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波 《地下水》2019,(3):82-85
利用信阳台长期、连续、可靠的定点形变观测数据,选取本台SSY伸缩仪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上半年观测数据,总结了时段内影响SSY伸缩仪观测资料的主要干扰因素,其反映在观测曲线上主要特征为大幅度阶跃变化,从降雨、降雪、洞温变化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进行了干扰因素总结,为同时段形变数据跟踪异常核实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台站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4)
DSQ能够真实准确记录到固体潮变化和地震,但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本文从信阳台遇到的实际事件出发,通过分析研究信阳地震台2015年以来的DSQ水管倾斜仪资料,将影响因素归类为观测系统、场地环境、自然环境、人为干扰四种。为工作人员日常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并给同类地震台做异常跟踪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九·五“期间 ,厦门地震台实施 95 - 0 1 - 0 2项目 ,安装DSQ水管倾斜仪、SS -Y伸缩仪、VS型垂直摆和DZW重力仪等四台套数字形变仪器。众所周知 ,台址与环境改造、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是获得优秀的观测成果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台址条件与环境改造又是三要素之首。在台址确定之后 ,环境改造必须科学地、精心地组织设计与施工 ,以使工程质量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阐述的即是该项目设计、施工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南昌台、黄梅台和麻城台的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的观测资料对此次地震前后地壳形变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5)
蠕动滑坡是影响地倾斜应变数据观测效能的一种重要干扰因素,在中长期预报上尤为明显。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信阳地震台伸缩仪EW分量出现的持续上升特征,与2000年1月28日信阳地震台目视水管仪出现的震前NS分量短时大幅突跳和EW分量破年变的随州4.3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相似。本文通过对两次数据的特征对比、山洞实地测量和定量计算后认为,此次伸缩仪EW分量出现的持续上升是由于形变山洞洞口处的土方蠕动滑坡所致,排除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使用补偿式激发电位仪,进行激发电位测量时,其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引起读数不准的原因:电极电位的变化、自然电场、过渡电场等因素(以下统称干扰因素)。如何正确认识这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参考自适应噪声对消和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理论,研究了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气象温度数据和断层两盘温差数据作为两个噪声参考输入进行自适应噪声对消,可有效消除信号中的年周期变化;利用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可以抑制信号中的高频白噪声成分,使信号畸变更加明显.仿真结果及实际应用均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消除干扰后的垂直形变数据与台站100 km范围内4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反映了独山子台对周边地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前兆观测数据的激增,如何对大量的观测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数据进行快速检测,是当前面临的比较迫切的问题。本文利用一种基于快速聚类的异常数据检测与评价方法,解决大量观测数据中异常数据的自动检测问题。首先,利用垂直距离分段方法对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分割,构造分段数据对象;其次,利用均值、方差、峰度与偏度等特征对分段数据对象进行特征表达;然后,基于反正切函数改进影响蚁群算法聚类效率的路径持久性参数,利用快速搜索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CFS)和改进的蚁群最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分别对分段数据对象进行聚类,实现对观测数据中异常数据检测的目的;最后,利用F-measure、R-value指标与Chi-square检验评估CFS和ACO聚类方法在异常数据检测上的有效性,以上检测方法都通过了三种指标的有效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ACO和CFS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快速地检测到观测数据中的局部异常数据,诸如高频变化、尖峰等异常数据,为形变类观测数据中异常数据的识别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地电磁法(MT)是一种大深度、高效率、低成本的被动源勘探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等各类人文干扰对MT法观测数据污染日益严重.为获得有效观测数据,必须对人文干扰进行抑制或消除.这里分析了大地电磁观测方法中常见人文噪声及其干扰特性,对国内、外MT法观测数据信噪分离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对Hil...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4)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直接受降雨干扰,影响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文章以鹤壁观测井为例,基于2014-2019年鹤壁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当地降雨量资料,对鹤壁井静水位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可知:鹤壁观测井的水位相对较浅,静水位受降雨因素影响尤为明显,静水位与降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特性与Gauss-Seidel迭代法一致。在降雨因素对于静水位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影响时,影响系数in作为未知项,根据in和以前的降雨量数据,我们可逆推未来一段时间的水位数据,对评估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效能及数据异常核实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跨断层地形变观测对于寻找强震前兆异常、分析孕震机理、研究区域地球动力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分析传统短水准、短基线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和主要不足的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MD数字化跨断层地形变自动观测仪器的应用,以及EDM全自动激光测距、GPS、D-InSAR等几种国际上最新的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文中还从监测能力、观测精度、信息特征等角度,对这几种主要的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工作于4月上旬完工,近日通过福建省地震局验收。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将厦门地震台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形变观测基本台。在2000年度,厦门地震台将配备安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SSY型伸缩仪;DSQ型水管仪,VS型垂直摆倾斜仪、DZW微伽重力仪和德国生产的具国际先进水平的DiNi11电子水准仪,目前已签订完成了全部仪器的订购合同并已预付首期合同款。这次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数字化改…  相似文献   

13.
