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Hadley中心的海冰密集度资料和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对冬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模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5个关键海区,重点讨论了冬季北极海冰异常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海冰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即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冰反位相分布。海冰变化的关键区域为区域Ⅰ巴伦支海、区域Ⅱ格陵兰海、区域Ⅲ戴维斯海峡、区域Ⅳ白令海以及区域Ⅴ鄂霍次克海。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冬季最高气温均与北极关键海区的海冰异常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其对应的海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秋季北极海冰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海冰资料、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环流特征量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日气温变率以及异常低温天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多年中国冬季常为暖冬;异常偏少年中国冬季常为冷冬,且异常低温天气出现频率更高,常发生低温灾害事件。秋季北极海冰通过影响后期的北半球极涡、东亚冬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中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且通过影响冬季异常强西伯利亚高压的出现频次,影响中国冬季异常低温天气的发生频次。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年的冬季,中国以北亚欧大陆高纬度的偏北风较强,且中国及其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空气异常偏冷,导致极地和高纬度的冷空气易向南爆发,造成中国冬季气温偏低,异常低温天气频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冬季气温、北极海冰等资料,探讨北极海冰变化影响新疆冬季气温的物理模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的变化与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呈正相关,北极海冰变化通过改变北半球大气高低空配置进而影响新疆冬季气温。另外,不同海区的海冰变化对新疆冬季气温的影响有显著区别:格陵兰海—丹麦海峡、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异常偏多时,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偏高。巴伦支海—喀拉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哈德孙湾—戴维斯海峡海冰异常偏多时,新疆大部冬季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4.
《干旱气象》2021,39(1)
利用英国哈德莱中心海冰密集度资料,通过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发现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变化可作为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前兆信号。当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海冰密集度偏高时,欧亚中高纬中部地区2 m气温经向梯度增大,乌拉尔山地区阻塞偏弱,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偏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格陵兰岛两侧附近冬春季海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初夏6月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海冰面积呈显著反相变化,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性振荡,冬春季格陵兰-寻威海海冰与初夏6月中国长江以北气温(降水)正相关(反相关),与长江以南气温(降水)反相关(正相关),而对于戴维斯海峡-拉布拉多海海冰则具有相反的相关型,大尺度500hPa环流合成分析初步表明,冬春季格陵兰附近海冰面积变化伴随着北极极涡环流和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持续异常,海冰变化可能是影响初夏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序列及中国160个台站月温度资料,分析1951-2007年中国冬季气温与AO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51-2007年AO与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指数(IWT)与北极涛动指数(IAO)均逐渐增强,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存在准18 a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在年际尺度上,西伯利亚高压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较显著,比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大。东亚大槽偏弱时,中国冬季气温偏高,AO指数也偏高,反之则相反。在年际尺度上,东亚大槽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和东亚大槽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有英国Hadley中心的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F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与夏季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和随后夏季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之间地区气温以及8月份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而和6月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则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同时,春季格陵兰海冰异常时期对应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明显主为化,表明海冰与我国气温及降水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58-1997),月平均海表面温度资料(1950-1992)以及月的海冰密集度资料(1953-1995),研究了冬季北极涛动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以及巴伦支海海冰范围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涛动不仅影响北极和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并且可能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都偏弱,在西伯利亚南部和东亚沿岸,包括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气温偏高0.5-2℃。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结果正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对北极以及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没有显的影响,与北极涛动的影响相比,西伯利亚的影响强度和范围明显偏弱。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冬季北极涛动可能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可能机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与动力过程以及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的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西伯利亚高压的西部变化主要依赖于动力过程,而其东部与气温变化更为密切。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对流层中的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源于北大西洋区域,其变化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负)位相时,气流的下沉运动明显减弱(增强),进而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此处,冬季北极涛动对同时期的巴伦支海海冰范围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极海冰变化及其与中国秋季气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adley中心1953年1月—2003年2月逐月1°×1°海冰密集度资料和中国1951年1月—2001年2月160站逐月气温资料,对北极海冰的4个区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主要影响区与我国秋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北极各区海冰在不同季节几乎都有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欧洲部分减少最快;海冰突变开始时间不同,春夏季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秋冬季在80年代左右;各区域海冰周期变化具有年代际特征,同时又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地域特性。主要影响区海冰与我国秋季气温的显著相关区在河套、长江中游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不同区域海冰的显著相关时段不同,基本集中在海冰超前气温1~2 a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夏季高温与北极海冰的联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茸  杨修群 《气象》2009,35(3):81-86
为研究前期以及同时期北极海冰异常对中国夏季高温的影响,根据近50年来中国160个台站的夏季高温资料以及近50年来的北极海冰资料,用SVD诊断分析方法,提取出两场相关最强,协方差最大的三个时次--分别为同期、海冰超前夏季高温9个月和超前13个月.分析研究表明:当北极海冰发生异常时,中国夏季高温异常的响应是滞后的,尤其是滞后9个月、13个月时;北极海冰在1978-1979年突然异常减少,且1979年以后维持海冰偏少的态势;当前期或同时期的北极海冰出现异常增多(减少)时,在中国夏季高温场上的响应以"南区"、"北区"夏季高温异常偏低(偏高),与海冰变化反位相;"中区"夏季高温异常偏高(偏低),与海冰变化同位相.  相似文献   

