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广东茂名地区二叠以状硅质岩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跃通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7,19(3):27-33
在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存在地导整合产生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003~0.00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0.0148~0.0223,均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均属于典型的热水积硅质岩,硅质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成因分析对二郎坪群形成环境和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二郎坪群中3类硅质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w(SiO2)=61.35%~96.01%、N(Si)/N(Al)=2.77~51.53)研究,认为二郎坪群硅质岩为非纯硅质岩;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Ce、δEu)、常量元素含量(w(Al2O3)、w(TiO2))和微量元素含量(w(Nb)、w(Rb)、w(Th))的分析表明研究区硅质岩是热水成因型,但受陆源物质成分影响,陆缘物源对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影响较大。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揭示二郎坪群硅质岩产出于不同海相沉积环境,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而盆地以东硅质岩形成于远洋盆地环境,证实了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信江盆地中存在数层和石炭纪海相火山岩及其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层相伴生,与石炭纪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由对硅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硅和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硅质岩具有一定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属热水沉积硅质岩。由硅质岩MnO/TiO2比值、δCe值和δ30Si值分析表明,信江盆地石炭纪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 相似文献
4.
5.
江西永平地区石炭纪硅质岩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跃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20(1):20-28
对永平地区石炭纪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硅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证明其为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沉积大地构造地球化学表明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大陆边缘的浅海。 相似文献
6.
7.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墨江金矿床金厂组中下段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中段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根据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讨论了硅质岩的沉积(构造)环境。硅质岩的δCe,稀土元素对Ce/La-La/Yn图解、δ^30Si和Sr/Ba值的特征表明它形成于海水较深的沉积环境。根据硅质岩MnO/TiO2,Al/(Al Fe),(La/Ce)N,δCe和(La/Yb)N的特征推测它形成于大陆边缘-远洋盆地过渡位置。结合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 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认为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沉积环境可能为晚泥盆世后期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快速裂陷的深海槽盆,它不是哀牢山蛇绿岩套“三位一体” 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湘西上震旦统层状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湘西上震旦统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且FeO/Fe2O3比值大于1,MnO/TiO2比值为6.1,P2O5含量极低。微量元素Sr/Ba比值小于1,稀土以总量低(5.64-31.54μg/g)和铈亏损为特征。硅质岩的δ^30Si值变化在0.0‰~0.7‰之间,硅质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介于0.443%-1.993%之间,Pr/Ph比值小于1。硅质岩的上述特点反映其沉积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性组合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贵州印江县铁厂村老堡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为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盆。硅质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不具热水沉积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V/(V+Ni)值指示老堡组硅质岩形成于静海环境,受陆源的影响较大。δCe值和(La/Ce)N值表明老堡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为开阔盆地和大陆边缘之间,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0.
11.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δCe及δ30Si值分析表明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东南部钦防海槽地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十分发育。对硅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含有较高的SiO2,硅化程度较高;除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及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Al/(Al+Fe+Mn)值(0.14~0.24;0.07~0.81)及较高的U/Th值(0.34~5.09;0.16~10.1)外,其他层位硅质岩具有较高的Al/(Al+Fe+Mn)值(0.4~0.95)及较低的U/Th值(0.1~2.1);上泥盆统硅质岩稀土元素比值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0.78~1.08、0.4~1.52和0.88~1.35,而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Ce/Ce*值(0.55~0.91)、LaN/YbN值(0.12~1.8)及较高的 LaN/CeN值(1.12~1.79),中下二叠统硅质岩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1.01~1.62、0.72~2.71和0.62~1.9。钦防海槽晚古生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泥盆世钦防海槽发生扩张,热液活动比较强烈,处于大陆边缘海环境;早石炭世钦防海槽再次发生扩张,热液活动强烈,硅质岩形成于远离陆源的深海海盆环境;早中二叠世,钦防海槽逐渐收缩,海水变浅。钦防海槽晚古生代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洋壳,可能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一个坳拉槽盆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7):765-778
The Ziyang area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gions of central China subjected to selenium (Se) poisoning. Systematic studies of Se contents of different lithologies from this area indicate that Lower Cambrian, carbonaceous, and siliceous strata host the highest Se contents (with Se contents of up to 278 ppm).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i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i and O isotopes), origin,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The siliceous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in major elements, and are enriched in Se, Ba, Cu, Ni, V, As, Sb, and U relative to average continental crust. They are also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relativ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LaN/YbN?=?1.64–35.7) and show weak or moderate negative Ce anomalies and strong positive Eu anomalies. δ30SiNBS-28 and δ18OV-SMOW values range from –0.3‰ to 0.6‰ and 16.1‰ to 21.7‰, respectively.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inclusions within the studied samples range from 113°C to 319°C, and their salinities from 1.2 to 13.7 wt.% NaCl equival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udied siliceous rocks resulted from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in a relatively anoxic semi-deep se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hydrothermal fluid responsible for Se-mineralization involved the mixing of low-temperature high-salinity fluid, low-temperature low-salinity fluid, and a high-temperature low-salinity basinal fluid in the NaCl–(KCl)–H2O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硅质岩地球化学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西藏第二条规模巨大的基性-超基性岩带.文章通过对该带西段改则地区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形成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①硅质岩的w(SiO2)变化范围在85.23%~93.73%之间,Si/Al比值为34.08~56.92,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②Hf、Pb、Nb、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