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磷洗衣粉对太湖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滤后的太湖水样为基本试液,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磷和含磷洗衣粉及太湖的优势种藻类,观察和测定各试样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变化. 结果显示,含磷洗衣粉对太湖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含磷浓度较低湖水中藻类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太湖磷转化细菌与水体磷形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胜  秦伯强  高光 《湖泊科学》2008,20(4):428-436
太湖水体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与磷转化细菌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水体中总磷和活性磷的含量分别为0.113mg,L和O.O11mg/L;无机磷和有机磷分解菌在底泥中达6.73x103cells/g,而在水体中仅为71cells/m1,且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离筛选了3株有代表性的无机磷转化菌和7株占优势的有机磷分解菌.3tt无机磷转化菌经鉴定分别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比较接近.而7株有机磷分解菌则分别与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gienst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芽孢杆菌(Bacillus SP.)、无芽孢杆菌(Bacterium sp.)、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s)接近;太湖水体中磷分解细菌主要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对细菌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无机磷分解细菌对太湖水体活性磷的贡献显著大于有机磷分解细菌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太湖春季浮游动物磷释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于2004年3月至5月间调查了太湖梅梁湾、五里湖浮游动物数量,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浮游动物正磷酸盐(PO4-P)的释放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梅梁湾的枝角类密度都高于五里湖,五里湖的轮虫数量高于梅梁湾,两水域桡足类密度上的差异不明显;梅梁湾和五里湖浮游动物PO4-p释放率的范围分别为0.20-O.43 mg/(g(DW)·h)和0.19-0.54 mg/(g(DW)·h).因此浮游动物营养盐释放对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体氮磷营养盐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大气营养物质的输入研究方面仍鲜有报道.通过定期采集太湖梅梁湾地区上空颗粒物,测定颗粒中各种形态磷(可溶性无机磷、有机磷、难溶性磷)浓度,探讨大气磷输入对梅梁湾水质的磷的贡献.结果表明2003年春季梅梁湾上空平均颗粒态磷浓度分别为0.157μg/m3,其中水溶性无机磷的含量在15.6%-51.0%.最后估算了春季大气总磷输入量,春季两次采样周期中大气磷沉降通量相差不大.进一步估算了大气总磷的沉降通量最大为0.57kg(hm2·a)(6.84t/a),显示大气沉降对太湖水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太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容量及其释放风险评估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IS)等指标来表征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探讨了太湖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草酸铵提取的磷以及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在梅梁湾东北部至五里湖一带的沉积物中较高,而在太湖南部湖区相对较低,这主要是与附近城市污水的实际贡献有着密切关系;太湖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大体上有着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分布与PSI恰有相反的特征;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可能主要受到无定形的铁和铝的氧化物控制,也受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用磷吸附指数和磷吸附饱和度来表征的湖泊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概念,并应用于对太湖沉积物磷诱发的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丘陵旱地土壤磷的吸持解吸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高超  张桃林 《湖泊科学》2001,13(3):255-260
旱地土壤中流失的磷是地表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对比太湖地区丘陵旱地土壤和水稻土对磷的吸持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旱地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略高于水稻土,但由于旱地土壤的有效磷水平普遍高于水稻土,因而前者磷的吸持饱和度(DPS)要大大高于后者,这就决定了旱地土壤中的磷被淋溶或以溶解态随径流流失的风险和数量也同于水稻土,磷吸持饱和度是土壤磷素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的综合指标,更能反映土壤固相中的磷进入液相的难易程序,可以作为评价水-土界面磷迁移能力 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东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饱和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磷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磷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磷饱和度。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水体磷浓度对湖泊外源负荷削减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规律,指导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态修复和管理实践,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5-2018年连续14年的太湖水体各形态磷浓度的月、季度调查数据,估算了太湖湖体各形态磷赋存量的季度变化,分析了太湖水体磷浓度受湖泊水位、水量、蓝藻水华态势(蓝藻总生物量及水华出现面积)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10年的全流域高投入污染治理背景下,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仍未发生显著下降,水体各形态磷浓度在年际、月际及空间上的变幅大,不同季节和不同湖区总磷浓度的时空差异性大于14年来总磷浓度年均值的差异性;全湖32个监测点上、中、下3层混合样水体总磷平均值为0.113mg/L(n=1788),其中颗粒态磷浓度平均值为0.077mg/L,是水体总磷的主要赋存形式,溶解性总磷浓度平均值为0.036mg/L,其中反应性活性磷浓度平均值为0.015mg/L,占总磷浓度的13%;太湖水体总磷的赋存量介于410~1098t之间,56个季度的平均值为688t,其中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平均值分别为68...  相似文献   

