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兴林  邵学钟 《地震》1989,(5):59-65
本文介绍天然地震透射转换波(PS)测深资料数据处理软件包——DSCW86。DSCW86由数字滤波、震相识别及资料分析解释组成。数字滤波部分包括:低通滤波、偏振滤波、频率加强滤波、相关滤波及叠加处理等。各种滤波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原始记录的信噪比及分辨率,从而为准确地识别转换波震相提供了基础。在震相识别中采用人机联合的方法,通过偏振分析、功率分析及相位追踪等技术大大提高了震相识别能力。DSCW86还包括所有分析解释图件的计算机描绘,从而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介绍地震转换波测深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方法原理、要点和基本特征、能给出的信息量、结果的精度以及适用范围。介绍该方法目前在苏联、中国和欧美等国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最后提出了转换波测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厚风化层覆盖区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V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P-P波处理有很大的不同,如S波静校正、CCP叠加、P-SV速度分析和偏移等,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S波静校正问题.S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有时横波静校正量能达到纵波静校正量的十倍,用纵波静校正量乘以比例系数来解决横波静校正问题将导致较大误差.同一接收点X和Z分量存在一定的初至时差,该时差代表了P波和S波在低降速带的走时差,可以利用该时差和近地表纵横波速度比信息去除低降速带对横波的影响,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本文利用多分量初至时差推导了较为精确的横波静校正公式,再结合共检波点叠加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转换波静校正配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维及三维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奏效的风化层较厚地区的横波静校正量求解,该方法也同时考虑了长波长横波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颐 Ospann.   《内陆地震》1997,11(3):202-211
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研究了天山地区乌鲁木齐--库尔勒剖面的深部构造特征。地壳中存在5个国煌速度界面,并被数条断裂切割,相应地分为5个构造单元;天山中部的界面均有没和蔼的抬升,在地壳中形成逆部断裂,而地的厚度小于南北两则地区,表明地幔的物质 隆起,有可能造成地壳平均密度增加;天山南缘的和静、巴伦台一带断裂错综复杂,界面严重变形,是未来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地震转换波法是探测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的方法之一,在辽宁选取两条近垂直的测线,收集了有关台站资料并用转换波法进行了解释,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深部数据。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转换波静校正的基本思想都是从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出发,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地表条件复杂和地表高程相差较大的地区,它不仅无法解决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畸变.本文基于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原理,采用波场延拓方法实现转换波静校正,其关键点在于时间空间域和频率波数域的相对应.文中通过坐标变换将起伏地表转化为新坐标系下的水平地表,把炮点和检波点映射到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在新坐标系下推导频率域波动方程延拓公式,接着对下行波P和上行转换波SV分别利用近地表速度向上延拓到基准面,恢复起伏地表到基准面之间的真实波场,最后转换到原始坐标系取出基准面数据完成转换波静校正.通过对模拟和实际数据处理,证明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叠前纵波和转换波地震资料Q值提取及反Q滤波(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纵波和转换波联合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勘探的有效技术,提高转换波的分辨率是其关键问题之一。影响转换波分辨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有效地计算地层Q值、消除地层吸收对转换波传播的影响,是提高转换波分辨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从叠前转换波道集中估算横波Q值的方法,并利用沿射线路径的波场延拓,将一种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应用到叠前共炮点纵波和转换波道集的衰减补偿中。模型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转换横波Q值的方法精度较高;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吸收补偿结果表明,此稳定全反Q滤波能有效地提高叠前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困扰转换波成像的瓶颈.本文在重点分析了转换波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选取一块复杂断陷地区的3D3C资料为实例,对前人方法做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提出一套适合于复杂断陷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基本思路是:层间结构模型法与折射层析法相结合求取炮点静校正量;等效模型法求取检波点长波长量;纵波构造约束相关法求取检波点中长波长量;综合全局寻优法求取检波点短波长量.同时,对一块高密度3D3C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出一套适合于大数据量构造简单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两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在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转换波资料处理尤为关键,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之一是转换波静校正.研究了非转换型折射波和转换型折射波传播规律,发现形成PPS转换型折射波的有利条件是上覆介质横波速度比下伏介质横波速度要小很多,提出了基于PPS转换型折射波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并对实际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转换波静校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波场的一种转换,称为消除倾角影响变换(DART),它将满足双平方根算子方程的叠前波场转换成满足单平方根算子方程的波场.后者可以进行常规的动校正和水平叠加.事实上这种转换是消除动校正时倾角影响的一种倾角校正(DMO)方法.这是Stolt偏移法在DMO中的类似,它只需利用快速傅氏变换(FFT)以及附加的插值运算就可实现.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表起伏和近地表结构变化产生的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田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为此,首先利用低速带分片拟合的广义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折射波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叠加能量最大静校正技术进一步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最后,利用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校正技术,解决速度和射线等误差引起的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串连的方式应用了三种校正方法之后,在共炮点道集上,折射渡同相轴的线性形态得到了恢复;在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上,煤层反射的双曲线同相轴被拉平;在叠加剖面上,煤层反射的信噪比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叠前提高西部山地资料信噪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山地地震资料非常复杂,地表静校正复杂和低信噪比是困扰处理人员的两大难题。本文在分析对比各种压制倾斜干扰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静校正和叠前提高信噪比交互迭代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对于各种干扰进行有针对性地压制与消除;在提高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策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华北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处理实例,详细阐述了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探讨了该地区大面积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配套处理技术,为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虚拟偏移距偏移(POM)是一种新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对等效偏移距偏移(EOM) 的一种改进,它与EOM方法映射方式上虽然不同, 但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将原始输入道集映射成为共转换散射点道集。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偏移方法的原理,通过理论模型来验证两种方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在远偏移距情况下,为了能在速度分析中得到更精确的偏移速度,分别用小排列拟合的双曲线公式、三阶近似式、双平方根旅行时公式对映射后的POM道集做动校正,从而验证了三个公式的精度。最后用POM方法对复杂构造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15.
