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冷竹关水电站开关站谷坡落石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竹关水电站开关站谷坡落石灾害严重威胁电站正常输电,整治灾害刻不容缓。根据站址地形环境条件,利用拦截建筑进行被动防护较为经济合理。在落石冲击力、腾越高度计算和拦截结构强度、工程量验算的基础上,对拦石网、拦石栅、拦石墙三种拦截形式进行整治方案比选评估。在抗冲消能性能、工程量、工期、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新型拦石网均能较好地符合要求。整治方案推荐了SNS柔性防护体系新技术,辅以障桩控制落石启动及运动,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危岩拦石墙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石墙是危岩主要的被动防治技术之一。通常布设在陡崖或陡坡脚前适当部位。而布设在陡崖或陡坡脚前的距离及自身高度、宽度等结构尺寸均应通过计算确定,但计算理论迄今尚未完善。作者将危岩落石作用于拦石墙的传力机理概化为落石→堤→桩及板→地基的传力过程。落石作用于挡土墙后在挡土墙内的扩散范围为一锥体,建立了落石对拦石墙的冲击力及其在土堤内部扩散的计算方法,量化了落石在墙体内的冲击深度及扩散角,即锥体的高度及顶角张开度。将拦石墙土埕等效为连续土板,则可将拦石墙概化为连续桩板结构并将冲击力均布作用于扩散锥:据此便可运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拦石墙内力计算。运用论文建立的拦石墙计算方法在三峡水库区万州太白岩实施了3km长的示范工程。多次随机落石事件显示了该结构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位于地震高发区域。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地震作用下落石的运动特征,以我国九寨沟景区内荷叶寨后山危岩带2为例。首先研究危岩带2中单一危岩体在自重荷载下的失稳情况,分别采用RocFall和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进行模拟,结果表明:DDA和RocFall的模拟结果相近。DDA中落石水平位移模拟结果为210.6 m,RocFall中大部分落石水平位移分布在205 m附近。鉴于RocFall的局限性,采用DDA方法继续研究地震作用下危岩体的密度、高度、体积和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等因素对落石运动特征如运动轨迹、水平位移和速度的影响规律,并监测落石在坡脚附近的最大弹跳高度。研究结果表明:(1)危岩带2所处边坡自然坡角范围为65°~75°,落石在坡面上加速,在高程约2292 m(与居民区相对高差约为132 m)处发生抛射,运动方式以滚动、碰撞、弹跳为主;(2)岩体软弱结构面的贯通时间随落石密度、体积以及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减小;(3)峰值速度随边坡高度、体积及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4)水平位移随落石密度、边坡高度及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5)坡脚处落石最大弹跳高度随各因素变量增大而增大。继续研究内部存在节理裂隙的岩体(3条平行节理将危岩分为K1~K4部分)在地震荷载下的运动特征:(1)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危岩沿节理面发生倾倒破坏,落石水平位移模拟结果为191.5~243.8 m;(2)落石在坡脚附近的最大弹跳高度范围为0~13.8 m。  相似文献   

4.
西南山区水电站两侧陡峻边坡发育有大量危岩体,危岩体滚动滑落、崩塌掉块等现象给电站的大坝、主要建筑物、厂房、道路、支护边坡等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大影响。现阶段针对危岩崩塌灾害的预测和防护多是忽略危岩体空间几何形状的二维Rockfall方法和人为截取优势剖面,但实际落石为三维运动,其威胁区域为一个地理上的三维空间。鉴于此,以西南某水电站危岩体隐患排查结果为基础,采用现场调查,机载LiDAR遥感测量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研究区高精度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精细危岩体模型和真实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历史崩塌落石分布特征、岩体结构产状及崩塌源区危岩体特征和危岩体失稳模式的分析,结合Unity3D三维落石分析方法进行危岩崩落后的运动特征模拟,实现危岩崩落的运动路径及在不同位置上的弹跳高度、冲击能量和滚落区域等参数的获取。结果表明:水电站右岸危岩区块一典型危岩体的弹跳高度最大可达7.92 m,影响范围约145 m,多滚落至大坝,已设置多级被动防护网,不会对电厂内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右岸危岩区块二发育的危岩体崩落后,落石影响范围约为120 m,部分落石会沿着公路护坡滚动到道路上,可能威胁交通要道;左岸...  相似文献   

