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枪鱼油的精炼工艺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鱼油通过精炼可以除去非甘油三酯杂质成分,研究表明黄鳍金枪鱼鱼油精炼的工艺参数为:800 g/L的H3PO4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体积分数);300 g/L的NaOH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体积分数);活性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10%(质量分数);85℃下减压蒸馏脱臭15 min。经过精炼,鱼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有淡鱼腥味,理化指标达到鱼油SC/T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精制鱼油中PUFA的总含量(w)达37.06%,DHA和EPA含量(w)分别为25.10%和4.45%。 相似文献
2.
酶解法提取鱼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蛋白酶酶解法从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加工的下脚料——鱼头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和感官特征为指标,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设计,获得了胰蛋白酶提取鱼油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1.5%.料液质量比1:1,酶解时间4h,酶解pH8。在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4.34%,理化指标除过氧化值外均达到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38.47%,其中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3.63%和4.84%。 相似文献
3.
酶解法提取鱼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蛋白酶酶解法从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加工的下脚料———鱼头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和感官特征为指标,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设计,获得了胰蛋白酶提取鱼油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1.5%,料液质量比1∶1,酶解时间4 h,酶解pH 8。在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4.34%,理化指标除过氧化值外均达到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38.47%,其中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3.63%和4.84%。 相似文献
4.
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stock-recruitment,SR)及其表层水温资料,利用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和模糊逻辑Ricker模型,考察表层加权水温与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逻辑Rick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水温分期Ricker模型次之,均优于原始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中的暖水月补充量比冷水月大,在黄鳍金枪鱼资源量较低时,暖水条件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模糊逻辑Ricker模型得出冷水月和暖水月条件下的极端估计,受水温等外界条件影响,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在两条SR曲线间波动。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依赖于密度因素的种群动力过程,限制了原始Ricker模型对亲体补充量关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硝酸银络合法浓缩金枪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 ,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 FA) ,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 ,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搅拌时间为 6 0min ,硝酸银浓度为 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 18.0 3% ,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78%和 86 .0 7% ,总质量分数达95 .85 % ,过氧化值为 7.35mmol/kg ,碘值 2 6 0 8.9g/kg。 相似文献
6.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3)
根据1994-2010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数据,将投放钩数(捕捞努力量)作为适应性指数,采用外包络法,利用算术平均法(AM)、几何平均法(GM)、连乘法(CP)、最大值法(Max)和最小值法(Min)等5种方法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对这5种方法进行比较,最大值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均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最大值法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的准确度可达到85.2%。研究认为,可基于海表面温度和海面高度等海洋遥感因子,利用最大值法栖息地指数模型,较好地预测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7.
硝酸银络合法浓缩金枪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时间为60min,硝酸银浓度为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18.03%,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78%和86.07%,总质量分数达95.85%,过氧化值为7.35mmol/kg,碘值2608.9g/kg。 相似文献
8.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1)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综合模型,并以2012年各月生产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两种HSI模型所得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综合指数不相同,通过算术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87.9%,通过几何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所占比例为87.2%。算术平均法较GMM更适于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9.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4)
用改良SE培养基培养富油新绿藻(Neochloris oleoabundans),用缺氮改良SE培养基培养处于稳定期后期的藻细胞3 d,分别收集处于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和缺氮胁迫状态的藻细胞,用Folch法提取藻细胞油脂,以质量法计算油脂产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富油新绿藻随着培养期延长油脂含量提高,在缺氮胁迫状态下藻细胞油脂质量分数达28.99%;随着细胞油脂含量的增加,油脂脂肪酸组成也发生变化,从生长期到氮缺乏胁迫状态油酸质量分数由24%增至44%,而亚油酸质量分数由26.84%降至19.85%,亚麻酸质量分数由12.74%降至4.75%。富油新绿藻在分批培养后期和氮缺乏而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可积累油脂,而在油脂积累阶段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甲酯化、乙醚抽提、正己烷提取等3种方法对微拟球藻进行前处理,用索氏法提取油脂,经气相色谱分析,对比前处理方法对微拟球藻油脂提取率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醚提取藻粉油脂的提取率(微藻的油脂质量分数)为12.70%,正己烷提取藻粉油脂的提取率为11.00%,乙醚提取油脂的提取率大于正己烷的提取率;直接甲酯化后测得微拟球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质量分数为20.04%,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丰富,占总脂肪酸13.0%;经过乙醚和正己烷提取后的油脂,脂肪酸组成更加简单,PUFAs含量明显增加,乙醚提取油脂EPA含量是直接甲脂化法的2.3倍,正己烷提取所得油脂EPA含量是直接甲脂化法的2.08倍。 相似文献
11.
