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浮雕劝速率。结果表明: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3段,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中更新世:2.14~4.64mm/a,晚更新世:2.86~4.07mm/a,全新世:3.35~4.62mm/a,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38mm/a。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 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 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 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 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 断错地貌特征明显, 断裂过玛曲县城以后, 沿黑河南岸穿过若尔盖草地向东, 直至岷山北端求吉附近。 通过两处断错地貌的全站仪器实测和测年资料讨论了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和全新世滑动速率, 玛曲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6.29~5.71 mm/a, 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19~4.03 mm/a。  相似文献   

3.

如何准确测定断裂滑动速率是近年来活动构造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随着高精度地形数据获取手段与第四纪测年方法的不断进步,位错量和地貌面年龄的精度均得到大大提高.在进行滑动速率计算时还要考虑地质过程是否合理,蒙特卡洛方法为获取更加符合地质过程的滑动速率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以滑动速率研究程度较低的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段为例,基于LiDAR高精度地形数据,测得T1—T4阶地面年龄分别为1~3 ka,9~11 ka,15~17 ka,40~45 ka,陡坎前缘的位错分别为7~14 m,28~36 m,59~66 m,180~190 m.综合多地点的左旋走滑位错量及不同时代的地貌面年龄数据,并考虑滑动历史,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将位错-时间两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定量化,限定老虎山断裂45 ka以来平均滑动速率为4.3±0.16 mm·a-1,17ka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0±0.15 mm·a-1,与前人研究得到的狭义海原断裂滑动速率4.5±1.0 mm·a-1基本一致.综合整个海原断裂带滑动速率,本文结果更支持低滑动速率变化趋势,即海原断裂带整体滑动速率趋于稳定,向东至六盘山断裂,滑动速率开始降低,推测海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在尾端主要为马东山—六盘山隆起所吸收.结合老虎山断裂历史地震资料和深部锁闭浅部蠕滑的动力学特征,推测老虎山断裂具备与相邻断裂一起触发强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贾晋康 《四川地震》1996,(4):96-101
活动断裂滑动位移势和滑动速率是评价断裂活动程度和估计强震复发周期的两个重要。客观合理地认识它们,对地震预报研究将是十分有益。为缩短断层研究方法在地震职的时间尺度,本文在评价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估计这两个参量的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岷江都江堰—汶川段晚第四纪阶地面的变形量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滑动速率。岷江及其支流发育3级晚第四纪河流阶地,阶地面的年龄分别约为10,20,50kaBP。阶地纵剖面在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处有明显的垂直变形。断裂活动具有间歇性特点,晚第四纪以来有过3期活动,其起始时间分别为50,20,10kaBP。依据各级阶地面年龄和变形量估算的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晚第四纪逆冲滑动速率分别为0.5,0.6~0.3,0.2mm/a;据阶地走滑位错估算的茂汶-汶川断裂和北川-映秀断裂的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均约为1mm/a。现代河床之下发育很厚的河流堆积物表明,龙门山的构造抬升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全新世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的实际野外测量,获得了该段上的1组断裂位错实测数据和14C及TL测年样品。通过室内分析研究,发现大体以阿尼玛卿山玛积主峰为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可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2个在几何上不连续的段落,花石峡段的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115±11)mm/a明显高于玛沁段(70±06)mm/a。此外,由于断裂而引起的断裂两侧的差异垂直隆升速率,花石峡段自4kaBP以来约为(21±03)mm/a,玛沁段自10kaBP以来约为055mm/a。这种差异垂直隆升速率的明显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不同段落上活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内全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的晚第四纪平均滑动速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凉山断裂带呈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展布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东侧的大凉山腹地,是一条连接鲜水河、小江断裂的贯通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约280km。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带由海棠-越西、普雄河、布拖及交际河四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在3mm/a左右。  相似文献   

