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春寄语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槐柳漫京城。料峭轻寒时,春之乐音起,新春来临的时刻,我们共同的刊物——《岩矿测试》,已踏响了春的鼓点,承载着科学探索之思想、技术创新之智慧,向你向我款步走来,盛情地为我们呈上了一方宽广的研究艺术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东亚造山运动与花岗岩分布之情形,似非漫无规则,其发生显有一定之次序。在西伯利亚中部所谓东亚之核心,为前寒武纪褶绉及花岗片麻岩分布之区。其西南,正南及东南,如阿尔泰、天山、崐仑、外贝加利亚、阿穆等区域,主要造山运动之发生及花岗岩岩浆之侵入为古生代。围绕其外者如苏联之滨海省、朝鲜、中国之大部、缅甸东部、暹逻、马来亚、东印度群岛中部等处均将燕山运动及燕山花岗岩分布区域。复外则为新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区域,如喜马拉亚山、缅西山脉、安得曼、东印度群岛之西南、南、东南部、菲律滨、台湾、琉球、日本、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其中许多岛屿,造山运动及火山活动尚在继续未已(第一图)。苏伊氏(Suess)尝论东亚造山运动之主力导源于东亚核心之扩张,以致造成许多弧形山脉,弧背均向南,显示大陆向南移动。威理士则以篇东亚核心为一种隋性体,不能发生造山运动之主力,造山运动之发生则由于太平洋底之下沉,而使地壳深处之流动带物质挤向大陆,遇东亚核心之阻,遂在深处聚积一种应力,及至超过其上岩层之静压力时,地壳失去平衡状态,发生褶绉,同时花岗岩岩浆亦得上升。威氏之理论,似较合理。且当古生代时,核心之前为一大地槽区,宜於造山运动之发生及岩浆之侵入,嗣后花岗岩基凝固,遂与核心合并,成一较大陆地。迨至中生代,太平洋底继续下沉,深处物质复受挤压向大陆流动,遂有燕山运动及花岗岩侵入区,分布於古生代花岗岩区外围,东亚大陆因即形成。新生代时,因太平洋底继续下沉,复有造山运动与岩将侵入带出现旅中生代大陆之外。至於大陆地表向南弧形,或由地壳深处向大陆流动时地表发生之反动力所造成。安南似属于另一单位,其东南可能为一前寒武纪之古大陆,因印度洋底下沉,遂有古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之侵入。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野外调查中于贵州省册亨县达秧乡洛秧村云上沟发现一组"图纹石",具有精美的花纹图案,沿北东向的云上沟溪谷断续分布,长度大于2km。经初步研究,其为中三叠统许满组第四段下亚段中上部的细砂粉砂岩,岩石上的奇特花纹图案属于大型滑移变形层理,是一种特殊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研究区滑移变形层理保存之完好,形态图案之精美,层系规模之宏大,为国内外同期地层中所罕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稀地质遗迹资源。它的发现,不但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右江三叠纪周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和场所,亦对丰富和发展沉积学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研究区可作为一种地质旅游资源加以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促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继勋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02-105
通过对东乌旗区域构造及达赛脱铅锌矿区构造带的分析,阐明了NEE向构造为达赛脱铅锌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5.
余皓  钱德孙  王夔怀 《地质论评》1949,14(Z1):40-40
主旨在欲寻觅一有色光波,使金胶粉之吸收作用最能合吸光指数定律之原理,根据测定结果之选择,即可推其应用范围达於金元素含量极微标本之测定。  相似文献   

6.
<正>以新疆阿尔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工作。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了广泛的韧性变形。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岩石变形的面理以倾向NE或SW为特征,面理之上发育一组NE-SW向的矿物拉伸线理(L1)。在额尔齐斯断裂带,变形的面理向NE或SW陡倾,面理之上除局部发育一组L1之外,还发育两期以向NW或SE缓倾为特征的矿物拉伸线理L2和L3。  相似文献   

