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村港泻湖位处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县,其潮汐通道是新村港泻湖与外海之间的水体相互沟通的通道,该通道自形成以来,受其口外海滨风浪、潮流作用、堆积地形以及泻湖纳潮量变化的影响,导致潮汐通道淤浅、断面缩窄、口门位置迁移等复杂变化,对潮汐通道功能的维护产生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泻湖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维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对新村潮汐通道的形成与演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设想,以求达到进一步发挥新村港泻湖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维护泻湖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2004~2009年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港、龙湾、高隆湾、黎安港、新村港等地海草分布区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栖息地、生物5个指标调查数据,按照《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海草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水环境与沉积环境均处于健康状态;龙湾海草床生物残毒评价为亚健康,其余站位均处于健康状态;黎安港与长圮港海草床栖息地评价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站位均处于健康状态;黎安港海草床生物评价处于不健康状态,新村港海草床生物评价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他地方栖息地与生物评价均处于健康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显示,黎安港处于不健康状态,新村港与长圮港处于亚健康状态,龙湾与高隆湾处于健康状态。总体上看,海南岛东海岸分布于珊瑚沿岸海草床生态系统比较健康,分布泻湖沿岸海草床趁于亚健康向不健康方向转变。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研究,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旅顺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制的岩性差异,对该区海岸分类如下: 一、开阔海湾岸,包括大潮口湾和羊头湾; 二、泻湖海湾岸,包括双岛湾和旅顺港; 三、岬角海岸,它们是长咀至老铁山西角、黄金山至龙王庙; 四、平直海岸,老铁山岸。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2008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南部海草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海草种类有2科3亚科5属5种,即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泰莱藻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及二药藻Enhalus acoroides,泰莱藻广泛分布;海草分布面积从2008年的1.64km2减少到2014年0.50km2,减少幅度较大区域为铁炉港和小东海;平均盖度从2008年35.67%下降到2014年26.40%;受人为活动及无人管理因素影响程度不同,海南岛南部不同海域海草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各有不同,后海湾与鹿回头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增长趋势,铁炉港、西瑁洲岛及小东海海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鉴于海南岛南部海草资源已出现退化,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海草的保护,在海草资源丰富区域设海草保护区,在海草破坏严重区域加大政府科研扶持力度,对海草进行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回顾海南岛海岸带保护利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阐释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基于海岸地质和海岸动力对海岸线的控制机理,深刻剖析海南岛海岸带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揭示海岸动力过程和海岸带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海洋、陆地如何相互作用;提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新概念,构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顶端战略模型。为促进海南岛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以生态平衡为本,加强对海岸动力过程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旅游地的承载能力,适时开展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启动海南岛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建设工作,探索以“立法先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科学支撑、财力保障、统一管理、公众参与” 为核心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滩沉积构造及其底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岛汇泉湾垂直剖面沉积构造的分析,揭示了汇泉湾的沙坝一泻湖沉积体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山东头海滩典型剖面及沉积构造、流清河剖面及海滩底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了青岛东部海岸的现代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环境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目前湿地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湿地自然景观显著改变、自然资源严重衰退和湿地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海南岛海湾的数量、分布、海岸地貌类型和成因分类等方面阐述了海南岛海湾的特征。海南岛拥有大小海湾68个,分布在沿海12个市、县,重要海湾有28个;琼北、琼东、琼南及琼西海湾的地貌特征有明显差异;依海湾成因类型,海南海湾分为两个大类,5个亚类,其中原生海湾52个,占76.5%,次生海湾16个,占23.5%;按照海湾的开敞度进行分类,海南岛开敞、半开敞型海湾有55个,占80.9%;封闭、半封闭型海湾13个,占19.1%。在分析海南岛海湾特征基础上对海南岛海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土地后备资源出现日益紧缺的局面,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目前正在琅琊湾西海岸进行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等重工业建设,对滨海湿地破坏严重,亟需对琅琊湾滨海湿地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建议设立湿地-工业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和开展立体养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资源价值评估现状及莱州湾湿地自然资源地理经济概况,构建了价值评估体系,运用价值评估方法对该湾湿地资源的直接和非直接使用价值进行评估计算,结果分别为449 640.5万元/a(其中,水产资源价值220 532万元/a,水资源价值73 887万元/a,原盐资源生产价值147 200万元/a,植物资源生产价值8 021.5万元/a)和85 972.6万元/a(其中,气候调节49 976万元/a,涵养水源27 515万元/a,湿地水质净化4 008万元/a,生物多样性维护4 473.6万元/a),发现水产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气候调节与涵养水源为莱州湾资源价值量较高的前5位。