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区雨水丰富,各站一年中24小时最大降水量≥10.0毫米都能达到。因此,15个时段的年最大降水量是必须挑选的。但在实际挑选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下面谈谈挑选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必须检查极值的开始时间是否与月报表的降雨记录时间和雨量纸迹线上升时间相符合。有些台站为了“省事”,常取正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郭晓岚1974年提出的在热带系统中对流潜热释放的参数化方案,经过一些修改后,用于研究中纬度地区的暴雨。1982年7月29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之间出现一次暴雨,它具有显著的强对流天气特点。本文利用修改方案计算了这次过程中的潜热释放量,并换算为雨量。其结果表明,雨量的两小时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在可能最大降水方面,根据水汽通量辐合因子与降水的关系,用对流方案中的水汽通量辐合因子进行了降水量放大,得到了本次暴雨放大的三小时可能最大降水,并与传统的可降水放大法放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前者在理论上更为合理,实用上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在对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审核中发现,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选问题较多,故在此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各站在编制年报时参考。 2 时段的划分 从全年的降水自记纸上,挑选出本年内15个时段的最大降水量。见表1。 3 挑选方法 3.1 挑选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2021年哈尔滨气象骨干自动站网逐小时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夏季热岛强度平均为0.79℃,日变化表现为夜间较强,白天较弱;东郊气温差最大,北郊最小;哈尔滨夏季偏下风方的东郊降水量最多,上风方的南郊最少。哈尔滨夏季逐小时降水概率郊区大于城区,郊区的较多降水时次相对城区表现为午后推延、清晨提前;降水概率城区日间大,郊区夜间大,北郊日夜差最大;小时最大降水量郊区大于城区,降水强度城区与东郊大于南郊和北郊。哈尔滨短历时降水更频繁,降水贡献率更大;6 h内历时降水城区最多,北郊最少;6~12 h历时降水城区最少,东郊最多;>12 h历时降水发生率北郊最大,降水贡献率南郊最高。  相似文献   

5.
1981年5月10日广西出现了一次强暴雨过程,100毫米以上的降水面积达300×2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都安、马山一带,其中4至9时六小时内,都安降水达198.5毫米;最大一小时降水量都安为91毫米,马山为102毫米,分别占过程降水的68%、87%。由于降水高度集中,致使石山、丘陵地区山洪爆发,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2018年5—9月黄河兰州上游地区327站小时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过程次数等特征量,分析该地区7个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上游流域汛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以2018年最多,2015年最少;空间分布上都是青海东南部的龙羊峡以上流域最多,甘肃中部的刘家峡—兰州流域最少。(2)同一流域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大小不同等原因,各支流降水日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流域和洮河流域表现最为明显。(3)流域内降水次数日变化特征有双峰单谷型、单峰单谷型和平缓型三种形态;降水总次数、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2 mm的次数、小时最大降水量大于20 mm的次数一天中都是在傍晚后增多,且强降水出现时间多发生在19:00左右。(4)近4 a中流域内最大降水过程出现在大夏河流域,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过程在湟水河流域,小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夏河流域。  相似文献   

7.
虹吸雨量计是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降水起止时间和降水强度的自记仪器,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记录笔和外壳等组成。雨量计置于观测场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故障率较高,一旦降水期间出现故障,不但容易使记录缺测,而且还可能对年最大降水量的挑选造成影响。其常见故障如下:a)不虹吸。在人工加水或雨大时能够正常虹吸,但降水小时则在10mm线处划平线而不虹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虹吸管不清洁;②虹吸管与连接螺帽处漏气;③虹吸管有裂痕;④虹吸管曲率不合格。处理方法:第①种情况,可用肥皂水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数次,还可用细铁丝…  相似文献   