5.
危岩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以往研究缺少对危岩整体破坏导致危岩解体方面的关注,而危岩在失稳崩落过程中的解体行为却是预测危岩影响范围和防治成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文章以郑万(郑州—万州)高铁宜万段沿线隧道洞口边坡危岩为研究对象,从结构面角度出发,对危岩崩落破坏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15个隧道洞口边坡的调查,首先从边坡坡度、岩性组合、相对高差三个方面总结了研究区危岩发育分布规律;然后根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分析了危岩失稳模式,并基于边坡上部危岩和下部落石的体积和形状对应关系,进一步探讨了边坡危岩崩落破坏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Rockfall模拟软件对落石运动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边坡呈上陡下缓地形,上部基岩裸露,坡度基本上≥70°;危岩主要发育于弱风化的灰岩和白云岩中;边坡高差在150~300 m之间。(2)边坡上部危岩将呈阶梯状方式逐渐沿基底结构面滑移或者沿后缘结构面拉裂坠落。(3)研究区危岩崩落破坏模式主要为边坡上部岩体沿结构面解体破坏。(4)大部分隧道洞口边坡落石危险性较大,严重威胁隧道洞口的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在建的郑万高铁宜万段隧道边坡危岩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oodman-Shi的块体理论和A.R.Yarahmadi Bafghi的关键块体群理论,提出确定危岩边坡关键块体和关键块体系统的几何分析法和矢量分析法,建立边坡危岩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分析危岩体破坏机理,针对不同变形破坏机理的关键块体系统提出合理、安全和经济的危岩边坡加固新方法--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KSA法)。通过建立集丹公路K49+790 m-K55+550 m段危岩边坡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结合其坡体及岩体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危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和锚固机理,提出顶部危岩清除、碎裂结构坡面喷射混凝土、块裂结构坡面挂网和块状岩体锚固的清-喷-网-锚联合锚固的系统锚固方案,加固该段危岩体。运用该法锚固方案较传统方法节省锚杆35%、SNS网32%及腰梁19%。  相似文献   

7.
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口上部广泛分布着高位危岩体,对下部隧道建(构)造物具有严重的威胁.采用Rockfall Analyst软件对该隧道上部五类不同尺寸的高位危岩体进行三维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研究区的高位危岩落石具有弹跳高度大、速度快、冲击能量高的特点;弹跳高度、运动速度与危岩落石的质量无关,冲击能量大小与落石质量...  相似文献   

8.
落石灾害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小型崩塌。落石对下方公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对落石进行有效的拦截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拦截设施,如拦石沟,拦石网,挡墙等,在布设时极易受地形、施工等因素的限制,有时难以大面积地布置,导致拦挡效果大为减弱。我国的西南地区生长着大量慈竹,慈竹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抗弯折等特点,对落石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文章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慈竹的抗冲击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慈竹拦截小型落石的方案。结果如下:(1)慈竹破坏所需能量随着直径和壁厚的变大而上升,随着年龄、长重比和长径比的增大而降低;(2)一丛慈竹在抗冲击过程中最少能消耗3975.55 J能量,最多能消耗10890.88 J能量;(3)结合CRockfall软件进行慈竹落石拦截效应计算,结果显示拦截边坡高度43 m、直径0.5 m的危岩,需栽种2列3行6丛慈竹。  相似文献   

9.
小溪隧道进口危岩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乌江西岸,岸坡陡峻。陡崖脚泥岩风化凹进形成崖腔,陡崖顶有阶梯状陡坎,在构造裂隙、软弱陡崖基座、卸荷裂隙带等因素的控制下,稳定性极差。作者采用地质分析和量化分析方法对危岩作了稳定性评价。危岩破坏形式有坠落、倾倒和滑塌3种。随着软弱基座差异性风化的进一步发展、崖腔进一步扩大、卸荷裂隙逐渐连续贯通,危岩体将失去稳定产生崩塌。采用支撑、锚固、拦石、排水、少量危石清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3个水文年的监测显示,本区工程在经历多个雨季后,每个监测点都是稳定的,危岩整治效果明显,防治措施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勘查的基础上,分析成因。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对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两处危岩体各有两组不稳定结构面,分别可能沿着190°和145°方向滑动,造成危岩体崩塌。建议采用拦石网工程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1.
豫皖交界“梅山群”的古构造环境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果胜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5,9(4):402-408
摘要:“梅山群”是豫皖交界地段变质程度与佛子岭群、石炭系不同的变质岩系。它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云英片岩、角闪片岩、黑云片岩、大理岩和辉石岩等组成,在区域上可以和商城群歪庙组对比,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对“梅山群”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可能为弧后盆地。笔者认为早古生代,南北大陆板块构造的碰撞以华北板块仰冲、扬子板块俯冲为特征,大别造山带古缝合带的位置应在“梅山群”分布区域的南侧。  相似文献   

