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胶州湾轮渡工程审定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四日至七日在青岛市黄海饭店召开,会议由省计委主持,省交通厅、青岛市政府、交通部青岛港务局等有关部门和参加轮渡工程经济、技术等方面调研工作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轮渡办公室的同志介绍了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国家海洋局一所、海运局筑港工程队、中国造船总公司七○八所、青岛市交通局的工程师分别介绍了与工程有关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渡船及经济分析资料;市规划部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工程海区潮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接着对海域天然工况进行模拟,分析了工程前水域水流特征;最后,对建设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了汽车轮渡进港航道和港区流速分布情况,并对工程引起的粤海铁路轮渡南港进港航道水流条件变化进行了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对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作了初步研究。但有关胶州湾沉积物的矿物学和有机质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对该湾表层沉积物的矿物学和有机碳、三氧化硫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臣 《海岸工程》2014,(3):17-25
采用Delf t3D软件建立了琼州海峡汽车轮渡改扩建工程海区风浪、潮流和泥沙耦合计算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潮位、流速、含沙量和地形变化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在数值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后,首先对潮流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工程前后工程海域含沙量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工程区域地形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拟建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本文通过对海峡南岸新海湾轮渡港址附近自然条件、岸滩演变和输沙特征的分析研究,对不同类型港区布置方案港内开挖区和航道的淤积强度、淤积量等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防护建筑物的有效拦沙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和计算,提出了港区类型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戚立心 《海岸工程》1995,14(4):43-50
海上火车轮渡是海峡间,陆岛间及岛屿间铁路线连接环节,经轮渡衔接可以减少客,货换装,节省绕行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在北欧已由百余年成功的经验和历史。我国海上火车轮渡的这议始于本世纪60年代,但由于经济技术发展较慢,直到90年代初欺才有人提出研究。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8.
赵瑞芬 《海岸工程》1999,18(4):59-63
以长岛港轮渡码头装卸工艺设计为例,介绍轮渡码头装卸工艺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钦臣  涂仁亮 《海洋学报》1982,4(4):473-482
关于胶州湾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迄今未有报道,本文拟做一尝试.文中揭示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对部分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比分析了胶州湾同其它海湾沉积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在胶州湾采集柱状岩芯并对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沉积物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分异.从平面分布上看,由南往北表层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粗,分选变差;粉砂含量逐渐减少,砂含量逐渐增加.粒径趋势分析亦显示了胶州湾内沉积物输运的空间分异特征:内湾西北部浅水区的沉积物存在向南偏东方向的净输运,外湾浅水区沉积物则向黄岛前湾内运移,与10 a前的沉积物运移趋势基本一致;青岛近岸海域沉积物沿沧口水道向湾顶输运.从垂向上看,柱状岩芯的沉积层具有互层层理和多个粒级的环境敏感组分,并且早期(底部)的沉积物颗粒偏粗.根据本文柱状岩芯的210Pb测年结果并与10 a或数十年前的分析数据相比,胶州湾的平均沉积速率有所降低.胶州湾柱状岩芯呈现出的平面与垂向上的时空分异特征不但与局地的水动力变化、沉积物输运有关,还与物源供应、沉积环境的演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在原位温度和溶氧条件下测定了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并探讨了相关环境因子对界面交换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表现为从沉积物向水体释放,其交换速率在947~4 889 μmol/(m2·d)范围内,平均速率为1 819 μmol/(m2·d)。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Chl a)和总有机碳(TOC)是影响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交换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表层沉积物的含水率(φ)、生源硅(BSi)和粘土含量以及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DSi)对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也有重要影响。由此可推知,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主要受生物活动和溶解-扩散双重过程调控,而表层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体中DSi对胶州湾硅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 g/m3,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已转变为2000年之后春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夏季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9、2010年胶州湾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的逐月调查资料,分析了半球美螅水母数量周年变动;并结合实验测定的摄食率,估算了其对胶州湾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2009、2010年半球美螅水母丰度,以及该种对浮游动物生物量摄食压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009年5、6月,2010年6月分别为该种的数量高峰期,成为胶州湾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丰度分别为34.5、41.3、45.3ind/m3,分别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74.0%、95.2%、48.8%。其对浮游动物生物量日摄食压力分别为0—28.08%、0—74.99%、0—105.96%。2009年5、6月该种在湾口、湾外附近以及湾中心均出现了密集区;其中,6月份,D6站位半球美螅水母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日摄食压力高达74.99%;2010年6月,该种在湾西附近出现了密集区,其中C1站位该种对浮游动物生物量日摄食压力高达105.96%;严重影响了胶州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2009、2010年其它月份该种丰度显著降低,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胶州湾沉积性污染已成为黄、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忧患。文以莱州湾及胶州湾水体交换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化为背景,提出开凿胶莱人工海河工程的战略构想,通过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以达到加快两湾水体循环、改善渤海和黄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兼有航运、旅游、生态、城市及经济开发之利。对工程建设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胶州湾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沉积物、水动力、泥沙运动方面的区域背景及近年来淤积情况,分析海上新城的建筑方式,参考青岛海洋规划方案和经济技术能力,提出桩基式海上新城的构想。运用经验公式对桩基的冲刷深度和范围进行预测,讨论了桩基式海上新城构思对胶州湾淤积现状的改变和对青岛市发展的影响,认为青岛胶州湾建造桩基式海上新城是未来海洋利用和未来新兴城市的发展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在胶州湾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Zooscan扫描技术与ZooProcess分析与图像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胶州湾浮游动物图像自动识别的研究。通过对胶州湾2009年浮游动物样品进行标准化扫描,随机选取不同类群的浮游动物图像,建立胶州湾浮游动物图像培训数据库并进行性能验证,表明对胶州湾绝大部分类群,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且误判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17.
林一平 《海洋信息》1994,(2):12-12,16
火车轮渡作为历史悠久的专用船舶,在两岸建有铁路尚无大桥,同时又需贯通的情况下,仍不失为理想的水陆客/货联运工具。世界上最早的火车轮渡于1855年诞生在美国,经过近140年发展,现已普及到20多个国家,并在70余条航线上得到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潮流数值模型中,采取了如下办法表示桥墩:桥墩造成的截水面积通过减小水深来实现,桥墩的阻尼通过增加底摩擦实现。根据以上水深处理和水力学实验给出的阻尼系数,在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预测了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水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萃取液加入乙酸和氧化铬,在100℃下回流30min,再用正己烷萃取,干燥,浓缩,定容后进行色谱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该法已用于青岛胶州湾海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在原位温度和溶氧条件下,研究了夏、冬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无机氮(DIN)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夏、冬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DIN主要以NO_3-N和NH_4-N的形态进行交换,夏季胶州湾沉积物表现为水体DIN的源,其交换通量为1.64×10~9 mmol/d,可以提供维持初级生产力所需氮的39.3%;而冬季沉积物表现为DIN的汇,其交换通量为–2.12×10~8 mmol/d。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研究界面不同形态DIN交换速率和底层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DIN的交换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底栖藻类的同化作用和扩散过程共同调控,而冬季则主要受内源有机质的矿化、底栖藻类的同化作用、吸附-解吸和扩散过程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