8.
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方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在其附近,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大。从这一思路出发,把能量和各种有利于降水系统以及它们的物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圈出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区,从而探讨未来二十四小时降水强度的落区预报。通过对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七年4—6月份选出三十多个个例近400天图次分析,找到了一些初步规律,并对一九七八年五月份进行实例分析,效果较好。能量——是从能量学角度研究天气学问题时引入总温度概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降水年内分配的时空演变特征之新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160站50a月降水资料,分别用降水量序列法、降水量方差法及降水量离差法定量计算了全年降水的聚集程度(聚集度)和最大降水对应的聚集时间(聚集期),并利用计算出的聚集度和聚集期分析了中国降水年内时空变化的气候特征,验证并比较了3种新方法的合理性;挑选长江中下游作为关键区,对该区的聚集度进行了区域平均的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的降水聚集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选用昆仑山北部2016—2020年6—8月14个国家气象站、240个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针对“季-月-日-时”时间尺度,以沿海拔高度梯次下降划分的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和平原区为空间尺度,分析昆仑山北部夏季降水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 a昆仑山北部夏季平均降水358.5 mm,小时降水和小时强降水频次分别为301次和74次;日降水极值95.4 mm出现在低山区,小时降水极值64.0 mm出现在平原区。(2)夏季和6—8月逐月降水、平均日降水和小时降水、小时降水频次5个要素特征量均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均随海拔梯次下降而减少;最大小时降水则为反相分布,随海拔梯次下降而增多,小时强降水更易出现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和平原区。(3)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显著,中午至前半夜小时降水的大值中心随时间逐渐偏向低海拔区,大值中心由南向北偏移;小时降水的峰值时间和降水增强时段均随海拔梯次降低而后延,4类区域小时降水峰值均在白天出现,其中低山区和平原区峰值发生在午后。低山区和平原区午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11.
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小时降水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锦兰  李建  杨桂荣  杨澄 《气象》2015,41(1):17-24
利用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两个国家级气象台站2005—2012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详细分析东侧和西侧降水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点苍山东西侧多年平均降水气候态相似,两侧年降水量接近,降水季节演变一致,但小时尺度的降水变化却存在明显差异: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日变化在东侧以单峰型为主,西侧则双峰型变化显著;东西侧均存在后半夜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主要由持续6h及以上的长时降水事件引起,且该高峰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东侧略大于西侧、持续时间东侧略长于西侧;西侧在午后至傍晚出现另一个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一般由持续6h以下的中、短时降水事件造成;累积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最大值东西侧均于凌晨出现,出现时间东侧滞后于西侧3h;累积小时降水量的最小值东侧出现于傍晚、西侧则在正午发生,而累积小时降水频次的最小值东西侧均出现在正午前后。小时雨强日变化西侧较东侧强烈,尤其是夜间,西侧存在21时和03—04时大雨强时段,东侧雨强则缓慢变化于清晨07—08时达最大。这种小时降水特性的东西差异受点苍山地形影响,南北走向高大山脉的特殊地形使两侧下垫面辐射差异在傍晚达最大,辐射强的西侧容易形成降水量、降水频次、小时雨强的傍晚高峰。该区域降水特性的不均匀分布使其成为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区域差异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7日,潮汕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暴雨中心落在汕头市区,日雨量109-5mm。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特点是:雨势强,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午夜~凌晨,04~05时一小时最大雨量达40-7mm,另一降水时段出现在17日午后。1 多普勒资料分析  从本次大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降水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日午夜至凌晨,该时段是全过程雨量的高峰,一小时最大雨量40-7mm。在降水发生前,有来自不同方向的降水回波向测站汇集,测站东南方辐合带弧状降水回波强度为35~40dBz,以30k…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0—2013年7月1日—9月30日中国东南地区818个国家地面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台风6 h路径观测数据分离出台风降水后,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台风小时降水Gamma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的形状参数α和尺度参数β,并对代表站点上Gamma分布模拟的小时降水概率分布与观测的小时降水频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Gamma分布模拟,得到台风小时降水总的降水概率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台风影响距离和台风强度影响下超过给定阈值的降水累积概率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结果表明:我国东南地区台风降水总的特征是小时降水超过5 mm多发地区位于华南、华东沿海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不易发生超过5 mm的小时降水量;广东沿海、广西南部、海南西北部,小时降水超过10 mm的累积概率为10%~15%;小时雨量超过20 mm阈值的概率极低;在近距离台风影响下,随着台风强度增大,95%累积概率小时降水阈值为15~20 mm的区域由福建和广东沿海以及海南变为湛江和海南,而阈值为10~15 mm的地区由两广浙闽地区变为广东、福建和江苏沿海以及浙江;就远距离台风而言,随着台风强度增大,东南地区出现台风降水的区域逐渐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延伸;海南、广东、福建和江西为远距离强台风影响下95%累积概率对应的小时降水阈值较高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22年7月15日地处半干旱区的甘肃陇东出现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多站日雨量和小时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利用2022年7月14日20:00至15日20:00(北京时)逐分钟、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甘肃省庆阳市192个区域气象站建站以来日降水量、小时降水量资料,以及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降水分析产品(CMA Multi-source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10 min和1 h降水量数据,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极端性。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累积降水量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落区集中、对流性降水强、降水中心稳定少动、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其中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和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的极端性明显。特大暴雨中心位于庆城县中北部的翟家河站,最大累积雨量达373.2 mm,是该站建站以来观测最大值,接近甘肃省所有国家站日降水量极值的2倍;最大小时雨量达84.9 mm,位居庆阳市所有测站建站以来小时雨量第3位;短时强降水最长持续时间达6 h,是庆阳市所有测站建站以来最大值。分钟级降水量演变表明,强降水中心的降水强度具有脉...  相似文献   

