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兰州碑林地质灾害概况做了全面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依据滑坡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排水、支挡、地基处理等治理方案,并对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石漠化治理的历程、成效、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信宝 《中国岩溶》2016,35(5):497-502
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比例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建国以来,贵州省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石漠化治理。本世纪以来,治理成效显著,石漠化加剧的势头得到抑制并出现了逆转的趋势。文章对建国以来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目标、措施与成效进行了阐述,并对变化发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管理体制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进行了粗浅分析;指出了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今后石漠化治理的决策和石漠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3.
已变形的碎裂结构临时边坡如不及时治理,极可能出现边坡失稳,而碎裂结构边坡对支护措施适应性差,并且临时边坡抢险治理工程中更要权衡经济因素,所以此类边坡治理难度较大。以大渡河某已变形碎裂结构临时边坡为例,根据碎裂结构临时边坡的特点对边坡治理结构进行了选型,分析了边坡施工顺序对边坡抢险治理工程的影响。采用第一时间进行坡体位移监测,并通过监孔施工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治理方案,使用挂网喷混、锚索配合横梁、钢筋桩和排水工程对碎裂结构临时边坡进行了抢险治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治理方案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某铁塔变形治理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急倾斜厚煤层采空区上的某500 kV架空送电线路S、G号塔的变形进行了岩土工程治理,并根据两年多的塔基变形监测数据,对塔基稳定性和治理效果进行了监控及评价。  相似文献   

5.
JY-1井位于山西碛口锦源煤矿,设计为一水文勘探孔兼做水源井。在钻井施工进入奥陶系时,发现井内涌水,并伴有H2S气体,实测含量为20μg/g。为治理该井,首先进行了物探测井,然后制订了压、堵、封的治理方案,同时对治理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治理结果表明,井中水位静止,井口H2S含量为0,说明治理获得了成功。最后对该类型井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姜亚飞  王万金 《贵州地质》2014,31(2):147-149,146
贵州岩溶石山区岩溶洪涝洼地发育、内涝灾害造成了大量的耕地破。查明洪涝洼地成因并有效进行治理,对防灾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石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大海子岩溶洪涝的特征及其危害,探讨了洪涝洼地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了治理方案。可为同类型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调查、监测资料为依据,在分析云步桥景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崩塌灾害治理方案,并依据治理方案对可能继续发生崩塌的悬空区进行了治理。治理方案针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方法,实施成本较低,方法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南方某核设施退役治理后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对当地辐射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氡及其子体浓度都低于国家管理限值水平,治理后土壤中氡析出率明显下降,土壤及地表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镭含量较低,治理效果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9.
蒙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破损山体治理模式,对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该文详细介绍了植生穴绿化技术、植生盆绿化技术和雕刻美化治理技术在蒙阴县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在日后养护中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大型涉水滑坡的工程治理效果,已经成为水库能否长期按要求正常运营的关键问题。在统计分析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特点的基础上,以库区巴东县15个典型已治理大型涉水滑坡为研究对象,汇总、分析了其工程防治方案,总结了大型涉水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以抗滑桩工程、护坡工程和排水工程为主的技术特点,并根据多次实际调查结果指出巴东县已治理大型涉水滑坡普遍存在的宏观变形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治理流程、现场调查结果,考虑后期运营时可能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兼具时效性和预见性的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综合评价值设定了评价标准,对工程治理效果进行分级。最后,以巴东县XL01滑坡的工程治理效果评价为实例,检验此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巴东县典型已治理大型涉水滑坡的工程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指出巴东县大型涉水滑坡工程治理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研究了含软弱滑动带的岩质滑坡滑动体、滑动带和滑床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及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床密度、滑体及滑动带的弹性模量、滑动带及滑床的泊松比和滑动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滑体及滑动带土体密度、滑床的弹性模量和滑体的泊松比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软弱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软弱滑动带的泊松比和滑床的弹性模量,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有关地质灾害的研究中,滑坡地质灾害以群体式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滑坡群"和"滑坡带"两种,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和局限性,缺乏层次性,多数情况下其只是对多个滑坡聚集的简称,没有体现出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修正了"滑坡群"的概念,丰富了"滑坡群"的内涵,将"滑坡群"与相同的局部构造、活动构造相联系,使"滑坡群"内部的个体滑坡、相同新构造活动区域"滑坡群"之间的对比成为可能,实现了基础地质研究与灾害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指导下提出了"滑坡群"评价方法,包括局部构造样式以及形成机理、局部构造与地质灾害空间演化规律、"滑坡群"内部个体滑坡对比,并建立了"滑坡群"时空演化模式,为预测滑坡破坏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空间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杰 《岩土力学》2009,30(Z2):328-333
