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由于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连续运行多年的GPS基准站数据进行处理的原始结果存在一定的噪声,本文利用ARMA模型对GPS基准站坐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其中采用Pandit-Wu方法确定ARMA模型的阶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andit-Wu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ARMA模型的阶数,并且基于ARMA的时间序列有效地消除了一定量的噪声,让GPS基准站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趋势更加明显,说明ARMA模型在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中剔除噪声及突显变化量与趋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影响GPS数据解算以及处理软件不能识别接收机天线类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近似型号的天线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首先利用IGS站精确确定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数据解算造成的影响,再利用IGMAS站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该文选取部分IGS、IGMAS站的数据,利用GAMIT软件进行试验并分析。结果表明,当不使用天线相位改正模型时,增大了单天基线解的NRM_S值,并增加15.5%的基线误差,对精密定位能带来平均2cm的影响;当将处理软件不识别的天线换成近似能识别的天线时,基线解效果要比不使用天线改正效果好,水平和垂向的定位精度均在3.9mm左右,比使用原装能识别天线的定位精度稍差。该方法既保证了精度,也较为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区域IG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取ITRF2005框架下中国区域(包括台湾地区)11个IGS基准站1995-2010年的坐标时间序列,采用不同噪声模型组合对它们进行噪声分析,并计算大气压负载、非潮汐海洋负载、积雪深度及土壤湿度负载对测站位移的影响,得到地表质量负载改正前后各测站分量的最优噪声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IGS基准站的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且各分量具有不同的噪声特性,主要表现为闪烁噪声+白噪声和带通幂律噪声+白噪声。噪声模型与地表质量负载及其测站速度、速度不确定度之间的定量分析表明地表质量负载会造成测站的噪声特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带通及随机漫步噪声特征。不同复杂噪声模型对测站线性速度及不确定度会产生一定影响,少数测站高程分量差异甚至超过1 mm/a。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实现全球IGS核心站与我国区域GNSS基准网联测,采用长基线解算和平差软件GAMIT/GLOBK获取基准站的常年坐标分量时间序列,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获取更精确的基准坐标和速度,这是大区域GNSS基准建立和维护的最佳方法.本文讨论了基准实现的方法,重点研究了长时间、多周期大规模GNSS基准... 相似文献
9.
10.
11.
空间信息技术用于汶川地震救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各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空间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地震灾害快速响应的空间信息需求以及汶川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2个角度,从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灾害信息变化检测与次生灾害监测等3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具体发挥的作用.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汶川地震救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四川盆地在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规律,本文对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四川12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CORS)6年多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通过比较震前震后CORS站运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由于震后形变的影响,震后第一主成分(Principle Component First, PC1)的贡献率下降20%~40%;震后多站的速度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PIXI,CHDU,MYAN等站,YAAN,QLAI站处于闭锁状态;盆地垂直分量的周年振幅在震前一年偏大,震后逐年减小。以上发现表明汶川地震可能改变了四川盆地原有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