7.
临潼莲花状旋扭构造座落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山势陡峻之秦岭,北临蜿蜒东去之渭河,向东延展可越洸河达渭南、华县之间,向西可抵沣河一线,长90 km,平均宽35km,面积>3000km~2。其大致成椭圆形,长径呈 NE—SW 向,砥柱位于临潼骊山,各旋卷面成断续新月形环绕于砥柱周围,因受到南北两侧构造的夹持其发育形态不尽完美(整),酷似一朵花瓣残落的莲花。   相似文献   

8.
林迺信 《地质论评》1949,14(Z1):23-29
总论辉钜矿为东北重要矿产之一·现在已知者达二十二处,其分布范围广大,笔者深信,将来有发现更多矿床之可能。目前之主要矿产地为杨家杖子,马路沟,石人沟,临江四大矿床,年产最共达精矿(MoS_260%)1,500吨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疆克拉麦里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生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蛇绿岩(以下简称克区蛇绿岩)位于东准噶尔优地糟褶皱带南缘,其西南为准噶尔地块.蛇绿岩呈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带状分布(图1),西起清水泉,向东经平顶山、苦水、六棵树、苏吉泉和南明水等地,延至塔克扎勒地区.断续长达243公里,一般出露路宽度为3—5公里,最宽处达13公里.克区蛇绿岩原为一完整之岩带,但经后期褶皱、断裂及侵蚀等地质作用,而呈现为如今的面貌.笔者对克区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生成环境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乌旗区域构造及达赛脱铅锌矿区构造带的分析,阐明了NEE向构造为达赛脱铅锌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东亚造山运动与花岗岩分布之情形,似非漫无规则,其发生显有一定之次序。在西伯利亚中部所谓东亚之核心,为前寒武纪褶绉及花岗片麻岩分布之区。其西南,正南及东南,如阿尔泰、天山、崐仑、外贝加利亚、阿穆等区域,主要造山运动之发生及花岗岩岩浆之侵入为古生代。围绕其外者如苏联之滨海省、朝鲜、中国之大部、缅甸东部、暹逻、马来亚、东印度群岛中部等处均将燕山运动及燕山花岗岩分布区域。复外则为新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区域,如喜马拉亚山、缅西山脉、安得曼、东印度群岛之西南、南、东南部、菲律滨、台湾、琉球、日本、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其中许多岛屿,造山运动及火山活动尚在继续未已(第一图)。苏伊氏(Suess)尝论东亚造山运动之主力导源于东亚核心之扩张,以致造成许多弧形山脉,弧背均向南,显示大陆向南移动。威理士则以篇东亚核心为一种隋性体,不能发生造山运动之主力,造山运动之发生则由于太平洋底之下沉,而使地壳深处之流动带物质挤向大陆,遇东亚核心之阻,遂在深处聚积一种应力,及至超过其上岩层之静压力时,地壳失去平衡状态,发生褶绉,同时花岗岩岩浆亦得上升。威氏之理论,似较合理。且当古生代时,核心之前为一大地槽区,宜於造山运动之发生及岩浆之侵入,嗣后...  相似文献   

12.
东亚造山运动与花岗岩分布之情形,似非漫无规则,其发生显有一定之次序。在西伯利亚中部所谓东亚之核心,为前寒武纪褶绉及花岗片麻岩分布之区。其西南,正南及东南,如阿尔泰、天山、崐仑、外贝加利亚、阿穆等区域,主要造山运动之发生及花岗岩岩浆之侵入为古生代。围绕其外者如苏联之滨海省、朝鲜、中国之大部、缅甸东部、暹逻、马来亚、东印度群岛中部等处均将燕山运动及燕山花岗岩分布区域。复外则为新生代造山运动及花岗岩区域,如喜马拉亚山、缅西山脉、安得曼、东印度群岛之西南、南、东南部、菲律滨、台湾、琉球、日本、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其中许多岛屿,造山运动及火山活动尚在继续未已(第一图)。苏伊氏(Suess)尝论东亚造山运动之主力导源于东亚核心之扩张,以致造成许多弧形山脉,弧背均向南,显示大陆向南移动。威理士则以篇东亚核心为一种隋性体,不能发生造山运动之主力,造山运动之发生则由于太平洋底之下沉,而使地壳深处之流动带物质挤向大陆,遇东亚核心之阻,遂在深处聚积一种应力,及至超过其上岩层之静压力时,地壳失去平衡状态,发生褶绉,同时花岗岩岩浆亦得上升。威氏之理论,似较合理。且当古生代时,核心之前为一大地槽区,宜於造山运动之发生及岩浆之侵入,嗣后...  相似文献   

