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渤海油田油气勘探阶段及储量增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余年来,渤海油田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储量持续高速增长,但近年来渤海油田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勘探阶段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勘探阶段,其储量增长的特征、规律不同,勘探的思路和方法也不相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数量、油气探明程度、探明速率、探井控制面积、储量增长曲线及其变化特征等多因素,指出渤海油田目前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渤海油田储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但浅层、中层和深层储量将逐渐呈差异化增长的特征: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但仍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可能进入勘探高峰晚期阶段,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中小型油气田数量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在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同时,浅层应该加强中小型油气田的勘探,加强一体化勘探和油田内部挖潜,加强隐蔽油气藏勘探;中-深层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前期,储量将高速增长,将是推动渤海油田储量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领域,中-深层应该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主要目标,以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较大勘探前景。但由于其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受复杂的盐岩活动影响,其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也非常复杂,因此给地质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文通过对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的综合分析,认为下刚果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四个时期。主要发育盐下和盐上两套主力烃源岩。盐上及盐下地层均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盐上地层构造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和两个演化序列。研究区主要发育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共三种成藏组合。认为白垩系碳酸盐岩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盐上地层是下一步勘探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盐下构造也是较好的潜在勘探领域。研究成果对我国石油公司参与下刚果盆地或类似盆地的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分布差异大。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成藏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凸起带、斜坡带和缓坡带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差异大,油气成藏模式不同。凸起带以不整合遮挡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并含少量小规模地层超覆油藏,缓坡带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研究区内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和油气藏分布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断层发育区,通过断层、不整合和砂体的三维输导体系,油气可以发生长距离运移,形成构造和不整合油气藏;在断层稀少区,油气以近源运移为主,形成岩性油气藏。初步勘探开发结果显示,岩性油气藏的地层压力高、产量好、前景大,成藏模式为油田老区的“增储上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古生界是波斯湾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层位,阿联酋地区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富集于上二叠统胡夫组碳酸盐岩储层。在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阿联酋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优选了2类有利勘探区带,指明了该区古生界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显示:阿联酋古生代可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古生界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于被动大陆边缘。该区古生界古赛巴段热页岩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与资源规模;胡夫组层内膏盐层为古生界油气藏的主要盖层,控制油气纵向与平面分布;同时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带明显受胡夫组岩相分布控制,已发现油气主要位于碳酸盐岩陆架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相带内;热页岩生烃灶周围的古构造高是古生界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阿联酋古生界胡夫组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膏盐盖层发育区与优质储层岩相带的叠合部位,且邻近热页岩生烃灶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最好,该区域内的背斜构造和岩性—地层型构造是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新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岩屑等岩性数据,结合古生物、测年等分析测试资料,对渤海海域428潜山地层类型、分布及内幕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勘探潜力。结果表明,428潜山基底为太古界花岗岩,428西为2层结构,太古界上覆中生界。428东为3层结构,太古界上覆寒武系和石炭—二叠系,寒武系只分布在潜山东部。基于已钻井油气信息和地层结构分析,认为428潜山油源条件优越,中生界和太古界仍具较大的勘探价值,值得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渤海海域近50年的勘探历程,分析了油气发现的特点,指出从下第三系到上第三系勘探思路的转变是导致发现系列亿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迄今为止的重大发现主要分布于环渤中凹陷油气富集圈和沿岸两大地区。认为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渤海海域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周围地区均发现有大油气田,因此将是发现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根据全国3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我国在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尚大有可为,重要的是要求较高的科技研究水平和更大的投入力度,渤海深浅层次资源潜力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掘。认为在5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我3大国有石油公司及全国相关科技工作者均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渤海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基本查明了海区的地层层序、构造轮廓及石油地质条件.1965—1979年,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初创时期,以区域地质调查、重点钻探和试验性的开发为主,为后十年的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1980—1989年,是改革的十年,是对外合作的十年,是蓬勃发展的十年,是取得成效最大的十年.  相似文献   

8.