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当地政府、企业及公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渔业与盐化工产业,以达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保护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活有孔虫分布指示三亚汊道外港潮流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因子分析得知,海南岛三亚湾汊道外港海底分布有四个主因子活有孔虫群,它们分别代表海湾内水体、湖冲出半盐水水体、湾外内陆架水体及内陆架与海湾水相混的过渡水体.这些水体在潮汐作用下的运动、相互混合,可由各水体的有孔虫指示.由每个主因子因子得分最高的三个属种百分含量之和等值线图所指示的外港潮流循环格局,与海洋学研究所得的结果相当一致.利用有孔虫指示潮汐汊道潮流格局尚属首次尝试,这方法对海岸开发分析泥沙运动、污染物排放等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荣成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地貌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东部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属基岩岬湾岸,进一步可分为侵蚀岸,侵蚀堆积岸,湾内初期夷平岸及连岛砂坝岸等4种类型。本区砂坝-泻湖体系发育良好,泻湖有海湾-泻湖,半封闭泻湖和封闭泻湖等。海岸砂坝粒度和重矿物组合受制于基岩,如南段正长岩分布区,砂体主要由中砂构成,重矿物中锆石,钛铁矿占优势。钻孔资料揭示了海湾、泻湖、砂坝以及各类泻湖沉积的垂直层序,反映了海湾封闭而成泻湖的沉积过程,以及泻湖消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泻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发育的以淤积为主的海岸地貌,其沉积地层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演变信息.对朝阳港泻湖SO4钻孔岩芯样品作粒度、软体动物、孢粉和14C等项目的测试分析,将该孔地层自下而上划分成陆相、滨浅海相、泻湖相、泻湖-沼泽相等四层和Ⅰ,Ⅱ,Ⅲ,Ⅳ个孢粉组合带.基于对地层和孢粉组合特点的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朝阳港泻湖自全新世海侵以来经历了海湾、沙坝-泻湖和泻湖-沼泽等3个环境演化阶段,同时存在明显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事件,包括8~7 ka B.P.海陆相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事件、7~6 ka B.P.的气候暖湿事件和5~4 ka B.P.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1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6):F0003-F0003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南部,全市海域面积390km2,海岸线长度234km,海岸曲折,湾中有湾,湾中有岛,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活化石美称的厦门文昌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等珍稀和经济价值高的海洋物种60余种。海洋是厦门最大的优势。几年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坚持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全面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开展用海结构调整,加快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步伐,实施海洋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并举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探索建立了“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青岛大港进行了稀释因子的现场模拟试验。通过试验,搞清了青岛港港池海水的稀释扩散规律以及风、流、浪。潮等诸因素对稀释因子的影响,为保护青岛港湾的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为国家Ⅰ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厦门湾作为其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岸带开发活动和环境污染程度均不断加大,导致此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种群数量日趋减少,资源状况面临严重威胁。作者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对厦门湾中华白海豚资源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当前的资源状态以及采取的保护响应措施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围填海工程、船只交通、水下爆破作业和陆源排污等人类活动给厦门湾中华白海豚带来了生境缩小、身体伤害、环境污染和饵料短缺等严重影响,厦门市已采取的保护政策响应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目前种群资源数量稳定在80头左右并有潜力扩大。基于评价结果,作者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建议和策略,可为厦门以外海区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近岸及河口水域。厦门湾是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进行了高强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保护该物种及其栖息地,厦门市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跨区域协同管理、鱼类资源管护与增殖放流等,取得了较好成效。本研究总结了厦门湾中华白海豚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保护区优化调整、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等,可为厦门湾及其他海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组成“海南岛一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团”,成员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有关大专院校和科学院系统,约20余个单位,共31人.由团长冯增昭、副团长兼秘书长王英华率领于1983年4月19日至5月5日前往实地进行了考察.考察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4月19日至4月24日考察海南岛西部和南部海岸;第二阶段自4月25日至5月1日考察西沙群岛,最后进行了总结.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关土聪,不顾65岁高龄参加了第一阶段考察活动.本次科学考察的重点:第一阶段于海南岛地区考察了儋县排浦现代白云岩、侵蚀海岸、海蚀坪和现代海滩岩;在洛东县莺歌海和崖县“天涯海角”考察了海滩岩和海岸沙滩;在崖县鹿回头地区考察了椰庄连岛沙及其两侧小东海湾西南和东北岸珊瑚岸礁、海滩岩以及三亚湾岸礁等.第二阶段在西沙群岛考察了永兴岛珊瑚礁、永兴灰沙岛的形态、结构,沙堤分布规律、植被群落与环境关系等,并对海岸、海滩和礁坪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对比,还对永兴岛上的鸟粪土和鸟粪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石岛的考察中,对较为复杂的地层、构造作了细致的现场观察,并重点考察了岩熔现象,在东岛全面考察了现代泻湖、鸟粪层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