11.
冬季北极海冰长期变化对华北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表明,从长期趋势来看,冬季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可以影响8月份海河、辽河匠降水;而冬季巴芬湾、戴维斯海峡海冰对7月黄河中上游流和水有有影响,海冰与降水变化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同期极端气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使用1955~2004年1月500 hPa高度场和同期我国107个测站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逐月资料,计算极端气温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矩场,并对此相关矩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来研究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对北极涛动响应的年际变化.北极涛动指数定义为1月500 hPa标准化高度场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所得到的第1时间函数.研究过程中对北极涛动一般年份和异常年份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北极涛动指数的正负极端异常年份,对我国冬季同期最高和最低气温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我国冬季最高气温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长江中下游、华北和河套地区,最低气温的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东部沿海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同时分析了不同年份冬季极端气温对于北极涛动响应的不同形势.  相似文献   

13.
黄山冬季气温分类及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黄山1956~1996年冬季气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冬季气温特点,后冬冷于前冬,隆冬气温很高,冬季气温低;Ⅱ类特点,前冬暖后冬冷,隆冬气温很低,冬季气温正常;Ⅲ类后冬暖前冬冷,隆冬气温偏高,冬季气温高。Ⅰ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多;Ⅱ类冬季积雪日数多,降雪、雨凇和雪凇日数少;Ⅲ类冬季降雪日数正常,雨凇日数偏多,积雪和雾凇日数偏少。各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的冬季月分布差异明显。ENSO对黄山冬季气温有明显影响,ElNino年黄山多为暖冬年份,冬季平均气温正距平百分比18.8%。关于中高纬度和极区环流与黄山冬季气温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北极海冰面积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作了交叉相关分析,揭示了北极海冰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时空特点,并讨论了El Nino与北极海冰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Ⅴ-Ⅵ区冬季海冰面积能够对以后冬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产生持续的影响,而北极Ⅶ区夏秋季的海冰面积能够影响来年夏秋季的海温;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海冰的影响表现为前期海温能够影响北极I区春季海冰的消融。此外,前期北极海冰状况对El Nino  相似文献   

15.
北极海冰面积与我国春季平均气温的联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珉  蒋全荣 《气象科学》2004,24(1):81-87
本文诊断分析了北极海冰面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春季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海冰面积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我国春季气温有较明显的影响,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利用前期的海冰距平场可对2000年春季气温做出成功的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6.
北极海冰“强信号”影响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冰冻圈作为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气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文中主要研究了北极海冰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区域与北半球季尺度气候变异前期北极海冰“强信号”现象。探讨了中国华北地区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特征 ,比较了华北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相关区域特征分布 ,并揭示出北极海冰“强信号”区与中国区域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 ,分析了北极海冰“强信号”区对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影响的动力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勇  何金海  姜爱军  周兵 《气象科学》2007,27(2):119-125
用近55 a资料研究了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异常环流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高指数年500 hPa高度场亚洲大陆上空中高纬为负高度异常,中纬度西风偏强,环流呈纬向型,对应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低指数年情况相反。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指数与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存在显著的大范围正相关,与气温的高相关区为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及西南地区所形成的U型区域,而与降水的高相关区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北极冰盖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滤波、扩展经验正交函数、谱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联系。北极冰盖面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表明,北极冰盖面积距平除存在半年和一年的周期变化,还存在准两年的周期变化,尤其在6、9、11月份表现更加突出。冰盖面积的低频滤波曲线还表现出与全球性ENSO现象的密切联系。通过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月平均气温的EEOF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好的匹配关系,而且后期匹配更好。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