在对渤海东部海域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对庙西凹陷北洼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反转期次、形成机制进行详尽分析,并由此探讨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庙西北洼整体上表现出明显"顶隆、中平、下凹"的三元结构特征,至今可能发生至少两期的构造反转,对该区的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在新近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为掌握该区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利用区内大量勘探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在总结新近系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距离油源远近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藏规模大小;切至潜山的长期活动断层对新近系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包心菜式"断层组合的不同部位决定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通过主控因素分析,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为远源阶梯式油气成藏模式,这对该区下步新近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烃源岩和原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庙西北洼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庙西北洼发育东营组和沙一二段2套烃源岩,其中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很好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洼陷总排烃量的56%,是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15-2亿吨级大油田的原油来自沙一二段烃源岩,进一步佐证了沙一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也预示了庙西北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西低凸起古近系圈闭地震研究中存在的几个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路线,实现了对该区构造和储层的精细描述。研究以先进的综合地震工作站为平台,以地震解释为中心,与地质、测井研究密切配合,应用多项地震勘探新技术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地震地质多信息综合标定技术,实现了地震层位的精确标定;基于地质模型约束的变层速度模型保证了时深转换的准确性;虚拟现实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全三维地震解释贯穿地震研究的全过程;以运用基于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分析(SOM)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地震属性及所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大大提高了储层研究的精确度和可信度。锦州25区实际钻探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几种技术方法组合能够有效地解决该区地球物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海海域前第三系及油气勘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黄海位于西太平洋构造域,由中朝地块和扬子地块及其相邻的褶皱带构成,印支运动以来,形成了前第三系克拉通,裂陷和走滑-拉分等叠合的残留盆地,研究认为,黄海前第三系及其残留盆地评价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确定残留盆地的分布及其边界;其二,在恢复原型盆地(包括剥蚀量的恢复)的前提下,进行盆地埋藏史,成烃聚集史的成藏动力学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然后进行前第三系的评价勘探,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勘探潜力受新生代断裂体系控制,目前对其断裂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覆盖番禺低隆起的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结构特征、断裂平面展布、断裂剖面变形样式等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了新生代以来各洼陷边界断裂的活动速率,划分了断裂活动期次;对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进行了复原,分析了不同时期断裂发育的动力学成因。结果表明:番禺低隆起各洼陷均为“南断北超”结构,控洼断裂沿走向的不连续导致洼陷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控洼断裂新生代活动可划分为初始裂陷期、加速裂陷期、裂后拗陷期、构造复活期和构造平静期;其中,文昌组沉积期和韩江组下段沉积期为断层活动的两大高峰期;番禺低隆起新生代断裂的发育受到基底先存断裂的严格控制,断裂走向自深到浅发生顺时针偏转,与南海区域应力场的偏转密切相关。裂陷期断裂活动强烈,使得番禺低隆起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锦州X油田的油源、储盖组合、油气疏导体系和运移方式的详细分析,结合油田的油气分布、流体性质变化、油藏压力变化及边界断层活动规律的研究,建立了锦州X油田上渐新统东营组油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锦州X油田的油气运移为单向、双源、侧向独立运移,不同时期气、油沿断层垂向聚集,属差异置换的成藏模式。在这种成藏模式的指导下,发现了主力油藏下部的新气藏,新增了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气藏的发现满足了油田的发电需求,也为周边其他气田提供了气源。同时,新增的石油地质储量也提高了锦州X油田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对外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系统介绍了各海域的油气勘探现状和1994年所取得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巴基斯坦海域油气勘探方向,对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最新采集的柱状样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巴基斯坦海域烃源岩普遍存在,而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的生物礁和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巴基斯坦海域北部的马克兰增生楔物源可能主要为细碎屑岩,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分布局限,油气勘探前景差;而在巴基斯坦海域东部的印度扇,中新统河道砂岩分布广,储集性能好。因此,巴基斯坦海域的油气勘探应以东部印度扇为勘探靶区,其主要的勘探层位应以陆架区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和深水区始新统的礁灰岩为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七十年代以来,海洋石油勘探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回顾五十年代初期,全球各海域中只有6个国家进行着有限的油气勘探活动。但在短期内,已迅速增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除南极洲外)的海域内,进行油气勘探活动。目前尽管暂时处于油价暴跌浪潮中,但鉴于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仍将不断增加,而借助其他能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因此,近期凸起或低凸起仍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勘探可喜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去年在我国南海西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取得了可喜成果,莺歌海盆地自营勘探的南海乐东22-1天然气田,获得了新的发现,现已基本探明天然气储量在400亿m3。重新评价的南海东方1-1天然气田,新增天然...  相似文献   

20.
尖峰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南部,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发育了A、B、C、D、E5套地震层序;盆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平面上断裂展布方向主要有NE向、近EW向和NW向三组,断裂可分为正断层及平移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古新世-始新世为盆地形成时期即断陷阶段,盆地内部充填了大量河湖相沉积。渐新世-中中新世为盆地发展期即坳陷阶段,盆地沉积类型由陆相逐步过渡到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中中新世末期,盆地相对隆升,部分地区遭受剥蚀。晚中新世-全新世为区域沉降阶段,盆地及其围区以稳定的浅海一半深海相沉积为主。盆地早期河湖相、三角洲相沉积分布范围较广,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500m,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盆地储盖条件良好,油气运移条件良好;尖峰北盆地具备较好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