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长江下游沿海地区,是指上海、杭州、定海等地区。我们计算了上海和杭州、上海和定海的年平均气温冷暖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和0.97,这说明上海和杭州,上海和定海冷暖变化趋势是很一致的。因此,我们用上海的资料来研究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上冷暖变化的规律,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冷暖变化趋势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2.
许以平  苏炳凯 《气象》1980,6(7):19-21
七、副高与上海春、夏、秋雨的关系 北半球副高带的长期变化,特别是太平洋副高的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这里以上海为例,说明它与长江下游地区旱涝的关系。 上海的雨量,特别是春雨、夏雨,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我们计算了春季、夏季上海和南京、杭州等地雨量的相关系数,信度均达0.01。  相似文献   

3.
近134年上海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上海1873—2006年共134年冬季气温资料和1961—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海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百余年来上海冬季气温有3次明显的增温过程和2次降温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增温趋势,其中197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最大。上海冬季气温具有2年、4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在1980年代中期冬季气温发生增暖突变。134年间上海冬季平均日数显著缩短,趋势倾向率为-1.6 d/(10 a)。上海冬季气温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局地城市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上海冬季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温度和全中国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上海冬季气温增暖,局地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也对上海冬季气温起到了一定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上海气象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智慧气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基于标准化管理的一体化气象业务三个方面对上海气象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及阶段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未来上海气象信息化的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对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淑贞  郑景春 《气象学报》1987,45(3):366-369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气候效应十分显著。本文应用上海气象台(位于市区龙华)气象资料和上海十个郊县气象资料,来分析上海城市对雾的影响。 1.上海城市对雾的生消影响 上海是我国沿海多雾城市之一。我们曾根据上海近24a(1956—1979)中出现的990次雾作了普查,按照成雾的物理机制不同,可以把上海的雾分成:辐射雾、锋面雾、平流雾和平流辐射雾四类。其中以辐射雾为最多,约占总雾日数的44.8%。形成各类雾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变化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许以平 《气象》1983,9(11):15-17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产品的80%以上远销祖国各地或出口。解放三十几年来,上海工业生产增长了几十倍。上海又是全国第一大港,1982年吞吐量已近九千万吨,平均每天有15000条大小船只进出黄浦江,担负着整个上海工农业生产原料、产品进出口运输中转任务。上海还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1982年外贸进出口任务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市内,郊区仓库林立。 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商业以及人民生活等等方面,无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因此,做好城市专业气象服务,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气象部门来说,是一项紧迫  相似文献   

7.
严济远  许卫桐 《气象》1983,9(8):20-21
上海是我国气候资料年代最长、最完整的台站之一,资料样本已经超过100年。因此,利用百年资料对上海温度,雨量的波动性、代表性、常态性进行探讨,对认识温度,雨量的统计性质及上海的气候特点是有意义的。 一、年、月温度、雨量的波动性 1.年、月平均温度,均方差的波动区间:年、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电子式自动化填图设备于1971年开始研制。在上海气象仪器厂、上海光修厂、浙江大学、河南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中央气象局等单位协作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任务,样机现已制作出来。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张芳华  张涛  周庆亮  杨克明 《气象》2005,31(5):47-51
利用上海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1°×1°的逐6小时分析资料、水汽云图和WSR88D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对流层上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是飑线天气的触发机制。飑线以断续线型与后续线型相结合的型式形成,在对流单体的右侧不断新生单体,最终连接成弓状回波带,给上海带来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10.