13.
常隆慶 《地质论评》1938,3(5):513-520
一位置龍王洞煤田,位四川之江北县,位于重慶東北約九十里,南距嘉陵江岸約四十里;为一背斜层,係由华鎣山之东翼分支而來。完整之背斜,自秦家場起,向西南延伸,至悅來場東侧  相似文献   

14.
杨登华 《地质论评》1948,13(Z3):341-344
一、花岗岩之分布峨眉山之花岗岩,就现在所知,共有露头三处。一在峨眉山悬崖下鸡婆荡,四棋坪及黄茅岗以西一带。露头宽达二公里’长约五公里(1)。故峨眉山地质补遗之地质图上(2),四棋坪一带花岗岩之出露范围,  相似文献   

15.
横河逆冲推覆构造呈北西向挟持于临汾一运城盆地南东边界断裂与新生代同善一承留北西西向断裂间,为两构造带之次级“P”方向剪裂隙。上述两带分别具为右行扭动及左行扭动特征,指示横河逆冲推覆构造带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济源盆地浅层地下水污染愈发严重,不得不开采深层承压水作为替代浅层含水层水源。运用Visual MODFLOW的Pathline模块,从三维空间模拟济源盆地各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分析发现造成区域面状污染的原因有侧向径流污染与垂向污染之分,各区域污染物垂向运移最大深度达100m,提出各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治理侧重点应根据污染来源而分别开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构造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总体为一NW-SE走向的不协调短轴复背斜,后期有SN向次级褶皱叠加。区内NW向断裂发育,均为EW向大断裂之分支断裂,规模小,无推覆性质,主要矿床(Ⅰ号矿床)呈较为典型的立交桥式双层成矿模式。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四川西昌邛海第四纪盆地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闻学泽  吴迪忠 《地质论评》1985,31(4):360-366
一、前言四川省西昌邛海盆地为一第四纪构造盆地,呈北北西向的不规则长方形展布,长约15公里,宽约5—6公里,盆地的中、南部为邛海湖所占据。邛海是一面积约31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湖岸线长约35公里,最大水深达30余米。  相似文献   

19.
一、矿区地质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一)矿区地质简述1.矿床的地质位置:根据已往地质文献记载,前撮落钼矿床位于中朝古陆的北部边缘。矿区之山脉位于老张广才岭南部之西侧及大黑山脉南端之东侧,多为低山及丘陵地形。本区域主要构造为北北东一南南西方向,沿此方向出现大面积的花岗岩及其他火成岩,前撮落钼产于斜长石花岗岩中,钼矿床生成受断裂构造之控制,钼矿细脉则填充于裂隙中或与石英细脉相伴生。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井陉—晋城断裂带曾称晋获断裂带,展布于太行山中南段,北端始于灵寿,向南经井陉、和顺县松烟,一直延伸到长治至晋城县的峪口,全长约340km,最宽达25km。它往北与紫荆关断裂呈右行斜列,构成华北地区一条十分醒目、规模宏伟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前人称之太行山深大断裂。井陉—晋城断裂带卫片影象清晰,为太行山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度变异带的西界,明显控制了两侧地区的地质发育历史,构成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该断裂带不同段的活动性和活动时代以及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差异,因而潜在的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