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期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成果,结合气象、统计等专题资料,借助遥感监测优势、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2012年、2016年、2017年沙漠范围及内部的绿洲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总体增加,增加幅度0.25%;占沙漠7.6%左右的绿洲,总体增加,增加幅度为4.79%,主要集中于沙漠南缘,沿河流分布、大小不一、彼此隔离;沙漠及内部绿洲变化形式复杂,不同区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各县市区域内均以绿洲扩张、沙漠退缩为主,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的各县市相较以往,生态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提取古浪绿洲1988~2014年间7期边界数据的基础上,从绿洲面积变化、变化速度、趋势动态度指数、双向动态度指数、格网化变化率等方面对绿洲扩张/退缩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浪绿洲扩张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电引黄灌区、以黄花滩乡和永丰滩乡为主的井灌区以及位于西靖乡和黄花滩乡的"下山入川"生态移民项目区,古浪绿洲向北部荒漠地区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水利建设、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生态治理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是古浪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以叶城地区为例,采用1975、2000、2007年和2014年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应用“3S”技术,分析了绿洲化及沙质荒漠化的空间特征及重心迁移趋势。结果表明:(1)近40 a间,绿洲面积从1975年的977.76 km2增加到2014年的1 170.85 km2;沙质荒漠化面积从1975年的444.12 km2减少到2007年的325.85 km2,到2014年再增加到463.69 km2。(2)绿洲退缩区面积25.46 km2,扩张区的面积218.41 km2,绿洲存在着一定的扩张趋势;沙质荒漠化退缩区面积209.61 km2,扩张区面积266.63 km2,沙质荒漠化基本稳定且有较小的扩张。(3)绿洲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1.632 1 km,同时,沙质荒漠化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迁移9.499 3 km。近40 a间叶城地区绿洲扩张,沙质荒漠化先退缩后扩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龙泉驿区为例,探索了国情普查成果在城市发展监测中的应用。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和重要要素成果、历史影像成果以及历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结合人口、社会经济数据,对2009~2014年龙泉驿区城市扩张特征和驱动力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表明,监测时段内龙泉驿区城区向西南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类型也随之变化,其扩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集约发展模式以及政府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6.
开展沙漠地区的沙漠化监测,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有利于掌握沙漠内部及周边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演变。以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数据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精确划出毛乌素沙地范围并计算其面积,并对2000—2013年沙地沙化程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面积略有下降,内部沙化程度明显好转。通过监测掌握毛乌素沙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16年的14期Landsat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高台县的绿洲分布范围,使用整体绿洲动态变化和局部绿洲变化分析该绿洲的时空格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6 a高台县绿洲面积主要以扩张为主.其中2000—2005年绿洲面积增加了25.113 km2;绿洲扩张最迅速的时期是2005—2010年间,面积增加了107.837 km2;2010—2016年间绿洲增长缓慢,面积只增加了11.733 km2.稳定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以及各乡镇居民区周围,绿洲的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骆驼城乡、南华镇和盐池乡,而绿洲的频繁波动区域则分布较为零散.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 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研究区每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已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田抛荒、林业资源变化等趋势,为土地业务部门可持续利用土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极干旱的土壤水热通量遥感估算研究少和缺乏模型验证分析的不足,该文选取新疆塔克拉码干沙漠东南缘米兰绿洲,借助2010年8月7日TM影像数据,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解译,利用SEBAL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地表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极干旱区的模拟精度较高,研究区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通量参数的遥感反演估算对极干旱区的生态保护、灾害监测和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