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毕节煤田煤层多而稳定,煤质好,资源量丰富,并伴生有丰富的硫铁矿,开采技术条件简单,潜在经济价值可观。根据毕节“试验区”规划,预测对本区煤炭的需求将有较大发展。基于本区的资源特征、自然地理及经济形势,其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特提出开发利用建议:①选择性地加强地质工作;②东部宜建立外销基地,西部应发展煤电联营;③建立硫酸厂。毕节煤田位于贵州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良好,潜在经济价值可观,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搜集毕节地区煤田地质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煤炭资源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质优量大、“西电东送”煤电就地转化、区位、交通运输、市场前景和政策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贵州煤炭资源及电煤地质勘查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煤炭资源特点和近年来贵州“西电东送”煤炭资源消耗状况及资源保证程度分析,提出了火电站建设地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资源性资产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方式和必要性、现实性,提出了建设和完善贵州资源性资产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及转化分析——以贵州毕节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格局与转化特征,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和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毕节地区2000年和2010年生态系统类型进行提取,并对生态系统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生态系统构成和格局看,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2.65 %和42.51 %;2000和2010年该区均具有较高的斑块数和较小的平均斑块面积,说明该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2010年斑块总数较2000有所减少,表明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得到改善,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化;2010年旱地斑块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减少,针叶林、草地则增加,显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有所成效;旱地和针叶林的聚集度都增加,表明二者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从生态系统转化特征看,2000-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间转化总面积为1 298.25 km2,面积明显减少的是旱地和水田,明显增加的主要为林地、草地,土地面积转移矩阵显示旱地主要向林地、草地转化;受旱地面积较大影响,毕节、黔西、大方的面积变化和生态系统转化剧烈程度都较大,8个县(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互转化强度值均为正值,可见生态系统覆被类型均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纳雍县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这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该文分析了纳雍县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以而促进纳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南部及其毗邻地区,是青海省乃至全国工业基础最薄弱,社会经济最落后的地区,煤炭资源紧缺,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查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探讨聚煤规律,指出进一步找煤勘探的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以带动其它资源开发,使该区尽快脱盆致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贵州岩石类型十分丰富,分布极为广泛,面貌是千变万化。从地质遗迹的视野,简要介绍了贵州省三大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岩石类型及产出特征。研究认为,充分发挥岩石地质遗迹资源的作用,可为贵州的旅游业、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陕北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之开发思路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统一开发,作好煤炭液化、气化、水与煤关系的研究工作,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陕北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之开发思路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统一开发,作好煤炭液化、气化、水与煤关系的研究工作,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2):141-144
在毕节青场桐梓组顶部至石炭系中发现有大量的暴露构造现象;发现毕节地区中二叠世茅口期存在两条走向北北东、宽10~50km的“黑区带”;在威信县城第四系中发现大量象牙、牙齿及骨骼化石;在凤冈琊川、遵义茅坡及威信鱼井等新发现多个志留纪植物化石;对黔中隆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贵州毕节地区煤层中稀土元素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是良好的地质指示剂,以晚二叠世黔西毕节地区可采煤层中的REE(稀土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REE在煤系地层对比、划分中的应用问题。结果显示:LREE(轻稀土元素)的含量在龙潭组与长兴组的界线附近存在着异常富集的现象,∑REE的含量在界线附近也存在着异常富集的现象。REE在界限附近的异常富集是其物源(间歇性和多旋回性喷发的峨眉山玄武岩)和成煤期频繁的海进海退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具有相同物源的地区,可以利用稀土含量的变化,进行煤层和地层的对比、划分,并有可能研究海平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详细了解毕节市耕地土壤的元素含量特征及质量状况,本文通过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全市耕地土壤中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毕节市耕地土壤中硒、镉、铜、锰、钴、钒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元素的高含量及分布与成土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关系密切,其中成土母质为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养分指标氮、磷、钾及环境指标酸碱度、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对毕节市耕地土壤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全市中-酸性耕地占比8531%,三等及以上耕地占比8218%,耕地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土壤养分质量中等-较丰富等级占比9204%,磷、钾较缺乏-缺乏等级占比较高是制约土壤养分质量的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占比8237%,镉高含量区的分布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系统分析毕节市耕地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为该地区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利用方式开发耕地资源和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地球化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毕节地区煤矸石特征及综合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毕节地区部分矿区煤矸石的特征,指出该区煤矸石总的特点是SiO2、Fe2O3、CaO含量偏高,Al2O3偏低,但不同矿区有一定的差异。根据煤矸石的成分特征,指出了毕节地区煤矸石的利用方向,如制作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空心砌块、陶粒(轻骨料、多孔骨料)、铸石,回收铝产品,生产肥料,利用矸石发电及用作筑路材料等。对其在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毕节地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贵州毕节市CK1地热井的特点及施工的研究,有效解决了高陡构造地层钻进问题。该井开孔即见基岩,常规工艺加压困难,难以保证孔斜;下部钻孔岩石硬度大,研磨性较强,可钻性差。通过分阶段变化钻进工艺,上部开孔使用空气潜孔锤吊打,后期采用牙轮钻头加螺杆钻具组合,在钻井效率过低的复杂地层则简化钻具组合,使用牙轮正循环工艺钻进,合理调整钻进参数可迅速建井。通过使用有准对性的洗井方法可迅速成井。本文通过对地热井多工艺钻进及完井工序的要求及改进,并针对现地勘单位对地热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次研究为地热田的开发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毕节地区13个井田和勘探区各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研究表明,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具有特低全水分、中高硫分、中灰分、特低挥发分等特征,总体属无烟煤(WY3)。根据煤中硫分分布、硫分组成、灰分分布与灰分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推测成煤环境。毕节晚二叠世各主采煤层硫分纵向变化规律可清晰“反演”研究区成煤期古海平面的两次大的海进与海退事件;硫分在研究区平面的分布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正是受到当时海水自南东向北西推进的影响;形态硫数据分析显示,煤中有机硫占全硫比重一般较小,明显不同于陆相煤层和浅水台地相煤层(后者以极高有机硫为特点)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的还原性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与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毕节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分流河道/间湾、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潮坪/泻湖等环境为主,海水影响作用较大的泻湖/潮坪环境下煤层中硫分较高,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下煤中硫分相对较低,并给出了三种沉积环境下一些煤质特质的变化范围。该研究结果与前人基于岩相古地理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