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李长冬,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加拿大女王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岩土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4年9月至201 5年9月:加拿大女王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岩土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20余篇,授权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1,(9):2770
2012年11月16日~20日·武汉第1号通知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承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协办单位: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峡大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00,21(1):15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定于 2 0 0 1年 5月在武汉举行 ,欢迎全国青年 (一般不超过 40周岁 )岩土力学工作者踊跃参加。会后将组织去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天柱山进行科学考察。本次会议的主题如下 :岩土体基本特性和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新方法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软计算方法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  相似文献   

5.
《岩土力学》2004,25(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于2003年10月28-30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全球华人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会议期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换届会议暨第六届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水利、矿山、铁路、公路等部门的50余名委员或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五届专委会主任崔政权大师因参加三建委会议,未能出席大会,特以电话方式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委托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会议由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付主副委员王承树研究员主持并致开幕词,主任委员王武林高级工程师向大会作了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大会收到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学会理事长陈宗基教授的贺信;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地下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力  相似文献   

7.
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暨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拟定于2007年10月在武汉召开。会议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力学计算新方法;(3)岩土工程研究与重大工程实例;(4)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5)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欢迎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撰稿与参加会议。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发展与回顾时间:2007年10月地点:武汉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会议论文与出版: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11~14日,第三届全国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 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是我国岩土与工程界四大学会,即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分别由上述四大学会轮流主办.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2,(7):1999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承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协办单位: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州军区空军建设局武汉  相似文献   

10.
黄理兴 《岩土力学》2004,25(11):1721-1721
上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工业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于2004年9月26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于2008年10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和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12.
《古地理学报》2013,(6):747-748
2013年9月14—17日,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会议发起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13.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34(1):130-130
获奖论文:《斜方辉石筛状反应边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转变的意义》(2013年第5期)王永锋,男,1978年6月出生。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9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讲师,2009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2007~2008年于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地质系Harry Green教授构造物理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地幔和  相似文献   

14.
正王华,男,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获得武汉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7月和1991年12月分别获得法国DIJON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1月-1993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科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1993年9月-1997年6月执行国家援外任务,在马里共和国马里大学自然科学系任教;1997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全国地下工程与武汉地铁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市工程咨询学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地下工程与武汉地铁研讨会暨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95年3月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河海环境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于2003年9月22日在河海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委员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汉龙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勤工程学院郑颖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教授、南京大学罗国煜教授、江苏省科协学会部刘福在部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卓家寿教授及河海大…  相似文献   

17.
刘月妙 《铀矿地质》2009,25(1):F0004-F0004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香港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2届废物地下处置研讨会”于2008年9月24日至27日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召开。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于2001年5月23至26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地从事岩土工程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121篇,经评审共有105篇论文编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增刊专辑。大会论文涉及到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钱寿易 《岩土力学》1987,8(4):43-44
1987年6月23—28日,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岩土力学与工程战略讨论会在湖北宜昌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和代表共30人。会议在宜昌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会议室开幕。第一天上午,通过充分协商,产生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这届委员会共有委员28人,袁建新同志(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所长)任主任委员,谷兆祺同志(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哈秋舱同志(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周镜同志(铁道科学院铁建所研究员)、高大钊同志(同济大学科研处付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下午即转入岩土力学与工程战略讨论会。在宜昌开会两天,其间,哈秋舲总工程师作了三峡工程论证概况和三峡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的报告;代表们参观了葛洲坝水利工程。接着会议移至开往重庆的《江渝2号》轮上继续进行,最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准备充分,安排紧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战略讨论会上到会的委员和代表们发言涌跃,各抒己见,并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前任主任委员钱寿易教授因事不能赴会,他在给专业委员会的热情洋溢的信中也谈了自己对岩土力学与工程发展战略的看法,对会议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正>获奖论文:《斜方辉石筛状反应边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转变的意义》(2013年第5期)王永锋,男,1978年6月出生。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9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讲师,2009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2007~2008年于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地质系Harry Green教授构造物理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地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