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进行S波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分区特征,还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快波偏振方向在空间上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8年汶川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地震余震区附近台站的近场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龙门山断裂附近7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结果显示了快波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特征,断裂带东南侧(四川盆地一侧)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总体为北东方向,而在断裂西北侧高原内部的PWU(平武台)则为近东西方向.观测到了快慢波之间到时差的趋势性变化,靠近余震带南端的L5501台的到时差在主震后持续减小,北端PWU台的到时差比主震前明显增大.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场方向排列的微裂隙控制,结果显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汶川地震余震活动带南部的应力在主震和余震中得到了释放,地壳应力场在余震带北部集中,导致了PWU台在主震后介质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岩石层的方位各向异性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斯华  高原 《地震学报》1994,16(2):131-140
采用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地震记录直接比较的方法, 研究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的S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现象, 确定了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和慢速S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 对于所分析的8个观测台均发现了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 时间延迟在0.7s与1.7s之间。这种经过地幔传播的SKS震相的S波分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可以用应变引起的上地幔中的矿物质的结晶优势排列来解释。根据时间延迟估计的各向异性层的厚度, 与由上地幔中的高导层和低速层所推断的中国大陆下岩石层的厚度大致相符。在大部分台站上, 反演得到的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与由亚板块总体形变推测的结果相一致。个别台站具有较大的差异, 说明S波分裂这一观测事实的起因是复杂的。为了进一步解释S波分裂的结果, 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观测资料, 以及关于原地介质状态的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温州珊溪水库地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开展了近一年的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在进行精确定位并确保所用资料满足剪切波窗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借助遗传算法与人工判读相结合,测量了地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快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温州珊溪水库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S向;S波分裂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离散和空间差异性,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构造影响;目前库区应力场稳定,应力调整已经结束,未来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芦山地震震源区地震台站的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到时延迟.在研究区,观测到各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从南向北有分区特征,慢波到时延迟的随时间有趋势性变化.空间上,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在南部为北东向,与龙门山断裂走向一致,而北部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位于断裂带上的台站TQU和BAX表现出特殊性,可能受到龙门山断裂带的直接影响,体现了断裂带上的应力场方向变化的特殊性.时间上,慢波到时延迟在主震后迅速增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减小;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控制,本文结果揭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地壳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增强,随着余震活动导致的应力释放,后期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勇  郑斯华 《中国地震》1993,9(1):60-67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研究了唐山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现象。通过对唐山强地面运动台网中七个台的三分向数字化记录资料的研究发现,1982—1984年发生的大部分地震都有较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七个台站的初至分裂S波的极化方向都在近东西方向,这与该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相一致。各台慢S波延时的平均值在0.005—0.008s/km之间,由此可以粗略地估计得到各个台站的裂纹密度为:0.019(TS01,TS02,TS15),0.015(TS03,TS07,TS18)和0.024(T19)。  相似文献   

7.
2000年云南姚安Ms6.5地震余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云南姚安MS6 5地震后在震中附近架设的 3个三分向数字记录台站的地震资料 ,对该区S波分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 2 36条处于横波窗内的记录S波分裂现象明显 ;②延迟时间大部份在 3 5~ 10 5ms km范围 ,平均值为 7 0ms km ;③快波偏振方向大部份在N140°E~N16 4°E范围 ,平均值为N15 2 4°E ;④快波的优势偏振方向与主震的发震断裂 (马尾菁断裂 )和余震的发震破裂方向不一致 ,而与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比较符合 ;⑤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是应力场控制的EDA裂隙各向异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台站的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断裂带上3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结果显示了NEE向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观测到了快、慢波到时延迟的趋势性变化,空间上,位于震源区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北支断裂上L6304和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位于南支断裂上的L6303的结果,同时YUS台的到时延迟又大于L6304台的;时间上,YUS台的到时延迟在主震后迅速增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减小.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控制,本文结果揭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玉树地震主震区的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释放,地壳应力向东南转移,导致了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L6304台的;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的北支断裂,而南支断裂对其影响较小;YUS台附近的地壳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增强,随着余震活动导致的应力释放,后期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区共8个台站所观测到地震事件的S波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手段以及对观测数据重建的技术,进行了S波分裂参数—快慢波延迟时间与快波偏振方向的计算,并分析了S波分裂参数与中国陆区上地幔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台下的S波分裂时差最小,北京台下的最大.中国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方向以西北向为主,西部地区以北偏西为优势.