9.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 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 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 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 结果表明: 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主的释磷作用对太湖水体磷负荷的贡献为0.44 t/a, 因生物矿化作用为主的磷衰减对水体磷负荷的贡献量约425.8 t/a, 占太湖外源入湖总量的15.0%, 约为河道SRP入湖量的4.7~7.5倍, 因此是太湖内源动态释放量的最主要来源. 在风浪影响相同情况下, 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磷含量及其生物可转化性是决定湖体内源动态负荷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酸雨对太湖水环境潜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测定了1998-2000年冬、春季太源梅梁湾口雨水、地表径流水的PH值和N、P等营养元素化合物离子浓度。因降雨带进太湖的TIN、PO^3-4和COD分别占同期入湖TN、TP和COD总量的9.8%-15.5%、1.9%-2.2%和3.5%-6.0%;依据1999年冬、春季太湖梅梁湾口湖水总硬度和总碱度测定值,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指出湖水总硬度对总碱度比值的升高是太湖水体生态系统受持续性酸性降水长期影响的一种反馈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禁用(限用)含磷洗衣粉的措施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实施禁用(或限用)含磷洗衣粉措施的历史背景状况,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及当前存在的意见分岐作出简要的综述,结果表明,“禁磷”措施在洗衣粉中磷占入湖总磷量比例较大(20%以上),且目前难以兴建三级污水处理厂的湖区,对削减磷的负荷,减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洗涤剂禁(限)磷对流域水质影响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确定流域洗涤剂的磷在水体磷负荷中所占的比重及贡献率的基础上,采用Thomoamn数学模型,对在实施洗涤剂禁限磷措施后,流域水质的响应进行预测,并评估洗涤剂禁限磷的环境效果,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实行限、禁磷措施后,供水水质磷含量将从目前的0.24mg/L降至0.48mg/L,磷负荷削减了25%;如严格控制流域禽畜散养,削减非点源磷盐60%,供水水质处于地面水Ⅱ类水质(0.1mg/L)标准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太湖地区的圩及其对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高俊峰  韩昌来 《湖泊科学》1999,11(2):105-109
本文介绍了圩的概念,太湖地区圩区的现状,以及修圩筑提对太湖流域洪涝形势的影响,筑圩有效地抵御了洪涝,但对太湖流域的洪涝形势产生了影响;(1)洪涝调蓄水面积减少,流域调蓄能力下降;(2)河网的自然状况被破坏,引起洪涝泄流不畅;(3)人类活动影响了流域的交,汇流情况,排涝动力的增加使圩内汇流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兆富  杨桂山 《湖泊科学》2004,16(Z1):83-88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直接威胁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本文综述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城市地表径流面源和道路线源污染;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非达标排放;大气的干湿沉降等.并分析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特点,最后从控制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物输移过程提出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太湖地区西苕溪流域营养盐污染负荷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染负荷研究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护水质的基础,由于非点源污染一直是水环境研究的一个难题,致使河流污染负荷估算缺乏合理的估算方法.本项研究针对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选取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采用GIS的流域分析方法,选取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小流域,分析流域土地类型与径流量及流域出口浓度的统计关系,获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营养盐污染的产出率,合理估算了西苕溪流域的非点源营养盐污染负荷,并根据西苕溪流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已有的污染产出率研究成果,估算了西苕溪的点源营养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估算了西苕溪流域的营养盐污染总负荷量,分析了不同污染源在总负荷量的比例.最后通过比较估算的总负荷量与实测负荷量,计算了西苕溪流域河网体系对营养盐的降解能力.研究得出, 林地产出径流浓度总氮0.715mg/L、总磷0.039mg/L,耕地产出径流浓度总氮为2.092mg/L, 总磷0.166mg/L,西苕溪流域总氮负荷量为3143.43t/a,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为1589.52t/a;总磷负荷量为226.32t/a,非点源为108.36t/a,西苕溪流域河网体系对总氮、总磷的年降解率分别为 35.39%、21.48%.  相似文献   

16.
蔡梅  钱旭  王元元  陆志华  张玮 《湖泊科学》2022,34(5):1493-1504
为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及环境因子对太湖磷污染的贡献,揭示磷在太湖不同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本文以太湖主要入湖湖区竺山湖、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和主要出湖湖区东太湖为对象,调查了表层水、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总磷(TP)分布的概况,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磷的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水和上覆水TP浓度基本相当,平均值均为0.10 mg/L,上覆水和间隙水TP差异较大,间隙水平均浓度约为上覆水的7倍,表层沉积物TP含量为474~2160 mg/kg.在本研究水域中,TP具有较强的沉积物吸附特性,沉积物作为“汇”的特征明显强于其“源”的特征,且磷的留存能力高度依赖于铁浓度.空间分布上,入湖湖区磷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出湖湖区,竺山湖和西部沿岸区存在较大的底泥污染释放风险,但竺山湖外源污染影响较内源污染更加突出,应列为当前太湖磷治理重点关注的区域,建议以控源截污作为竺山湖周边区域的治理重点.西部沿岸区需注重外源和内源污染同步控制.南部沿岸区周边区域需妥善处理好未来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负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6,他引:81  
范成新  杨龙元  张路 《湖泊科学》2000,12(4):359-366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NH^+4-N)、磷酸根磷(PO^3-4-P)和二价铁Fe(II)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近表层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高12%-20%左右,间隙水中PO^3+4-P和NH^+4-N含量随浓度增加而大致呈上升趋势,表层未见高浓度层存在,各湖区底泥间隙水中PO^3+4-P和N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