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建筑物相邻影响沉降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相邻影响沉降观测,是建筑沉降测量重要项目之一。本文以实测的工程为例,综述了建筑物相邻影响沉降观测的意义、作用、观测要求、观测方法及观测成果的分析整理等,以推动这一观测项目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下,如何根据时间、空间和尺度等因子发现地学传感器和聚集传感器观测数据已成为自适应地球观测和空间信息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集成OGC的目录服务和传感器观测服务的地学传感器数据的访问方法和体系架构,包含分布式地学观测服务、基于ebRIM的目录服务、SOS注册与搜索服务中间件和地学传感器门户4个部件;深入探讨了观测数据注册的流程、观测能力注册的更新、目录服务中海量历史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搜索等实现技术;最后,基于传感器观测服务和目录服务标准,设计和实现了服务注册原型,并用E0-1的高光谱观测数据验证了服务原型的可行性,能够有效解决传感器观测服务、观测能力和观测结果的注册、管理和搜索.  相似文献   

3.
定点形变观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观测台网,在地震预测、地震学研究、火山和海啸等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定点形变观测台网和观测仪器方面对定点形变观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详细总结了定点形变观测在地震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近年来的高采样观测资料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定点形变观测在仪器、观测台网和资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建议提高观测仪器标准化程度, 优化站点布设,深入开展地壳变形、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发展以钻孔观测为主的实际应变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巫兆聪  巫远  张熠  杨帆 《测绘学报》2016,45(7):841-849
传统光学卫星国土观测覆盖评估建立在卫星对地理想覆盖的基础上,并未考虑卫星存储、星地数据传输、观测时长等物理量及观测区域气象因素对于覆盖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光学遥感卫星的国土观测需求.建立国土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卫星数据存储能力、星地数据传输能力、卫星单圈最大观测时长、卫星观测太阳高度角等性能参数,提出了基于物理性能约束下的有效覆盖计算方法。根据气象台站历年气象数据,提出了气象约束因子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卫星物理性能约束与观测区域气象约束,计算光学遥感卫星对地观测有效覆盖能力。最后根据专家设计的光学遥感卫星国土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光学遥感卫星系统对于国土观测的需求满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国土观测有效覆盖的估算和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更接近于国土观测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对地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地下车库工程的变形观测,探讨地下车库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所需的实施工作,分析观测数据处理后所反映出来的实际影响情况,以期对本工程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斜拉桥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及时发现斜拉桥的过大变形,避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通过采用合理科学的观测方法定期对其进行变形观测,经综合分析,确定及时有效地运营管理措施与维修养护方案,合理地延长斜拉桥的使用年限和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本文结合咸阳市渭河斜拉桥变形观测实例,探讨斜拉桥变形观测中的观测内容、观测的方法、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精度分析等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现代变形监测网常用的观测方法,从观测元素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数学模型出发,通过1维、2维监测网数据来分析各个观测元素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得出变形监测中观测方法对观测元素的敏感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利用天基、临近空间和航空平台的多种观测手段,实现对陆地、海洋、大气等各类对地观测信息的获取,其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气象以及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用于发展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构建我国高分对地观测体系,掌握高分对地观测信息自主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手机受导航芯片和天线接收器限制、伪距观测值精度不高、粗差较多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各观测量进行历元间求双差,以探测观测值中的粗差并予以剔除,再结合多普勒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从数据质量和伪距平滑两方面分析影响智能手机定位精度的原因,说明智能手机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的可用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系统是为实现国际地球观测组织总体战略目标而设立的区域地球观测合作计划,旨在面向亚大区域国家对地球观测技术的应用需求,保障亚大区域地球观测空间信息的精准获取与主动服务,增强地球观测技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该计划由地球观测组织亚大区域成员国共同提出,并对亚大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参与组织开放。通过国际地球观测组织亚大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建立有效的合作框架,积极协调区域内的地球观测资源设施的互联互通、技术合作与共享服务,促进亚大区域国家在社会经济关键领域的应用,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和重大灾害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