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地震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有感区地动位移和震级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利用Ⅳ度有感区等效圆半径估算宏观震级的方法,初步解释了它的物理基础。同极震区烈度估算震级的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提高历史地震震级厘定的置信度。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级试算的结果表明,现行历史地震目录中强震震级值可能存在偏高估计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21日03时18分03.7秒,石棉县发生一次ML4.3级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9°05′、东经102°12′,即安顺乡麂子坪南西侧。经现场实地考察确定宏观震中位于麂子坪南—紫马之间的山区地带,宏观震中烈度为Ⅳ度强(Ⅳ ),其震中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Ⅳ度区面积约为2 000平方千米;此次地震有感区范围广泛,北至泸定、天全等县,南到冕宁、越西,西达九龙东至汉源县乌斯河镇等地,有感区面积约20 000平方千米。经调查,地震没有造成人员、牲畜等的伤亡,震害地区内个别房屋的屋瓦出现梭动。  相似文献   

3.
1986年6月13日06时19分50秒及20分32秒,在乌鲁木齐市西南近郊区,分别发生了5.1级及4.9级中强地震。微观震中为东经87°24′,北纬43°44′。震源深度为20.7公里。震中烈度为Ⅵ度,震中区有轻微破坏。位于Ⅳ度和Ⅴ度烈度区的乌鲁木齐市强烈有感。  相似文献   

4.
隆尧临城间4.7级地震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2 0 0 2年 4月 2 2日 3时 34分 ,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 4 .7级地震。经考察 ,此次宏观震中为北纬 37.37°,东经 1 1 4.55°,位于冯村、清修之间。这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 V度 ,震源深度约 1 0 km。1 地震的宏观烈度这次地震发生在 1 96 6年邢台 7.2级地震的老震区附近 ,有感范围较广 ,东到衡水市图 1 地震有感范围及震区构造区、冀州、安平 ,南到魏县、磁县、河南安阳市部分地区 ,西到山西阳泉 ,北到定州、唐县、曲阳、清苑、保定市区 (图1 )。1 .1 烈度划分的原则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相似文献   

5.
1981年2月23日和28日,在洪雅和峨眉交介的高庙、吴河一带先后发生了两次4.2级地震。震中区强烈有感,部分房屋有梭瓦掉瓦现现,少数砖石结构房屋出现裂缝,其综合烈度为五度,个别地方达到五度强;有感半径50~70公里。地震前,地区地震部门作过较好的估计,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作过报告。提出“地震若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18日17时53分,宝兴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微观震中北纬30°05′,东经102°42′。据考察确定,这次4.2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宝兴县城西北18公里,即宝兴县陇东公社先锋大队一带。震中烈度Ⅴ度强,Ⅴ度区长轴呈NE45°方向展布,长约为9公里,短轴长5公里,Ⅴ度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宽,北至小金  相似文献   

7.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级达714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Ⅸ~Ⅹ度,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北区的143年地震震中位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震级达712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Ⅹ度,推测其发震构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东端的主干活动断裂之一。  相似文献   

8.
邓家桥水库为一石砌内拱滚水坝小水库。坝高13米,回水1.5公里,库容35万立方米。1979年该水库竣工蓄水,次年6月库满发电,7月31日第一次库满漫过坝顶,8月1日发生1.9(M_L)级地震。震中区烈度Ⅳ度,有感面积11平方公里,等震线长轴呈北东向(刘忠书等,1981,地壳形变与地震,2期)。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1月9日02时01分,河北省邢台老震区的宁晋—隆尧一带发生了一次6.0级强余震,震中位置37°30′N,115°05′E,震中烈度6度,震源深度29公里。震中区宁晋—隆尧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前断裂带向东错动的地段——冀中拗陷地热异常区的西南端。这次地震是1966年邢台地震发震构造再次活动的结果,其特点是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广。  相似文献   