土石混合体滑坡是滑坡地质灾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由于该类滑坡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且较其他类型的滑坡更为复杂,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位于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周家湾滑坡就属于这一类滑坡,该滑坡是著名的黄蜡石古滑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家湾滑坡变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坡导致地面出现张拉裂缝,近几年来变形逐步加剧,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周家湾滑坡前缘为石榴树包滑坡的后壁,后缘为响石镐滑坡的坡脚,因此,周家湾滑坡的稳定性对响石镐滑坡及石榴树包滑坡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周家湾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等空间要素及其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体概念模型。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形失稳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晓  杨为民  张春山  申俊峰  刘廷 《地质通报》2013,32(12):1936-1942
甘南坪定-化马断裂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断裂,具左旋走滑性质。锁儿头滑坡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属典型的蠕滑型断裂带滑坡。野外调查及监测资料表明,锁儿头滑坡规模大,为巨型滑坡,其上发育多个次级小滑坡。滑坡体由断层破碎带、碎石土和堆积黄土组成。该滑坡变形强烈,拉张裂缝、剪张裂缝多见,目前处于蠕滑变形状态,是在内外动力耦合条件下形成的。活动断裂对滑坡的形成、发展起控制作用,而降雨则是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锁儿头滑坡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蠕滑型断裂带滑坡的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黄腊石和黄土坡滑坡分形分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 利用分形分维理论, 分析三峡库首区黄腊石滑坡和黄土坡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 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东部小滑坡群和整个滑坡系统及黄土坡滑坡分形结构的特征性斜率曲线和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 每个滑坡群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 轨迹结构越复杂, 结构层次越清楚, 分维值越高.其中, 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的分维值最高, D =1.483, 黄土坡滑坡的分维值最低, D =1.111.主要结论包括: (1) 滑坡边界轨迹存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2) 滑坡轨迹结构的宏观扩展变形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 而不是降维过程; (3) 滑坡轨迹结构越复杂, 有序性越好, 分维值越高, 其稳定性越差; 因此, 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发展演变规律等进行较透彻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邑县某公路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机制、稳定性状况等,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池口滑坡是清江隔河岩库区一大型松散堆积物滑坡。自1993年4月隔河岩水库蓄水以来,滑坡体开始发生变形,特别是库岸滑体前缘变形日趋明显。根据野外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工程勘察资料,探讨了天池口滑坡的变形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滑坡在蓄水和降水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池口滑坡基本上属二元结构,滑坡体的变形是由于水库蓄水和库水位骤涨骤降引起的,在目前正常蓄水条件下,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黄土滑坡发育类型及其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了黄土地区的大量滑坡,按运动方式将其分成错落式滑坡、高速远程滑坡、低速缓动滑坡和滑坡泥流四种类型,并以4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各类运动方式下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测指标、影响因子和建模思想。为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整体思路,为滑坡的预测理论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石菊松  石玲  吴树仁 《地质论评》2007,53(6):797-806
近年来,国内外滑坡研究日益重视滑坡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但滑坡风险评估依然是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尤其是在中等—大比例尺区域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面,主要表现在滑坡编录数据库建设、滑坡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建模、滑坡时间、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滑坡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定量刻画,承灾体识别和易损性定量评价等方面。在阐述滑坡风险评估流程的基础上,围绕滑坡风险评估与制图中滑坡编录和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危险性分析中的滑坡空间、时间概率和滑坡特征预测、损失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与定量和承灾体定量化制图等技术方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概述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滑坡风险研究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