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KH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日~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 61人 ,中国的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  相似文献   

2.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38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 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青藏高原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2000,29(4):326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 Karakoram 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 ,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  相似文献   

5.
陆松年 《华北地质》2001,24(3):192-193
”InternatoinalSymposiumonAssemblyandBreakupofRodinia ,GondwanaandGrowthofAsia” (ISRGA)于 2 0 0 1年 1 0月 2 6— 3 0日在日本大坂市大学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 3 1个国家的 2 3 0多名地质学家 ,约 2 0余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及院校的研究学者和教授也出席了这次亚洲地质界的盛会。Cordani、Condie、Windley、Yoshida、Kroner和JahnB .等一批著名地质学家莅临会议 ,并在会议中作了重要发言。中国…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2000,25(1):43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自1985年召开首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以来,迄今已经在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尼泊尔、美国、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连续召开了14届会议.经我国科学家积极争取,第14届HKT会议组委会于1999年3月27日讨论决定,第15届HKT会议定于2000年4月21~24日在中国成都市举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境内,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块瑰宝.HKT会议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综合学术年会于2 0 0 0年 1 0月 2 1日 - 2 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 683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 ,探讨地球物理在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陈、周济、赵鹏大、殷鸿福、王水、刘振兴、汪集、马在田、马宗晋、许厚泽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作了重要讲话 ,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栗陶生和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校长殷鸿福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这次会议由…  相似文献   

8.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10.
国际数学地质协会 2 0 0 1年会于 2 0 0 1年 9月 6~ 1 2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 Cancun召开。来自 2 5个国家和地区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 ,其中有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Computers & Geosciences》杂志主编 Bon-ham- Carter G F,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副主席Agterberg F P,《Mathematical Geology》杂志主编 Hohn M E,《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杂志主编 Merriam D F等著名数学地质学家。会议提交论文 1 96篇。中国有 5名代表参加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 1名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 1名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3名。今年…  相似文献   

11.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由本会沉积(分)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国外学者与250多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这是国际沉积学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会后组织外国学者赴辽宁、山东、四川、湖南、西藏、贵州与长江三峡地区进行外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13.
6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石炭-二叠系地质大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石炭-二叠系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科学家共15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近100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15.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8月16-20日《第12届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国际会议》(The 12thSymposium of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MTE-12)在沈阳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周忠和院士,国际地科联IGCP-608项目主席、日本茨城大学安藤寿男以及来自18个国家1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化石管理局等领导以及中国古生物学会  相似文献   

17.
1.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与会代表中,除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校、地矿部和国家地震局等系统的知名学者外,还有来自基层生产单位的代表。会议特邀了著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博士和英国学者Menzies博士出席,澳籍华人孙贤沭博士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此外,台湾著名岩石学家陈正宏教授和来自台湾大学的五名年青科学家以及美、英、日、意、墨西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委托 ,由中国水电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等 7单位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2 1~2 4日在昆明市召开。中国地质学术第六届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王思敬院士在开幕词中指出 :这次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工程地质学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根本。工程地质学家任重道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 (IOPC- )于 2 0 0 0年 7月 31日至 8月 3日在秦皇岛国际饭店成功召开。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此类会议。这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主办 ,标志着我国植物学学术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 ,并证明我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有了重要地位。自 30日起 ,操着不同语言 ,有着不同肤色的全球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 1 0多位学者纷纷聚集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代表了英、美、德、法、日、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智利、巴西、南非、挪威、瑞典、俄罗斯、波兰、捷克、罗…  相似文献   

20.
IGCP220项目第2、4组联合会议是有关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及资源评价对比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9日到7月3日期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芬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西兰、瑞士及东道主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85位地质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有色总公司参加会议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