12.
早白垩世蹄盖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现生蹄盖蕨(AthyriumRoth)为一大属,约有200种,主要产于世界温带和亚热带的高山林下,我国有100余种,以西南高山为分布中心,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分布,但不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平原地区。中国东北及内蒙早白垩世含煤地层产AthyriumoretaceumChenetMeng,A.fuxinenseChenetMeng,A.hulunianumChen,RenetDeng,A.hailaerianumDengetChen和A.asymmetricum(Meng)Deng等5种,该地区很可能为蹄盖蕨的起源中心。起源时间可能为早白垩世。该地区早白垩世地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区系,气候属温暖潮湿的温带或暧温带,蹄盖蕨与其他真蕨植物繁盛于沼泽边缘的林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曲孜卡乡和盐井乡交界的澜沧江河段,由于复杂的地质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特征各异的温泉及盐泉。研究区域热水系统主要以盐泉泉群和中低矿化温泉的形式分散出露,根据地质地热结构以及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热水系统划分为盐井系统、右岸曲孜卡系统、左岸玄武岩系统以及外围温泉。通过工程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周边热水同位素特征,结合工程区及周边热水系统的热储温度、热储深度计算,研究各热水系统的循环演化机制对工程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谋县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了研究境内地质灾害区的地貌特征,以GIS为平台,结合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坡度信息,并计算了地表粗糙度及地形起伏度。并利用研究区灾害调查资料,探讨了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分布受地貌特征制约,地质灾害点分布的区域地貌主要表现为高程1500~2000m的次中山、坡度为25°~73°的险坡,地形起伏度为75~200m的小起伏和地表粗糙度为1.3~1.5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沈永和 《地球学报》1987,9(2):41-54
本文提出构造-成矿旋回的概念,将中国的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11个,即阜平前、阜平、五台、吕梁、武陵、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地壳三类基本的构造运动引起三种成岩作用,表现为三类成矿作用为褶皱-变质成矿作用、断裂-岩浆成矿作用和振荡沉积成矿作用。文中简述了与各类成矿作用有关的各类矿产分布情况、多旋回成矿作用的特点、时空分布的一致性,主要成矿元素有规律的演化序列,并就与多旋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五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第四纪下限研究目前虽然比较倾向于2.4~2.6 Ma, 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在简要回顾中国第四纪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黄河流域、西南地区、东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第四纪下限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简要介绍黄土地层剖面和南海沉积物剖面对第四纪下限研究的主要贡献, 最后以泥河湾阶的建立过程说明中国第四纪下限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我们在内蒙中部所发现的一种新型膨胀土即玄武岩残积粘土的宏观微观综合研究结果。本文揭示了在内蒙中部异常发育的残积粘土的特殊的形成环境,并从物质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等方面探讨了不良工程特性形成的机理,并进行了膨胀土的工程评价。这类膨胀土在我国北方的发现,改变了对我国北方膨胀土形成发育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华南花岗岩残积土红土化程度的地域变化规律出发 ,通过香港与华南沿海各地花岗岩残积土的化学成分及红土化指标对比 ,作者发现香港花岗岩残积土无论厚度、类型 ,还是红土化程度都具有与所处气候环境不协调的特点。文章进一步讨论了香港花岗岩残积土不发育的原因和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4):349-355
回顾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其定义、与传统岩土工程的区别以及研究内涵 ,介绍了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和活动 ,指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差距 ,最后列出了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些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和主题发言的资料,概述了西北地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稳定问题、活动断裂问题、特殊岩土体问题、高边坡问题、深埋长大隧道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