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9,(6)
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方案优选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为了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评价标准统计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然后以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为例,对其综合治理利用频度≥0.46的11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这11指标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流域系统内综合效益在治理期间的变化状况,可为缓解小流域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提出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估13项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熵值组合方法对变量权重进行综合设定,对本溪地区某水土保持区治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结果可全面反映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相比于传统单一权重模型,评估结果更符合区域实际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结果更为准确。研究成果对于其他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综合评定提高定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4)
以朝阳县下洼小流域为例,科学评价其治理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水平,通过总结治理经验探讨了各治理措施的效应机理。本文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4个层面评价分析了下洼小流域2016-2018年间的综合治理水平,依据各指标值的大小判断系统内部效益在此治理期间的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定量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晓燕  钱鞠  王磊  刘芬  毛泽秦 《冰川冻土》2012,34(6):1487-1498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 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 沟谷、 小流域、 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 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 建议未来的研究向着"规划性"、 "综合性"、 "量化尺度性"、 "弱化尺度性"模型的研究方向发展, 这对提高地区水土保持质量、 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实现水保效益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6)
煤矿水土保持监督是预防矿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煤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煤矿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入手,对煤矿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构建出煤矿水土保持监督体系,以期充分发挥监督体系在预防矿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滑坡防治工程效果评价是一项综合判断与分析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展大量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现场调研,建立了包括滑坡基本要素、治理设计、施工组织、稳定状况、治理效益5项一级评价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综合模糊层次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防治效果最大隶属度。以三峡库区刘家包滑坡为例,计算表明防治工程效果为优秀,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5)
以建昌石洞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实际水土保持治理状况,利用DPSIR模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其展开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石洞子小流域第一到第三阶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投影值分别为0.155 1,0.183 0,0.221 4。第三阶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最高,措施结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化,其相应的治理措施能够更加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状况,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模式、林草措施结合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林模式以及混农林业模式方面,通过构建相应的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情况。评价数据表明,在治理葫芦沟小流域的过程中,不同水土保持模式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其中传统农业模式的综合评分最低,而混农林业模式的总体评分最高,具有最佳治理效益,可作为有效治理工作方式予以大面积推广。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当地后续开展有效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4)
以辽宁大凌河流域为例,对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治理成果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重点对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措施效益进行评价总结,结果可知: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耕作、生物、工程三大措施为主,从整体效益来看,工程措施效益最高,而耕作措施的综合效益最小,生物措施居中。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项目的大力实施大大降低了土壤流失量,促进了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将土地利用率提升至58. 9%以上,河流域林草覆盖率从最初的16. 3%显著提升至58. 9%,较治理前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3)
在水保方案编制中,三维激光扫描仪在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以其精度高、测速快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编制人员因缺少相关资料存在的许多问题。通过对该技术在水土方案编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可知: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清晰度高、可操作性强、测值速度快、自动化及可视化性好等特点,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基于GIS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与可行性,同时也存在存在一定问题,在水保方案编制中应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高、质量好和编制速度快等优点,从而建立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根据工程治理目标估算水土保持投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制约,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土保持任务迫在眉睫。为了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探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从经济特征和自然环境出发,选取辽宁省宽甸县杨林小流域进行实地生态监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生态经济学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50,60,73,生态经济系统进入初级良性循环阶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效益指数分别从2013年的55,77增加到2015年的96和100。流域植被密度由31.2%增加到43.12%,预计2020年将达到70%以上。表明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与最初预测情况符合,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白银 《地下水》2018,(6):242-243,246
西卓煤矿位于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中深部,地处陕西省合阳县,矿区的建设和生产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合阳县整个县区水土流失概况和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矿区地表物质组成、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现状等土壤侵蚀环境背景的综合分析,发现矿区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减轻人为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对同类矿区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5)
盖州市是调节营口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带之一,水土保持是盖州市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基于灰色关联法构建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营口盖州市的16个镇、3个乡为考察对象,结合当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相关研究方法,基于PSR"压力(pressure)—状态(status)—响应(response)"模型,通过选取影响盖州市自然生态安全的13个不同指标,构建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相关指标遴选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法对该研究区2011—2016年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辽宁朝阳县羊山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生态补偿量计算和补偿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客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方式等因素,通过动态资源存量分配,提高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达到治理效果,在治理末期使羊山沟小流域内林草面积可达2 531 hm~2,林草覆盖率提高至82.36%,降低土壤侵蚀模数2 000 t/km~2,初步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建立风险防治工程投资效益比(λ)、风险损失比(μ)、风险折减率(ΔR)3项评价指标后,首先建立单项指标效益的评价模型及评判标准,其次分别按3项效益指标内容对滑坡泥石流风险防御工程治理效益进行单项统计,最后应用最优值距离法综合分析3项指标统计结果,并给出5级效益评判标准。经过实例应用,该方法量化程度高、可靠性增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炯心  孙季 《水科学进展》2006,17(5):610-615
以1956-1969年作为“基准期”,基于该时期的资料建立了流域年产沙量与若干降水特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运用该方程计算出了“措施期”(1970-1993年)在假定无措施的条件下的历年产沙量。由此得到该年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百分比,并点绘了减沙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水土保持效益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总体趋势上表现出3个阶段:①缓慢增大;②急剧增大;③保持不变甚至于减小。点绘了减沙效益与各年末的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累积保存面积的关系,也显示出非线性变化,可以用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来拟合。两条直线之间的转折点反映了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临界值,两条直线分别代表水土保持增益高回报区和低回报区。该曲线可以为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理念内涵,并结合煤矿区受损生态生境特征,探讨煤矿区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分区分类治理模式及主要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分区分类实施人工促进措施是低扰动、高效率实现煤矿区生态自然恢复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在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潜力评估基础上,构建基于大部免于干扰、关键局部处理原则的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3类区域治理体系,综合选用原有植被保护与促进更新、易扩繁乡土植被建植、微区域土壤重构改良、微地形地貌塑造等技术方法,来充分挖掘煤矿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潜力,并应在矿区微地形与植被恢复关系、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本研究可为经济、高效和稳定地实现煤矿区生态治理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1)
甘肃牧区因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挖掘药植等人为破坏的诸多原因,牧区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建设。通过对甘肃牧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建立完善合适的项目模式及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水保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流程和规范、科学设计治理措施,注重综合治理和加强治理成果移交和后期管护工作等方面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快牧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9,(2)
正公司简介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是由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直属事业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出资,于2002年7月7日经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公司是国内首批获得水土保持资质证书的单位,现拥有国家及陕西省有关部门和行业学会颁发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四星级证书(水保方案(陕)字第0048号)、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甲级资质证书(水建监资字第20040464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乙级证书(水保监测乙字第273号)、水利工程设计丙级资质证书(编号:A261006555)、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条件备案证书(证书编号:  相似文献   

20.
赵国秀 《地下水》2019,(1):200-202
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存在规划指标模糊、编制参数不合理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新型的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通过水文属性数值判断、水土流失量定量分析,确定水土资源的宜性评价准则,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含义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地表水源涵养区和地下水源涵养区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监管评价,完成规划方法的搭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布局研究。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相比,应用新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后,规划指标清晰程度、编制参数合理性等数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