GIS 在上海蔬菜生产资源评价与合理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针对上海郊区各乡镇气候、土壤、区位、技术、承灾能力、水污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海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可为蔬菜基地规划、菜地迁移和蔬菜生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上海、北京气候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月洪  张正秋 《气象》1991,17(10):15-20
本文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873—1989年上海、北京的气温、降水时间序列进行了突变检验。其结果表明,上海、北京的百年气温分别在1932年和1919年出现冷转暖的气候突变。同时,还判别出上海降水在1906年发生突变,其后进入一个相对多雨时段。北京降水突变在1903年,而后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时段。另外,还用其它方法对突变点加以验证说明。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气候转暖与气候带北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研究了江淮地区气候转暖问题。指出本区近百年来气温上升与北半球基本是一致的。气候转暖引起气候带北移,在过去30年中北亚热带北界北移约250km,并由此引起本区茶树、柑桔等种植界限的北移。1.江淮地区气候转暖江淮地区气温序列较短,根据上海与江淮地区代表站气温的相关性(据1953—1980年资料计算,上海与安庆、屯溪、合肥、宿县四站的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分别为0.87、O.80、0.79、0.78),本文借用上海资料分析江淮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对比1873—1984年上海年平均气温距平10年滑动平均曲线和 Jone 提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上海世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岗位、机制等,结合上海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对如何在现有业务框架下进一步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路和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台风影响上海时风速风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家良 《气象》2005,31(8):66-70
用1971-200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路径台风影响上海时风速风向的分布特征。登陆台风影响时,上海南部地区风速最大,主导风向是偏东风;近海北上台风影响时,上海东部的风速最大,风向以东北偏北为主。城市的发展使台风影响上海时的风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民国时期上海霍乱的发生情况,并对其频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并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汤梧松  谢亮 《气象》1981,7(3):9-9
启东位于长江口北岸,与上海市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仅60公里左右。比较两地相同年代的观测资料,发现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逐日要素值如气温、降水日数等虽有差异,但差值也较稳定。为了延长本站资料序列长度,以上海之“长”,补本站之“短”,我们在预报服务中使用上海百年资料,收到较好的效果。 按理,在应用上海资料之前,应进行适当的订正。但由于有些项目如降水过程、天气现象等不可能订正,而且,启东和上海一定长度的天气过程的对应关系也很好。因此,我们仅从预报实用角度考虑,没有先做订正,而采取了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用上海的百年资料对本站的预报工具(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利梅  史军 《干旱气象》2010,28(1):54-58,64
利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雷暴资料,从时间和空间2方面分析了上海雷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0~2008年期间,上海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减少,其中秋季雷暴日数减少最为显著。在近30 a,雷暴日数更多地从9月向8月转移。空间上,全年雷暴日数在上海的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减少较多,春季雷暴日数在西部和南部减少较多,夏季雷暴日数在西北部减少最多,秋季雷暴日数在南部减少最多。在本世纪初,上海徐家汇雷暴初日提早,终日没有明显变化,雷暴的初日、终日之间的日数总体上表现为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气象》2008,34(12):72-78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 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外围云系发展成中小尺 度的云团产生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冷空气与台风结合的稳定降水。冷空气侵入时间与上海 降水开始时间非常吻合。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对流层中高层转南风,加之台风本身 蕴涵的丰富水汽,为台风外围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深厚的热力和水汽供应;干冷空气 南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北上使辐合加强,为激发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云团提供了动力抬升 机制。由于冷空气浅薄,台风中高层的环流结构没有被冷空气破坏,使得底层的冷空气较长 时间维持在上海附近,是上海长时间发生强降水而导致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严济远  朱静燕 《气象》1984,10(9):26-27
一、前言 1978年上海的盛夏期(7月12日—8月25日)少雨,总雨量仅68. 0毫米,比常年偏少105.1毫米,而温度则比常年偏高0.7℃,后季稻亩产量高达732斤。1980年上海盛夏多雨,总雨量高达478.5毫米(仅次于1941年),比常年多305.4毫米,温度偏低-1.6℃,后季稻亩产只有362斤,比1978年少370斤。1978和1980年盛夏期的气候实况表明,上海后季稻产量的高低和盛夏期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因盛夏季温度高低与降水多寡呈反相关,故后季稻的产量与盛夏期降水多寡有关。因此,了解上海盛夏期异常降水年出现的特点,对于探讨上海农业的“稳产高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9月开始,我们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华东七省市合作,共同研制了“华东区中期预报业务化系统”,并于1988年3月1日投入业务实用。这一业务化系统,由各省市技术组成员负责研制适合本省的气象要素预报方程,经上海气象中心通讯台在VAX—11/780机上统调计算,将计算结果由上海气象传真广播台每天以电码格式发到华东区各地,我们通过一年多来的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