11.
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赵县地震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弄清元大德七年癸卯八月六日(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赵县大地震的情况,于1967年7月至1967年11月作了2次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叙述了此次地震的概况,分别对Ⅹ度、Ⅸ度、Ⅷ度、Ⅶ度烈度区的范围、自然概况、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了描述,对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示意图。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山西洪洞—赵城一带,震中烈度为Ⅹ度,震源深度为8km。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整理了1966年以来震级大于等于6.5的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资料,通过分析历史震例数据将6.5—7.9级地震的Ⅷ度及以上烈度区和8级及以上地震的Ⅸ度及以上烈度区定义为高烈度区。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高烈度区的分布特点,并给出了不同类型地震震级与高烈度区长短轴之间的拟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走滑型地震高烈度区分布基本为比较对称的椭圆,这可能与走滑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有关;(2)倾滑型地震高烈度区分布不一定对称,具体分布受断层两侧以及断层本身介质的物理性质影响;(3)褶皱类型地震的高烈度区分布特点要根据地震的断层位错和地震时褶皱隆起两方面的信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月13日23时,山西省太谷县东部阳邑公社一带发生4·2(Ms)地震.省地震局、太谷县科委、太谷县地震办公室共同进行了宏观考察.先后对太谷县大部地区及榆次、祁县、清徐、榆社等县的部分地区,进行了烈度评定和宏观异常调查,并了解了有感范围.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广,震中烈度为五度强.震时震中区人们普遍感觉强烈,个别房屋有破坏现象.但震区人畜均无因建筑物倒塌而伤亡.震前震中区及邻近地区有一部分宏观异常存在.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7日山西运城出现了一次震群活动.至1987年2月1日共发生地震801次.最大地震为4.7(M_L),位于东经111°03′、北纬35°11.5′,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度达5度强.由于运城震群的震源较浅,3.0级以上地震在震区普遍有感,甚至2.0级左右或2.0至2.9级间的地震也不同程度地有感.因此,这次震群活动对当地群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宁河地震序列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天津宁河地震序列的发生, 使天津市大部分地区明显有感, 震中烈度Ⅴ度。 分析结果表明, 宁河地震序列从空间、 时间、 强度分布等方面均具有震群性质的基本特征, 但余震贫乏、 序列的频度和强度衰减快,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震群; 宁河地震序列发生的位置靠近唐山余震区的西南端, 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特征; 3次4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不一致, 可能与震源区构造复杂有关, 是震源区调整让位的一种表现形式, 说明震源区应力仍在调整中。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2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甘亭镇发生了ML5.0地震,地震发生后,由中国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联合组成的现场工作队,对这次地震进行了科学考察,经调查,宏观震中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北羊獬与南羊獬一带,截止到2003年12月1日共记录到余震44次,认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罗云山断裂,该地震区共划为Ⅳ,Ⅴ,Ⅵ三个烈度区,Ⅵ度区走向北北东,面积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4.94万元。  相似文献   

18.
1982年4月3日17时52分平遥县沿村堡公社一带,接连发生了三次有感地震,最大震级为3.2(Ms),基本参数如下表: 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赶到现场和平遥县地震局共同对该县的12个公社和震中区的25个村进行了重点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有感范围不大,但给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并不亚于1982年1月13日太谷县阳邑4.2(Ms)级地震。遭受破坏的主要有沿村堡、朱坑、岳壁三个公社的十四个大队。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标准结合本次地震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地震最高烈度可达VI~((一))度,经调查所圈定的VI~((一))、V等震线与有感范围均呈椭圆形。其中VI~((一))度区长轴呈NE25°走向,V度区和有感区都限于平遥县境内,长轴均呈NE48°走向(见图1)。  相似文献   

19.
汶川M_S 8.0特大地震破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现场考察认为:极震区烈度为Ⅺ度,表现为强烈的带状分布,且破坏很重,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非常快;Ⅹ度区和Ⅸ度区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极窄,Ⅹ度区和Ⅸ度区偏小;烈度在断层两侧迅速衰减,但Ⅵ度、Ⅶ度区的影响范围非常大,Ⅵ度区的影响范围约24万km2。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南部破坏范围在Ⅵ度区远大于北部地区。在不同烈度区均出现了大量的烈度异常点。对各类建(构)筑物、地貌、地形的破坏类型、破坏方式均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境内1976年以来仪器记录到的新有地震一般的ML1.0~4.3小震,在这些小震中约1/9的地震有感,ML≥2.5小震的1/3有感,ML≥3.5级地震全部有感。有感小震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与吉林省现今中小震空间分布有大致相同的格架,与发震构造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地震听到了地声,震级小烈度值偏大,有感小震在极震区造成一定的震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