新鲜鱼油中添加05、0、2505、00 mg/kg 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醋酸酯,在实验的第6、14、28、36和68天测定鱼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500 mg/kg添加量内,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期间,EPA(C20:5)、DHA(C22:6)、亚油酸(C18:2)含量明显下降,ARA(C20:4)、亚麻酸(C18:3)先升后降,棕榈酸(C16:1)逐步上升;C14含量逐渐增加,C17则先降后升,C16和C18在实验后期有较大提高。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ARA>EPA>DHA>C18:3>0>C16:1>C18:2>C18:1,对ARA抗氧化效用最大,效用系数达到10.193%,C20:5为0.490%,C22:6为0.364%;维生素E醋酸酯对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C14>C17>0>C18>C16。 相似文献
12.
新鲜鱼油中添加0、50、250、500mg/kg 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醋酸酯,在实验的第6、14、28、36和68天测定鱼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500mg/kg添加量内,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期间,EPA(C20:5)、DHA(C22:6)、亚油酸(C18:2)含量明显下降,ARA(C20:4)、亚麻酸(C18:3)先升后降,棕榈酸(C16:1)逐步上升;C14含量逐渐增加,C17则先降后升,C16和C18在实验后期有较大提高。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ARA〉EPA〉DHA〉C18:3〉0〉C16:1〉C18:2〉C18:1。对ARA抗氧化效用最大,效用系数达到10.193%,C20:5为0.490%,C22:6为0.364%;维生素E醋酸酯对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C14〉C17〉0〉C18〉C16。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 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制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质量分数0.48%、0.97%、1.50%和1.97%等4种不同水平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饲料,并饲喂斜带石斑鱼幼鱼50 d,研究不同水平n-3 HUF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幼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水平对实验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n-3 HUFA的适宜需要量(质量分数)为1.27%~1.42%;各实验组的鱼体肥满度不受饲料中n-3 HUFA水平的影响,保持在1.4左右;内脏比与肝体比随饲料中n-3 HUFA水平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各实验组鱼体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不受饲料中n-3 HUFA水平的影响,肌肉中的n-3 HUFA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幼鱼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存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标志部位幼鱼的脱标情况。结果显示,不同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无显著差异;但标志后进行1次消毒处理可使黄鳍鲷的存活稳定期提早一天出现。标志部位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有显著影响,以背鳍棘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为最高,达87.0%;背鳍棘膜标志的存活率其次,为75.2%;而背鳍条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最低,仅68.0%;死亡高峰均出现在标志后前3 d。幼鱼规格对脱标无影响,但标志部位对脱标影响显著。在肌肉做标志均未脱标,而在鳍棘膜做标志的全部脱标。表明黄鳍鲷幼鱼可在背鳍棘基部肌肉进行穿体标志,暂养4 d后进行放流。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及pH条件(5.0、5.5、6.0、6.5、7.0、7.5、8.0、8.5、9.0、9.5)下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同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5.0-40.0,适宜pH范围是6.0-8.5;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5.0-45.0,适宜pH值是5.5-9.0。 相似文献
16.
盐度及pH对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及pH条件(5.0、5.5、6.0、6.5、7.0、7.5、8.0、8.5、9.0、9.5)下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同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5.0~40.0,适宜pH范围是6.0~8.5;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5.0~45.0,适宜pH值是5.5~9.0。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20,(2)
采用宏观与微观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低矿化度水中阳离子种类和浓度对岩石表面润湿性和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获得不同水驱阶段岩石表面的微观化学成分和形貌信息,探讨盐水—原油—岩石之间的界面行为。结果表明:低矿化度水引起的原油脱附是润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随离子强度的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的粘附功下降,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改变,原油从岩石表面脱附;Na~+比Ca~(2+)更能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盐水进入小孔道的渗吸作用增强,扩大波及体积,可获得更高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以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饲喂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幼鱼56 d,测定其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并对其肝脏、肠及肌肉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77%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的最高值出现在8.93%组,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大于8.93%的实验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低于8.93%组;5.77%、7.71%、8.93%组呈增加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峰值出现在13.75%组,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组织学观察表明,5.77%、7.71%、8.93%组,虽然肝脏也有脂肪空泡存在,但是肝脏、肠和肌肉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病变现象;11.89%、13.75%、16.42%组的肝脏、肠和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现象,各组间差别明显。由此认为,脂肪水平为8.93%组,抗氧化酶活力最高,该脂肪水平下的饲料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代谢最有利,组织结构完整无病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pH对大菱鲆(Scophthal musximus)幼鱼生长及一般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内,饲料利用率(FCR)总是随环境pH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特定生长率(SGR)及增重率(WGR)随环境DH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段,pH83与pH88组的FCR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WGR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鱼体水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63组的脂肪含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6.8至7.3之间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含量在p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分含量在D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水环境pH在6.3~7.3范围内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