陕北富县地区以前的地震勘探沿沟布设弯曲测 线,平面展布呈不规则树枝状,难以形成闭合回 路,很难对二维地震资料在平面上进行储层反 演。2001年在陕北富县探区进行野外采集方法和 地震处理技术攻关,通过采用极其灵活的可变线 元观测系统实现直测线过塬,使测线成网连片; 资料处理中采用基于模型反演的折射波静校正、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反褶积、叠前噪音衰减等 技术,为后续的储层预测、低幅度构造解释和综 合地质研究提供了高保真的地震资料;由于测线 的连片成网,通过伪测井的方法对无井测线进行 控制,最终实现储层反演的连片解释。  相似文献   

16.
Applicability of regional P/S amplitude ratio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low-magnitude seismic events was tested and proved using earthquakes and explosions in Central Asia.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regional P/S amplitude ratios which may discriminate medium or large magnitude events well, are also applicable to low magnitude events. Their performances for low magnitude events are almost as good as that for medium or large events.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based on 25 P/S discriminate from the four seismic stations WMQ, BLK, MUL and MAK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isclassification rate for low-magnitude seismic events averagely was only 2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for medium and large magnitude seismic events.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于海底地震监测的数字波形记录仪的设计、实施及其特征。该套系统能够同时采集4个高分辨率信号,并且能够登录闪存库。由于非常精细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利用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两个相互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通过使用转换器获得高能量,同时获得优于120dB的高动态范围和低至250mW的功耗,因此可以很轻松地将海底地震仪在海底监测时间提高到3个月。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焉耆盆地地质条件复杂,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第三纪喜山运动的挤压推覆作用在焉耆盆地南缘霍拉山前形成一系列推覆构造.由于地形起伏大,近地表结构复杂,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以推覆构造为主体的地下地质复杂性给地震成像造成极大的困难.针对该复杂地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在偏移前资料预处理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信噪比、重建反射信号的技术,为后续的复杂构造成像处理奠定基础.针对断裂交错的复杂推覆构造成像,采用增强高波数波场成像的半解析Fourier地震偏移方法,能很好地成像强速度对比下的陡倾角大断裂地质构造,有效突出推覆体构造的空间形态,改善推覆体下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wo new site specific statistical equation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C1 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far fault (FF) and near fault (NF) ground motions. The proposed equations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fundament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structure, T, lateral strength ratio, R and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design earthquake record represented by the Ap/Vp ratio (or T0 = 2π/Ap/Vp),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distance to fault, faulting mechanism and site clas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1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equ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flare of the plotted C1 vs. T/T0 curves enables the proposed equations to cover nearly all the calculated C1 data range and give satisfactory results. However, the curves obtained using the C1 equations of several codes and thos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do not cover the whole calculated C1 data range and generally give unconservative results (smaller C1 values) especially in the shorter period range. For the longer period range, the predictions of C1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equation and the one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ed C1 data.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张雅晨  刘洋  刘财  武尚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3):1181-1192

地震数据本质上是时变的,不仅有效同相轴表现出确定性信号的时变特征,而且复杂地表和构造条件以及深部探测环境总是引入时变的非平稳随机噪声.标准的频率-空间域预测滤波只适合压制平面波信号假设下的平稳随机噪声,而处理非平稳地震随机噪声时,需要将数据体分割为小窗口进行分析,但效果不够理想,而传统非预测类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往往适应性不高,因此开发能够保护地震信号时变特征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压缩感知是近年出现的一个新的采样理论,通过开发信号的稀疏特性,已经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数据插值以及噪声压制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压缩感知理论框架下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问题,建立了阈值消噪的数学反演目标函数;针对时变有效信息具有的可压缩性,利用有限差分算法求解炮检距连续方程,构建有限差分炮检距连续预测算子(FDOC),在seislet变换框架下,提出一种新的快速稀疏变换域——FDOC-seislet变换,实现地震数据的高度稀疏表征;结合非平稳随机噪声不可压缩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整形迭代消噪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广义的迭代收缩阈值(IST)算法,在无法计算稀疏变换伴随算子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对强噪声环境中的时变有效信息进行有效恢复.通过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验证了FDOC-seislet稀疏变换域随机噪声迭代压制方法能够在保护复杂构造地震波信息的前提下,有效地衰减原始数据中的强振幅随机噪声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