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变换构造分析及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是指裂谷盆地中为保持区域伸展应变守恒而形成的伸展变形构造的调节体系,包括调节构造与传递构造两类,它在裂谷盆地发展过程中对伸展构造的分段(如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的变换构造类型以调节构造为主。传递构造不多见,简述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变换构造类型和构造样工,并分析了变换构造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及与油气的关系。对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变换构造的分析,将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清坳陷东部中新生代爆发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其形成与华北东部燕山期、喜山期的板块俯冲而引发的裂陷活动有关。利用钻井和物探资料对火成岩的标定和描述,分析了不同层段火成岩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讨了火成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表明:火成岩能提供热源,促进有机质生烃;发育气孔和微裂缝,能作为有效储层;火成岩的侵入和喷发刺穿了沉积盖层,为深源层油气的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在一定条件下,火成岩亦可作为区域盖层对油气起到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多期热源的叠加可能对先前形成的油气结构和储集性能产生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临清坳陷东部为一中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实测并系统分析了盆地内7种与油气聚集有关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叠加形式,探讨其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生、储、盖层条件分析油气聚集的基本规律,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样式,总结了研究区的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东部坳陷断裂发育,F1、F2断层为最重要的控制性断层,其次为F9、F10、F11、F8断层,同时在研究区识别出了伸展、挤压、扭动、反转等构造样式;结合构造研究与沉积发育史,将东部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为中侏罗世初始断陷期、晚侏罗世断陷扩展期、早白垩世断拗期、早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构造反转期、渐新世强烈断陷期、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构造反转期、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期。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参考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东部坳陷的成因机制:中侏罗世,研究区的初始断陷与块体逃逸的伸展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板块俯冲导致地壳减薄,东部坳陷持续断陷;早白垩世,由于伊泽奈崎板块运动行为变化使郯庐断裂左行走滑,在区域左旋并伴随热沉降的同时研究区发生断拗;晚白垩世,板块正向俯冲导致东部坳陷挤压反转并持续至始新世;渐新世,因太平洋板块转向、俯冲带后撤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郯庐断裂带右旋,研究区在右旋张扭背景中强烈断陷;渐新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印度-欧亚板块远程效应的增强及俯冲带抑制作用,研究区再次发生构造反转;中新世-第四纪,东部坳陷因岩石圈热衰减发生区域沉降。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海域东北部,是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内部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构造特征复杂,体现了多期构造演化、多动力源背景的叠加效应。运用地震三维连片资料、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法和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对辽东湾坳陷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发育7条主控断裂,整体呈NNE走向,控制了凸起和凹陷的形成;郯庐断裂带在辽东湾段发育有3条分支断裂,分别为辽西走滑断裂带、辽中1号断裂、辽东1号断裂;坳陷内发育“三凸四凹”7个次级构造单元,西部凸起连续性好,形成时间早,隆升强度大;东部辽东凸起不连续,南段形成时间早,隆升强度大,北段形成时间晚。  相似文献   

6.
以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样式,总结了研究区的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东部坳陷断裂发育,F1、F2断层为最重要的控制性断层,其次为F9、F10、F11、F8断层,同时在研究区识别出了伸展、挤压、扭动、反转等构造样式;结合构造研究与沉积发育史,将东部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为中侏罗世初始断陷期、晚侏罗世断陷扩展期、早白垩世断拗期、早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构造反转期、渐新世强烈断陷期、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构造反转期、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期。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参考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东部坳陷的成因机制:中侏罗世,研究区的初始断陷与块体逃逸的伸展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板块俯冲导致地壳减薄,东部坳陷持续断陷;早白垩世,由于伊泽奈崎板块运动行为变化使郯庐断裂左行走滑,在区域左旋并伴随热沉降的同时研究区发生断拗;晚白垩世,板块正向俯冲导致东部坳陷挤压反转并持续至始新世;渐新世,因太平洋板块转向、俯冲带后撤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郯庐断裂带右旋,研究区在右旋张扭背景中强烈断陷;渐新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印度-欧亚板块远程效应的增强及俯冲带抑制作用,研究区再次发生构造反转;中新世-第四纪,东部坳陷因岩石圈热衰减发生区域沉降。  相似文献   

