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简要介绍了属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海洋PAGES研究中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国际海洋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已经开展许多研究项目,诸如“海洋全球变化合作研究计划(IMAGES)”,“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旨在通过对海洋表面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作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历史,海洋地质在研究古气候,古水温,海洋与陆地气候联系,环境重建,陆海相互作用等方面举足轻重,同时地质学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发起的2000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日在兰州召开。出席会议的17位专家分另IJ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气象局等10个单位。会议首先由发起和组织者施雅风院士讲述了2000年来气候变化在古全球变化(PAGES)中的重要性,并转达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主持者叶…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共同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和EGU共同资助的“第三届亚历山大.冯.洪堡国际会议:东亚季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于200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和学生约130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有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安芷生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仲礼院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EGU名誉主席Andre Berger,EGU创办主席Peter Fabian,PAGES国际…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当前地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其核心项目“古全球变化(PAGES)”的主要目标是研究过去的全球变化问题。而PANASH计划(南北半球古气候计划)是当前PAGES活动的焦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个PEP(极地—赤道—极地)大断面,建立气候变化的序列和相位关系。文章对PANASH及其三个PEP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我国是PEP-Ⅱ断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方面研究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PEP-Ⅱ的工作。组织好该方面的研究是我们重要的国际科学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林景星教授的英文著作QuaternaryEnvironmentintheEasternChina(《中国东部的第四纪环境》)一书出版于1996年。当时我为之所作的前言中曾说,这一工作不仅为我们了解西太平洋及欧亚中部环境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是我国学者对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古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重要贡献。现在再次阅读林景星教授的这部著作,深感它不仅为PAGES所提倡的对过去15~25万年和过去2000年两个时间序列的环境变化,通过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论据,而且也是一本试图与国际环境科学研究前沿接轨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研究计划"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研究计划研究表明:与过去的3亿年相比,目前全球海洋的酸化速度正在加快。该成果的论文《海洋酸化的地理编录》发表在《科学》201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文献档案中的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的历史文献记录是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古全球变化(PAGES)研究计划的目标时段——近2000年(人文记录和自然记录并存的时段)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介绍了我国古文献中的古气候、古环境记录的概况和各项记录如水、旱、雨、雪等的数量统计,综述了这些记录被用于重建定量的气候序列、绘制历史气候复原图、编制古环境事件年表、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信息诸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研究》2007,27(2):303-304
“国际古海洋学大会”是国际古海洋学界每3年一届的学术交流大会,代表国际古海洋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会议自开始举办以来,除第七届(2001年)在日本举办以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古海洋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国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十分活跃的地位。经我国古海洋学家的积极争取,第九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将于2007年9月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国内外专家约700人出席。会议组织委员会诚挚邀请国内有关古海洋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参加。时间:2007年9月3~7日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5):329-330
“国际古海洋学大会”是国际古海洋学界每3年一届的学术交流大会,代表国际古海洋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会议自开始举办以来,除第7届(2001年)在日本举办以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古海洋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国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也是整个全球变化的研究核心领域之一。该计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球变化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学者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绩。按照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未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命元素的代谢及其耦合机制研究;(2)全球变化敏感区域或重要样带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3)我国的C、N、P、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研究;(4)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植被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玛珥湖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认识到古气候变化除轨道尺度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之外还存在年代际-千年尺度的高频变化和突变事件。要认知这些变化,古气候记录的时间分辨率要达到"年-年代际"。因此,寻求时间跨度长、连续性好、信息丰富的高分辨率记录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玛珥湖为火山射汽喷发形成的封闭湖泊,由于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及水文背景,使其能够提供数万年乃至几十万年连续稳定的沉积记录,是高分辨率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玛珥湖得天独厚,从热带到寒温带均有分布,为系统研究中国不同气候区各种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了理想材料。本文基于中国玛珥湖的分布及沉积特征,探讨玛珥湖沉积记录能够为古全球变化研究做出怎样的贡献,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轨道尺度上,精确定位现代气候在地质历史中的位置是未来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我国热带地区玛珥湖沉积物跨越了至少4个冰期-间冰期旋回,能够为理解冰期驱动机制、下一次冰期来临、高低纬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多学科数据;(2)千年尺度古气候变化,其成因可能源于不同的动力学机制,是气候系统对各种外部和内部驱动因子响应的结果,因此千年震荡可能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集成不同气候带的玛珥湖沉积记录将为理解千年震荡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做出贡献;(3)年-年代际气候变化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基础,PAGES、IPCC以及PAGES-Asia 2K均将过去2千年来气候变化作为预测未来几十年至百年尺度上重大全球变化的背景,并为此构建全球数据体系,玛珥湖沉积特别是纹层沉积记录能够填补某些地区高分辨率数据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是当前地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其核心项目“古全球变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的全球变化问题。而PANASH计划是当前PAGES活动的焦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个PEP大断面,建立气候变化的序列和相位关系。文章对PANASH及其三个PEP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俊勇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53-1058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于2005年8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凯尔斯(Cairns)召开。会议名称为“动力行星2005”(Dynamic Planet 2005)。会议就有关完善全球和地区性地面坐标参考框架、卫星重力测量在确定地球重力场时空分辨率、开展航空激光和雷达成像及其干涉技术在地形变和灾害监测,以及对大气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开展行星大地测量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26~29日,由"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其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联合组织的"压力下的星球——迈向解决方案的新知识”(Planet Under Pressure2012:NewKnowledge To-wards Solutions)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开放科学会议将于2000年4月13日~17日在挪威卑尔根(Bergen)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GOFS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由IGBP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联合资助。自1989年以来,JGOFS在全球的海盆中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及其它领域的研究活动。随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三维模型的发展,全球海洋通量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从事观测与模拟活动的科学家提供一个出席和探…  相似文献   

17.
蔡炳贵 《第四纪研究》2005,25(6):669-669
2005年8月是古全球变化(PAGES)研究学者们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会聚北京,对目前古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借此机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高分辨率洞穴沉积古气候记录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师范大学等国内从事高分辨率喀斯特气候记录的研究群体,于会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8月14日,代表们参观了北京石花洞,并现场观看了中…  相似文献   

18.
热带西太平洋对现代全球气候系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变异对调节全球气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轨道—亚轨道尺度上暖池对全球古气候的变化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低纬热带西太平洋已成为近十几年来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从表层海水古温度和古生产力记录、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式变化以及暖池强弱变动及其位移等角度梳理了西太平洋暖池区古海洋学研究的现状,综述了目前对暖池区海洋环境演化及其气候效应的已有认识,针对目前暖池区古环境研究的状况探讨了未来工作中应重视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是国际上建立的三个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之一,于1991年正式提出。其主要目标是指定和推进该地区的全球变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研究,加强科学与政府决策过程之间的联系。IAI已确定了七个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IAI的目标与原则、科学议程、结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012+1125-F0002,F0003
2011年7月22~24日,"大尺度地表水热通量观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承办,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GYHY200706046)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