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蕾、花、铃。一只幼虫一生可咬毁蕾铃10~20个。防治失时,蕾铃脱落可达50%以上,危害最重时,棉花减产高达3~5成,且降低棉花品质。据实地调查,气象条件与棉铃虫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试图揭示气象条件对棉铃虫发生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棉花从现蕾至吐絮,一般需74~98天,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棉株内部生理过程的复杂变化,而造成营养失调等,常导致蕾铃大量脱落。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重则可达80%以上,严重地影响棉花的高产。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非常复杂,又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有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3.
棉花从现蕾开花到结铃吐絮期间会出现蕾铃脱落现象。一般前期脱落少,随着花蕾数增加,脱落也逐渐增加,进入开花盛期,脱落达到高峰。据观测统计,一般脱落率都在60%以上,最高竟达80%~90%。因此,设法增蕾保铃,减少脱落,对于棉花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1 棉花蕾铃脱落的气象条件分析1.1 水 分当天气持续晴旱少雨,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蕾铃脱落现象即开始逐渐增多,并随着土壤水分的继续下降而急剧增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棉株干旱时,叶片吸水力大于子房吸水力,结果棉株中下部的叶片就夺取邻近…  相似文献   

4.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脱落率一般高达60—70%,严重地影响棉花高产、稳产。棉花从现蕾、开花,直到大铃形成以前,遇到不适宜的生活条件,都会引起脱落。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棉  相似文献   

5.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
气象条件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去年泾惠灌区棉花产量普遍较低。本文就1980年主要气象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以及对蕾铃脱落的影响,作如下分析:一、棉花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1980年关中气候情况很不正常,以产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宁波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8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1%左右。本市气候暖湿,无霜期长,具有棉花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但由于整个生长期长达七个月之久,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对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8.
棉花“三桃”蕾铃脱落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关中棉区蒲城县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对“三桃”不同时期的蕾铃脱落状况与各分时段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建立了回归方程 ,得到造成棉花“三桃”蕾铃脱落的主导气象因子。伏前桃蕾铃脱落的气象因子为 :6月下旬日降水量≥ 0 1mm的降雨天数及旬平均气温 ;伏桃蕾铃脱落的气象因子是 :伏桃时期日极端最高气温≥ 3 8℃日数及日降水量≥ 2 0 0mm天数 ;秋桃蕾铃脱落的气象因子是 :伏桃时期日极端最低气温≤ 1 8℃的天数及日降雨量≥ 2 0 0mm天数。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5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确定了棉花的适宜耗水量指标,根据棉花的蕾铃脱落率,气孔阻力,纤维品质以及产量结构等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确定了棉花生产的适宜水平指标和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敦煌、安西、金塔三地气象和病虫害资料,应用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分析了棉花病虫繁殖危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论是: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主要虫害是棉蚜、棉铃虫、棉红蜘蛛;影响虫害繁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湿度、降水等。可以通过采取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改善病虫害对棉花的威胁程度。  相似文献   

11.
邱训明  宋宝初  刘德清 《气象》1980,6(10):19-20
棉铃从开花到吐絮,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棉铃能否正常成熟以及棉铃的大小和品质的好坏,除营养条件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对结铃较晚的秋桃和晚秋桃来说,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如果在生长前期阴雨天气多,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则易造成蕾铃脱落,贪青陡长;若遇秋季低温影响,大多数晚秋桃就会成为无效铃。在干旱年份,则易造成棉株早衰,结铃终止期结束过早,同样也影响产量。因此,探讨棉花有效开花结铃期的温度指标,对正确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棉花产量,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棉花耗水规律和灌溉随机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年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棉花产量与耗水量的抛物线关系,确定了棉花最佳耗水量;根据棉花植株在不同土壤湿度情况下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蕾铃脱落率的变化,确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水分指标和干旱指标。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棉花灌溉随机控制模型,可以动态预报棉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和实际蒸散量,并从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优化灌溉决策。  相似文献   

13.
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直接影响病虫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武威市的气候也明显有了改变 ,特别是冬季气温明显偏暖 ,给各类病虫害生存提供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 ,80、90年代的树木病虫危害明显增多 ,危害程度加重 ,面积不断扩大。据武威市林业局调查 ,诸如杨尺蠖发病率 1 996年为 0 .0 7% ,1 997年为 1 .5 % ,1 998年上升到 1 5 .4% ,说明发病率增长明显。由于发病率增加 ,危害程度也在加重 ,近年来很多高大杨树上部枝梢因病虫危害 ,中间折断 ,树叶被虫啃食死亡脱落随处可见 ,且受害面积在不断增加。如 1 994年全市树木病虫发…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77,3(6):8-8
解决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丰产急待解决的问题。1975、1976年两年,我们公社东明、劳动、红旗、金光第六耕作队、红光小学五个气象组从7月到10月,对不同密度棉花地固定植株进行了连续100多天的观察;1975年还在公社种子田内固定100株棉花,从8月12日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全属冲积平原。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6.6℃,无霜期280天,年降水量1239.8毫米,年雨日133天。常年雨季开始于4月6日,结束干6月20日。三个月雨量505.3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44.3%。年日照时数为1850.4小时。是湖南省商品棉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棉花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4、5月的低温阴雨,造成烂种、死苗、迟发;中期7、8月的伏旱高温,造成蕾铃脱落,后期9、10月的秋风秋雨,影响烂桃采收,对夺取棉花高产带来很大困难。解放前,全县平均亩产皮棉只有25斤。  相似文献   

16.
作物冠层气孔阻力与土壤水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棉花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孔阻力与土壤水势的关系,并根据气孔阻力在冠层内的垂直变化,建立棉花冠层内气孔阻力的一元回归方程。由此初步解决了花铃期棉花冠层中气孔阻力的计算问题,而且对于监测棉田土壤水分动态、调节灌溉、进而采限措施减少蕾铃脱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决棉花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关键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教导,去年我们气象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7月到10月上旬,对7株棉花作了连续100多天的观察,8月12日到9月8日又在公社的种子田里,对100株棉花的落桃情况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50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11%左右。由此,开展玉米农业气象观测、服务、试验研究工作尤为必要。而了解玉米的生理变化与形态特征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一、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及其气象条件玉米从种子发茅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由于器官发育特点和形态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77,3(3):8-8
我队果园是著名莱阳梨的集中产区之一。全大队520亩老梨园,多年来遭受“两虫一病”的危害(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梨黑星病)。群众说:“莱阳梨,十梨九砂(梨小食心虫危害的虫眼),一梨不砂大黑疤(梨黑星病)。”为了防治严重危害莱阳梨产量、质量的“两虫一病”,每年要喷药十多次,化农药费18000多元,而且由于掌握不住病虫发生发展的规律,喷药时间不合适,仍还没治住“两虫一病”,好果率一直停留在60%左右。1973年我们建立了果园专业气象哨,对“两虫一病”作了试验、观察和调查,初步了解了病虫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运用气象指导防病治虫,收到了良好效果,好果率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棉花八种不同栽培技术方法的高产、优质、抗灾性能及气候生产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方法在伏旱和秋季连阴雨严重发生的1992年,棉铃脱落率和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地膜棉降低13.5%和47.7%,亩增产皮棉50.7kg,表现出较强的高产、优质和抗灾能力。沟播直育棉花栽培方法,其增温沟的增温效应,可将棉花大田播期提早20多天,为棉花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