7.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研究,建立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的层序格架。研究区的中生界可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在此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体系研究,厘定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断陷早期,JSQ1的西部与东部分别发育了中型的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中期,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扩展并在其前端多发育小型浊积扇,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亦持续扩张且在JSQ4沉积期规模达到最大;断陷晚期,KSQ1内仅发育盆缘的小型扇体和滨浅湖相沉积,东部、南部隆起区未接受沉积或沉积较薄并剥蚀殆尽。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研究,建立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的层序格架。研究区的中生界可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在此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体系研究,厘定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断陷早期,JSQ1的西部与东部分别发育了中型的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中期,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扩展并在其前端多发育小型浊积扇,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亦持续扩张且在JSQ4沉积期规模达到最大;断陷晚期,KSQ1内仅发育盆缘的小型扇体和滨浅湖相沉积,东部、南部隆起区未接受沉积或沉积较薄并剥蚀殆尽。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释大量地震剖面并结合钻井资料,绘制了郭局子地区古潜山中生代构造纲要图,经详细分析认为:郭局子地区古潜山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演化,主要发育有NWW和NNE向两组断裂,同时伴生两套与断裂近平行的褶皱;区内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为潜山的主要储集层;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内大量发育的正向小断层易使潜山内幕形成不同高度的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坳陷位于渤海海域东北部,是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内部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构造特征复杂,体现了多期构造演化、多动力源背景的叠加效应。运用地震三维连片资料、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法和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对辽东湾坳陷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发育7条主控断裂,整体呈NNE走向,控制了凸起和凹陷的形成;郯庐断裂带在辽东湾段发育有3条分支断裂,分别为辽西走滑断裂带、辽中1号断裂、辽东1号断裂;坳陷内发育"三凸四凹"7个次级构造单元,西部凸起连续性好,形成时间早,隆升强度大;东部辽东凸起不连续,南段形成时间早,隆升强度大,北段形成时间晚。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地层分布及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坳陷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结合地层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断裂活动期次和特征,揭示古近纪坳陷构造演化经历了三期幕式断陷活动:古新世,初期拉张裂陷阶段,形成狭小的半地堑;始新世早中期,第二期强烈拉张裂陷阶段,形成统一的湖盆,发育两个沉积中心;渐新世,断坳转换期,涠西南低凸起和3号断裂强烈活动,沉积中心迁移至海中凹陷.这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上的叠合盆地,烟台坳陷是其主要的陆相中新生界地层沉积区。烟台坳陷自中生代以来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导致盆地演化及其构造特征复杂,形成多种形态的构造样式。通过对全区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研究区内构造样式类型,并分析了其成因。研究区经历了燕山期和喜山期拉张和挤压应力的不断转变,不同的构造运动体制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包括伸展、反转及走滑等3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4.
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分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中坳陷及邻区的平面构造分布特征、剖面构造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等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具有分带性,从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1)西部凸起带:发育大量的凸起和断裂,凸起和凸起之间以小凹陷相隔,布格重力异常呈不规则团块状;(2)中部凹陷带:由渤中凹陷和辽中凹陷组成,很少发育凸起和断裂,布格重力异常呈等轴斑块状、椭圆状;(3)东部凸起带:由大量的凸起和凹陷相间组成,由于郯庐断裂的影响形成大量的断层,主要为走滑断裂及分支断裂,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呈线状分布。这种构造分带性受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活动控制,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部凸起带和东部凸起带由于长期处于构造的较高部位,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在(1)郯庐断裂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2)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3)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6.
盆地的构造沉降史是盆地基底垂向升降的历史记录,不仅可以反映盆地形成演化历史,而且可能记录了深部地质过程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球物理证据显示,雷琼地区深部存在延伸到下地幔的柱状低速异常体。为了揭示该深部异常体的活动信息,利用地震资料和钻孔资料,采用回剥和应变速率反演技术,计算了珠三坳陷各构造单元的构造沉降曲线和理论构造沉降曲线。结果显示,珠三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可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张裂慢速沉降(65~49.5 Ma),张裂期快速沉降(49.5~30 Ma),裂后慢速热沉降阶段Ⅰ(30~23.03 Ma),裂后加速沉降(23.03~16.5 Ma),裂后慢速热沉降阶段Ⅱ(16.5~0 Ma)。珠三坳陷在裂陷期存在沉降亏损现象,裂后期存在300~800 m异常沉降可能是对前期沉降不足的补偿,可能与裂陷期软流圈热物质上涌和消退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23.03~10.5 Ma珠三坳陷构造沉降中心发生北东向的迁移,是否与深部异常体活动有关或受区域应力场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渤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横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各凹陷的典型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系统总结了西部坳陷带的结构和构造样式特征。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伸缩率计算方法,恢复了西部坳陷带各时期的地质演化剖面,分析了西部坳陷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伸缩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西部坳陷带经历了古新世末的瓯江运动和渐新世末的花港运动,相应地分别在古新统明月峰组(E1m)和始新统温州组(E2w)沉积之后,西部坳陷带处于明显的收缩阶段,伴随发育T80和T20不整合界面。同时,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探讨了西部坳陷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伸缩率的时空变化及构造演化过程,是对"中、新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汇聚速率和方向的改变"等区域应力场特征的局部响应。  相似文献   

19.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一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部断阶带主要定型于古近纪末期,在2条同向正断层持续强烈活动控制下,形成一个断背斜样式的坳中隆构造,并被坳陷期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具有烃源岩后期埋藏较深、离深凹近和双向供烃的特点。同时,局部发育断背斜圈闭、鼻状构造圈闭、超覆和不整合等,这些圈闭与生储盖组合形成了很好的空间匹配关系,有利于油气聚集。通过对该北部断阶带中-新生代断裂活动特征、局部构造活动演化和石油地质意义的研究,探讨该区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