15.
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方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在其附近,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大。从这一思路出发,把各种降水系统和物理参数叠合在一张底图上——即急流轴和系统配置综合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圈出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区,并从而探讨未来24小时强降水的落区预报。通过对1973—1975年4—6月江南有西南低空急流的近180天图次的初步分析,找到了一些初步规律,并在1977年5—6月进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使用反映降水强度的各时段最大降水、各量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累积距平法、M-K法和YAMA法对东莞降水强度进行初步的气候诊断分析.分析表明:从1980年代起,东莞的降水强度在6小时以内时段呈多波动变化,9小时以上时段的趋势大体上振荡下降.20分钟、30分钟、3小时的最大降水量在1980年代初发生突变,1988-1997年为谷底,其后是增强的趋势.大量级(100 mm及以上)最大降水量显著增强、增多.5分钟、20分钟、45分钟、1.5小时和12小时时段的最大降水量出现了均值的突变,其中1.5小时的突变(2002年)较强,突变之后的均值较之前增大.大量级的降水日数均值未发生突变.近年东莞的6小时以内时段的降水强度是增大的,但这种趋势变化未达到显著程度,2小时内的降水强度在2004-2005年间是个转折点,可能是一个趋势突变点.  相似文献   

17.
曾炳忠 《气象》1988,14(6):55-55
虹吸式雨量计是目前气象台站广泛使用的一种自动记录降水连续变化的仪器。从自记纸上读取每时降水量、挑选各种时间间隔的最大降水量及其开始时间,是气象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观测员在使用或维护仪器不当时,就会造成记录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广州逐时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市24小时降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全年出现降水的概率为39%,汛期出现降水的概率远大于非汛期,其中6月份出现降水的概率最大,而10~12月份的橇宰则最小;前、后汛期与全年平均强降水频数的24小时分布相一致,其中极大值在上半夜,极小值在早晨.而非汛期则是白天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数值预报结果作要素预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模式输出统计(MOS)法,另一种是完全预报(PP)法。根据我台的情况,选用 PP 法作本地36小时区域性降水预报的试验,经1982年5—9月试报,效果较好。一、预报因子的挑选我们普查了1979—1981年三年的自绘历史天气图,针对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 B 模式预报图(500mb48小时预报和700mb36小时预报),从中找出了适应 B 模式预报图上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地面至10 km高度共58层的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和云液态水的垂直廓线,以及大气水汽总量、云液态水总量和云底高度数据,再结合小时雨量资料对武汉站不同强度降水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降水初始时刻的雨强将武汉站降水分为三类: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 mm的强降水、小时降水量在1~5 mm的中等强度降水和小时降水量在0.1~1 mm的弱降水,统计结果表明:三类降水开始前,大气和近地面湿度均有显著增加;2 km以下有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量中心,且水汽增量中心比云液态水增量中心提前0.5~1 h;降水开始前1.5~1 h,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长速度从缓慢增加突变为迅速增加。强降水开始前7 h最大湿度达到饱和、云底高度下降;低层水汽含量增幅最大,云液态水总量显著高于另两类降水。弱降水开始前,大气与近地面湿度、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加都出现得更早、更稳定,增量中心强度小、位置高,但大值区从降水开始时刻维持到降水开始后5 h,这决定降水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