8.
柴天俊  杨继武 《地震研究》1994,17(4):377-382
本文根据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结合新地层年代测定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显微形貌结构分析,对玉川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危险度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该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顾倾滑活动,平均滑动速率5毫米/年,属A级活断层的Ⅱ-Ⅲ强活动度-中强活动度。逼近时间T>200年,属高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 2012 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估算了断层深部滑动速率。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清晰展示了沂沭断裂带南北两段及东西两侧地震活动的显著差异,在研究时段内,6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沂沭带东侧的两条断裂上,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吻合。根据波形意义上相似地震(cc≥0.8)的定义,识别出了沂沭断裂带及其周缘相似地震共50例,组成相似地震对和多重相似地震对共19组,相似地震对的复发间隔较为随机,从数小时到数百天不等。通过对相似地震对震源位置- -致性的强约束后,基于1组重复地震估算出安丘-莒县断裂在地表以下5.9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2.19mm/a,与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其强震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光勋 《中国地震》1996,12(2):119-126
本文在简述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与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该活动断裂带的展布,几何结构,第四纪运动和强震活动等特征,指出,这是一条具有长期演化历史,深部构造背景和第四纪乃至全新强烈活动的断裂带。因而在我国大地构造演化,尤其在青藏高原隆起形成,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还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条主要的强震活动构造带,根据现代强震活动记录和在全带新发现的多期全新世古地震及其地表破裂带,分析了大震在断裂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的CCD数据,对新疆东天山巴里坤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针对CBERS-02的CCD数据特点和地震应用的需求对遥感数据中有关洪积扇期次、断层和阶地的信息进行了增强,在对这些增强信息判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巴里坤断裂带分为东(东盐池-巴里坤断裂带)、西(西盐池-东盐池断裂带)两段,根据对每段断裂带微地貌的遥感解译划分了各段的次级断裂.结果表明,CBERS-02的CCD数据能够应用于地震活断层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By analyzing GPS, leveling and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Minle, Huazangsi and Shagouhe profiles across the Qilian Mountain-Haiyuan fault during 2005~2009, the changes of these data and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aults in different time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ma-Erbo, Maomaoshan, Zhunglanghe and Haiyuan faults have been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mobile gravity data i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 the gravity cha...  相似文献   

15.
甘肃祁连山主动源重复探测激发源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祁连山西流水水库,2015年7月9日各系统开始正式运行,11月10日完成了为期40天的连续激发实验。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气枪震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整个观测系统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震源激发的信号。祁连山主动源项目建设取得的结果可为主动源探测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借鉴,不断取得的观测数据为跟踪了解祁连山地区的深部结构时空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蔡瑶瑶  张军龙 《地震》2018,38(3):58-65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 构成了巴颜喀拉块体的北边界。 根据阿尼玛卿山两侧滑动速率和历史地震的差异, 将断裂带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滑动速率由西向东递减, 近百年的历史地震产生的破裂基本覆盖了西部和东部的一部分。 随着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的持续发生, 作为块体北边界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地震空区及地震潜势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近些年通过对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序列数据, 为评价断裂带未来百年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利用NB模型中的对数正态分布方法, 得到了东昆仑断裂带在未来100 a的发震概率, 研究表明, 东部(玛曲段)发震概率相对较高, 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北天山西段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新活动特征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是位于北天山西段再生造山带北缘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是本次新发现和确定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4条断层斜列组合而成,单条断层长度为9~13 km,在晚更新世~全新世仍在强烈活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3~4 m,垂直活动速率为0.23~0.33 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0.5~0.8 m;中段断层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地貌,形成多级断层陡坎和长约8~10 km的地震形变带,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5 mm/a;西段自晚更新以来无活动显示。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蔡瑶瑶  张军龙 《地震》2019,39(1):20-28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长约170km,与岷山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构造边界,中部与岷江断裂、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交会,构成岷山隆起的地貌边界。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构造地貌调查,确定了断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层,并利用断层走向弯曲和活动性、阶区等标志将塔藏断裂分为三段。西段为罗叉段,总体走向NWW,西侧与玛曲断裂形成左行左阶拉分区,东侧在下黄寨村走向顺时针偏转至东北村段。中段为东北村段,总体走向NW,东侧在九寨沟口附近走向逆时针偏转至马家磨段。东段为马家磨段,总体走向NWW,西侧隔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与中段相接。东北村段以岷江断裂斜交点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段,马家磨段以阶区为界划分为扎如次段、唐寨次段、勿角次段。罗叉段和马家磨段的地震离逝时间较近,东北村段相对较远。断裂带整体呈反"S"形,自西向东滑动速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大部分水平变形转化为垂向的岷山隆升。结合不同段上的滑动速率,发现东昆仑断裂东段滑动速率呈梯度下降特征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断层弯曲的几何特征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产GF-2和ZY-3卫星数据, 以海原断裂带哈思山南麓断裂为例, 应用目视综合解译、 三维立体解译, 结合野外验证, 定量分析国产高分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GF-2融合影像展示了清晰的断层陡坎、 冲沟左旋断错及同震破裂等现象, 依据解译结果哈思山南麓断裂可分为正走滑型的荒凉滩—沙葱沟段、 左旋走滑型的沙葱沟—黄河段以及以左旋运动为主黄河—沈家庄段。 沿断裂带进行的1∶50000遥感解译工作在地层边界、 构造微地貌细节信息提取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解译得到的最小左旋水平位移量4.3 m, 反映1920年海原地震的水平同震位移量, 而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333.5 m, 则反映该段晚第四纪的持续运动。 研究表明, 海量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中国西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可替代国外同等分辨率的数据,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