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剪切波分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波分裂的方法,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前后多台所记录的小地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源附近地区的S波分裂特征对中强震仍有一定的前兆意义.震中附近的3个地震台记录的S波偏振方向在5.4级地震前出现由原来与区域应力场一致的NE向转为NW向震后又转回NE向。5.4级地震前各台记录的慢波延迟时间总体表现出由小变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某些中强震前S波分裂值随时间的变化。对唐山地区发生的几次地震,用常规统计分析法直接从天津蓟县、静海、武清等台地面和井下记录的地震图上测量出S波分裂值。用极化矢量转向法和利用白家疃地震台的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了大同6.1级地震前一年该地区小震的S波分裂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一些中强地震前可以观测到S波分裂现象,因而S波分裂可作为一种反映震前波速异常的测震学前兆。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四川省绵竹市天池乡和灌县—安县断裂附近分别架设了15套微震仪器和17个短周期地震台.基于WFSD-3附近的微震、短周期和区域台网的固定台站记录的近震数据,通过横波窗内S波分裂计算,得到其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研究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E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但在研究区微震台阵布设小区域内,快波偏振方向表现出东西分区特征,东部为NE向,西部为NW向.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到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和岩石或矿物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内快波偏振方向主要表现为NE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局部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说明区域应力场对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也有影响.通过分析微震台阵的归一化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微震台阵的慢S波时间延迟在2012、2013年较为离散,在2014年有收敛的趋势,反映了强震后区域应力场逐渐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3,16(3):316-320
近十年来世界在地震各向异性与S波分裂研究领域取得的长足进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将S波分裂理论与观测实验技术逐步引向地震预报研究的努力,说明S波分裂作为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最显著特征,可望提供地震波穿过岩石内部结构最可靠的信息,而震前应力变化最直接的效应将会改变裂纹的几何图象。S波分裂研究是伴随通讯革命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内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其形成的高技术反过来又可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特别对石油、地热、煤炭、工程等部门更是如此。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的分析、比较和筛选,对无序的情报信息作了有序的浓缩加工,本文将看重概述地震各向异性与S波分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S波分裂机理及近期研究成果、S波分裂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各向异性与S波分裂研究的前景,并给予相应评述。  相似文献   

14.
Butterworth band-pass filter has been applied to S-wave data recorded at 8 stations in China mainland, and S-wave splitting at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lay time and the fa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S-wave splitting depend upon the frequency bands. There is an absence of S-wave splitting at the station of Urumqi (WMQ) for the band of 0.1–0.2 Hz. With the frequency band broadening, the delay time of S-wave splitting decreases at the stations of Beijing (BJI), Enshi (ENH), Kunming (KMI) and Mudanjiang (MDJ); the fa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changes from westward to eastward at Enshi (ENH), and from eastward to westward at Hailaer (HIA). The variations of delay time with bands at Lanzhou (LZH) and Qiongzhong (QIZ) are similar, and there is a coherent trend of fas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t BJI, KMI and MDJ, respectively. Initial interpretations to the results of frequency band-dependence of S-wave splitting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湖北及周边地区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该地区1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少部分地震存在S波分裂现象,18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E、近NS方向,并无明显的第一优势偏振方向,说明该区台站应力场可能为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与局部断裂诱导的各向异性综合效应;复杂的局部构造会影响剪切波分裂结果,造成偏振优势方向与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不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相差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中部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智  田小波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1):2761-2768
对布设于青藏高原中部INDEPTH-III宽频带数字地震台阵的41个台站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所提取出的P波接收函数和SKS波形资料做偏振分析,并采用以误差为权的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Pms和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从拉萨块体中部,经喀喇昆仑-嘉黎断裂系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到羌塘块体中部的地壳和...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南坝地区上地壳S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汶川科钻4号井孔(WFSD-4)附近的较小尺度的南坝微震台阵以及较大尺度的川西流动台站和区域台网的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近震波形资料,通过横波窗内的S波分裂计算,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南坝地区的上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并对区域应力场及构造特征展开讨论.S波分裂计算的结果显示研究区快波偏振方向主要表现为NE-NEE向,与北川断裂的走向一致,也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小尺度密集分布的南坝微震台阵的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靠近北川断裂的台站,其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而距北川断裂较远的西北部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不一致,反映了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与地表的活动断裂结构密切相关.从南坝微震台阵的归一化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在一个震中位于台阵布设范围内的地震事件发生前后,时间延迟有明显的变化,表明时间延迟随时间变化较为敏感,地震的能量影响了介质的性质.对比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科钻3号井孔周边地区的S波分裂计算结果,归一化时间延迟与本文结果一致,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北段的上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