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从而也推论该系统不仅可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自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