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出发,针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大尺度、连续性、长期性、动态观测等特点,首次以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为例对月基InSAR观测地球大尺度形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该技术的远程大范围观测能力。根据固体地球垂向潮汐形变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和月基雷达的超大幅宽的观测特点,采用简化月基雷达观测几何模型,选定经纬跨度均为50°的中低纬区域为模拟测区,并计算了月基雷达重访周期与雷达波束扫过选定模拟测区内各点时的垂向潮汐形变,将形变计算结果进行时间差分,得到差分相对垂向潮汐形变,即是月基InSAR可观测到的垂向潮汐形变。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月基雷达的重访周期约为24.8 h,在30天内各点的差分垂向潮汐形变可达30 cm。鉴于目前月基InSAR的理论形变观测精度达到厘米级,因此理论上用月基InSAR技术能够观测到模拟测区固体地球大范围垂向潮汐整体形变,也能利用观测数据研究地球潮汐大范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另一方面模拟结果也可为月基SAR观测其他地球宏观物理现象的参数设计与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体表面厘米精度的点云数据,具有无需接触目标、获取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库区高陡危岩体表面三维形变监测。以巫山箭穿洞危岩体为例,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对箭穿洞危岩体进行了为期2年(2017—2018年)共3期监测,以第一期观测目标周围稳定岩体数据为基准,对数据进行重叠点云迭代配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2.7 cm。针对箭穿洞危岩体在观测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构建危岩体区域的基准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以点到基准面最近距离法结合危岩体变化区间分析其变形。通过对比分析箭穿洞危岩体3期观测数据,发现相对于2017年,2018年箭穿洞危岩体左侧岩体有变形趋势;在库区蓄水阶段,危岩体局部多处存在明显凹陷变化,局部因蓄水影响发生约−0.03~−0.07 m变形。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库岸高陡边坡形变监测中的有效性,为三峡库区高陡危岩体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高MT观测质量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MT大国,提高MT的观测质量,是地质解释可靠的保证,本文分析了影响MT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有效压制干扰的方法与技术措施,通过实例证明,建立遥远距离的参考系统,即使在强干扰地区,MT仍可获得好的观测结果。随着干扰的日趋严重,MT应用远参考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孔径闪烁仪的通量印痕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密云站的长期通量观测进行大孔径闪烁仪的平均印痕区域分析.首先从2008年全年8 152组湍流观测资料,以整体湍流特征量σu/u*以及其他数据合理性判据进行质量控制,获得6 806组有效数据;然后用一个解析解模型逐时次计算大孔径闪烁仪的二维印痕,并进行统计平均,获得各季平均印痕分布;将当地气象条件根据风向、风速和稳定度分为12类,分别统计各类条件的平均印痕分布.最后,以实测感热通量为例,计算当地实际湍流通量的气候平均印痕区域.结果表明,当地大孔径闪烁仪的平均通量印痕季节变化不大;各类气象条件中,稳定度和风向是影响印痕区域大小和方向的重要因素,风速影响相对较小;以实际湍流通量为权重的气候平均印痕可更准确反映观测结果的空间代表性,其分布与简单平均的印痕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粮纲 《地质与勘探》2013,49(5):970-975
采用井下地震仪可监测到许多地面地震台未记录到的微弱地震波;井下地层形变观测可以摆脱地表的天然及人为干扰,使观测数据更加真实地反应地层变化情况,可大幅度提高震源定位精度。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地震监测井的设计、钻井和固井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地震监测井的特殊要求,采用了钻井综合防斜保直技术和分层注浆固井新工艺,使所建地震监测井的垂直度和固井质量都达到了优良,为获取精准的地震监测数椐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孔径闪烁仪被广泛用于大尺度水热通量的测量,其观测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大孔径闪烁仪观测场地的选取,仪器的安装、调试,观测数据的采集及仪器的维护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其观测方法,为以后相关观测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观测资料的质量保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温英才 《物探与化探》1993,17(2):139-146
把补偿式航空电磁法测量中遇到的主要干扰因素按性质分为地质噪声、人文干扰和机械系统形变三类、并讨论了各类干扰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连续在线滨海湿地生态物联网观测系统,因传感器技术局限及环境干扰会产生异常观测数据,影响数据使用,有效的数据预处理极为重要。以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生态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异常数据分为数值异常、波动异常与异常事件3种类型,基于回归残差概率分布异常检测算法,使用查找表和多指标时间序列模型,综合多环境要素相互关系,构建针对滨海湿地生态观测的数据预处理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异常数据检测精度的同时,更好地区分了异常事件与传感器异常,减少误判。通过分析9个指标5万余条数据,以10-8~10-20的阈值分别检测出0.18%~8.12%的数值异常和波动异常,以及2次异常事件。分析数据预处理结果,传感器的观测原理、观测季节等因素会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人类活动是造成观测区异常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