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浊流可以由两种方式产生 :一是由崩塌形式产生的流体运动 ;二是紊流水—沉积物的混合水在河口处的持续流动 (高密度浊流 ) ( Nor-mark & Piper,1 991 ;Mulder & Syvitski,1 995)。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 ,当流体中悬浮沉积物的密度超过 42 kg/ m3时 ,就会产生高密度浊流 ( Mulder & Syvitski,1 995)。而后 ,尽管沉积物会沉积 ,流体仍沿海底流动 ,这是因为通过输送作用 ,浊流中的淡水几乎全被盐水替代( Mulder等 ,1 998b)。这样在流体和周围盐水间就存在密度差。在湖泊和诸如 fjords这样的过渡环境中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过程( Wright等…  相似文献   

2.
峡山湖沙坝的现代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体。坝主体沉积物以厚度较大、受湖水及风改造明显的中细沙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坝-滩复合体和坝-沙丘复合体。坝后受坝主体阻隔,丰水期为局限湖湾沉积,枯水期发育沼泽沉积。湖泊中沙坝的形成是在滨浅湖环境中水动力和岸线、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湖浪、湖流以及暴露环境下风的改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浪所派生的沿岸流对沙坝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水期沙坝体接受湖水动力的改造,枯水期沙坝体接受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海槽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沉积物具有大陆和大洋之间的过渡性质,大陆及大陆架物质在近期地质历史中,始终是海槽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海槽区粗粒沉积物是陆架粗粒沉积物的延续,其性质与陆架区的相似,属于再沉积形成的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火山物质是区分陆架和海槽沉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海大陆架沉积物多来自黄河的输入,区域性环流模式控制着这些沉积物的输送过程。目前对浅海陆架沉积物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北黄海沉积物的堆积过程和沉积通量。我们对9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分析测定,绘制了210Pb活度的垂直分布图,并计算了沉积通量,北黄海沉积通量为0 06~1 18g/(cm2·a),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通量低于0 33g/(cm2·a)。大多数的210Pb垂直分布呈两层分布模式,不同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水动力和沉积过程的时空变化。为了评价北黄海的物源和沉积环境,测定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化学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北黄海泥质区沉积物是多源沉积,但其主要来源还是黄河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试论植物在潮滩发育演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根据1985-1991年对长江三角洲和苏北潮滩-潮沼系统中潮流和波浪观察、滩面高程量算、沉积物分析和人工海草试验,研究植物对潮滩动力和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可使底层流速降低20%-60%,使波浪能量大部分被吸收。(2)沼泽前缘存在侵蚀机制,而沼泽的主体则有明显的促淤现象;沼泽中的沉积速率可达光滩的9倍以上。(3)沼泽前缘沉积物有粗化现象,沼泽主体则是细化环境;沼泽是孢粉相对富集的场所;沼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潮沼植物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为探讨潮沼植物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影响,在长江口南汇东滩沼泽和邻近的光滩上进行了近底层流速、波浪、悬沙浓度、沉积物粒径和滩面淤积速率等对比实验,并在九段沙潮沼中做了两种先锋植物黏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沼泽和同高程的邻近光滩近底层平均流速的比值为0.16~0.84;两种环境平均波周期、平均波高和平均悬沙浓度的比值分别为1.4,0.43,和0.71.波浪传入沼泽后,一方面波高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变得规则有序.海三棱草和草两种先锋植物群落黏附的悬沙分别达到298和40g/m2.由于水动力降低和植物的捕沙功能,细颗粒泥沙易于在沼泽中沉积下来,导致沼泽环境沉积物明显较相邻光滩细;沼泽中沉积速率加快,侵蚀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长江南京段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河谷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长江发育古深槽。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状况,南京段古河谷的充填可以分为3期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末次盛冰期深切古河谷,河床窄陡,沉积物颗粒粗,为卵砾石到中砂、粗砂;冰后期河床较宽,沉积物为砾石、粗砂到中砂、细砂;全新世,河流进一步展宽,沉积物为粗砂、中砂到细砂、粉砂,细砂沉积厚度很大。全新世中期河床有数次左右摆动,两侧形成了细砂—砂质黏土互层的沉积。根据不同时期沉积物的颗粒级配情况,推算出各时期河流的起动流速和平均流速,验证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认为剖面的深切河槽是局部深切的结果。各期河床形态和沉积物的特征,反映了末次盛冰期、冰后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长期碳汇,海洋沉积物中埋藏的大量有机碳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有机碳从海洋输出到沉积物中后,在沉积物中还要经历有氧降解和无氧降解。有机物降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有机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组成种类;氧化还原状态;有机物所附着的基质;温度、压力、盐度等物理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研究沉积有机碳的含量及埋藏量变化首先需要校正降解对沉积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降解模式是定量估算降解对沉积有机碳的影响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沉积有机碳降解的因素,对降解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降解模式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年1月与2010年8月采集的钱塘江中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度和磁性测量数据以及2010年8月测量的流速数据,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和磁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粒度和磁性参数对沉积动力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冬季河床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夏季以粉砂和砂为主,沉积物粒度呈现从中游到富春江水库逐渐变细、近口段到河口段逐渐变粗的规律,并且冬季粒度总体上细于夏季,指示夏季以及河口段较强的水动力环境。(2)磁性矿物含量从中游到下游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夏季磁性矿物含量比冬季高。磁性矿物中亚铁磁性矿物占主导地位,夏季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高于冬季。(3)χfd%、χARM、χARM/SIRM和χARM/χ可以作为这个区域冬季<16μm的细颗粒沉积物的代用指标,χfd%和χARM/χ可以作为夏季<32μm细颗粒沉积物的代用指标。(4)沉积物磁性参数χfd%、χARM、χARM/χ和χARM/SIRM同样呈现出从中游到富春江水库逐渐变大、而从近口段到河口段逐渐变小的趋势,这与沉积物磁性矿物晶粒对沉积动力环境的响应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参数χfd%与χARM更能有效地反映沉积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云南属都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属都湖Esdr1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等指标研究,利用137Cs建立年代标尺,结合文献和降水数据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7~14 cm(1958—1970年)沉积物中粗颗粒的砂含量和磁化率值急剧增加,分析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流域大面积砍伐森林,强烈的水土流失所致;14~8 cm(1970—1988年)沉积物粒径变细,磁化率值降低,指示流域植被逐渐恢复,流域侵蚀减弱;8~0 cm(1988年至今)沉积物黏土含量升高、砂含量降低,应是湖泊出口处修建的水坝改变了湖泊水动力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