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汀竹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初探陈雪梅(长汀县第一中学)竹类资源是山区的“红色金库”,它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既是用材林,又是经济林,它还具有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功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长汀县地处闽西,是山区县分,山地面积广大。贫因山...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我国林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林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与大林业比较,经济林具有技术性较强、经营集约程度较高、产品商品率高、收入高;一年栽培,多年连续受益等特点。同时由于在经营过程中,人为干预较多,因而对环境影响大。山区林业综合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论述了北京市山区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着重分析了水,热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对山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与限制因素。在揭示山区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山区扶贫,加快山区建设步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等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区气候的立体性与农林牧的分层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菱 《地理研究》1997,16(4):96-103
对华北山区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推算的基础上,计算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垂直分布,结合山区开发对象或作物的生物学指标,建立单因子和综合因子分层开发模式。华北山区分层种植模式一般分3~4层:1~2层(下中层)为农粮层,3~4层(中上层)为经济林和用材林层。山区综合开发利用方向是巩固下层,保护上层,重点开发利用中层的立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丹东地区板栗栽培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 ,现有栗树 8.2万公顷 ,年产量 2 5 0 0万公斤。全省板栗产量和面积的 90 %集中在丹东 ,其中 ,宽甸县被列为全国板栗基地县 ,2 0 0 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 ;凤城市被列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 ;东港市被列为全省板栗基地县。近年来 ,丹东市政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提出了建设“山上丹东”的宏伟蓝图。经过广大栗农的辛勤耕耘 ,板栗生产已经成为“山上丹东”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 示范推广 ,提高板栗生产水平为了搞好板栗生产 ,在省林业厅领…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东部山区蚂蚁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吉林东部山区蚂蚁资源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计有蚂蚁2亚科、6属、11种.在山区不同的生境,蚂蚁种类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论述了蚂蚁的营养成分和食用、药用价值.根据吉林东部山区蚂蚁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区工业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资源可分为工业资源与通用资源两大类。通过科学考察与系统分析可知,山区工业资源既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人才社会资源贫乏的劣势,呈现出人与砂相协调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国山区工业开发首先应夯实人才社会资源开发,才能使自然资源开发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30年来我所在山区开发研究方面承担过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著200多种.研究领域有: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农业发展布局,山区资源条件评价及开发潜力,山区城镇和工业发展布局,山区人口的就业、移民和人口容量等.前两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迁西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新正  朱坦  徐鹤  白宇  林琳 《山地学报》2002,20(3):348-353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划分可指导人类活动的方式和强度,对山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迁西县山区为例,论述了选取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的主要原则,探讨了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级与赋值量化,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经过综合评判,把迁西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为强度脆弱和中度脆弱,再进一步细分为强2脆弱、强3脆弱、中1脆弱、中2脆弱和中3脆弱,并进行了脆弱区划分。针对各脆弱区的特点,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利用和责无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规划与山区发展李阳成(福建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山区各县(市)在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发展的辐射影响下,凭借山区自身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山区自身的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2.
《山地学报》2001,19(1):8-8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5%以上,耕地占53%,县(市)占71%,人口占55%,全国约70%的人口生计依赖山区的资源。我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90%以上的国境线位于山区。山区提供了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孕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低,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较平原地区和大中城市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13.
天目山山区笋竹资源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有着丰富的笋竹资源,开发这一资源优势,条件优异,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在南方竹类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分布集中,优势突出,笋竹品种多,品质优异,因此有条件进行规模性开发。但从目前笋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着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开发,原始,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当前亟待加强笋竹资源开发的研究,研制新的笋产品,提高竹笋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山区聚落与水土保持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 《山地学报》2007,25(4):455-460
运用地理学、生态学和物理学的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对长江上游山区聚落形成的环境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山区聚落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1.山区聚落场所地处山体的自然截流部位,山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人类聚落对山地坡面过程中水、土资源截流效果的指示器,截留的规模决定聚落规模;2.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完整的截流或节流体系,水土保持的本质就是对山地坡面过程截留;3.通过水土保持,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水土保持是山区聚落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链接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纽带,沟通人文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抱犊崮山区土地面积1018km ̄2,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计有主要景点16个。分属4个景区,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又处于生物区系交替带上,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时间序列由6500aBP的大汶口文化至今,特色鲜明,欲本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原则,加以开发建设,以发展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秦作栋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5,15(3):244-251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组合特征,对全区荒漠化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地荒漠化是困扰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邓伟 《地理研究》2010,29(6):959-969
承载力是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量。本文辨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内涵差异,回顾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历程,探讨了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山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仍显不足,其系统性有待于深化。主要问题在于: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仍待继续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足,影响理论发展;多于静态评价分析,少于动态预测研究;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套用平原研究模式,未充分贴合山区自身特点。基于前瞻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深入探索其定量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充分重视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所具有的"国家性"特征,深刻认识山区少数民族文化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更好地把握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从而使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山区资源开发的互补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对山区资源进行重新分类及相对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山区资源的“山区资源开发互补转换理论”.  相似文献   

19.
湘西自治州,属武陵山区,共有荒山78.3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7%,以往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对策是:大量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营造水源涵养林和薪炭林,实行林牧结合,提高山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山区风能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风能资源丰富,观测资料匮乏;山区风能资源分布复杂,监测难度大,评价要求高.山区风电开发的不利条件主要有:地形多样,地质复杂,风场分布离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气候复杂,建设要求高等;有利条件主要有:山区风能资源丰富、季节分布合理、开发利用价值高,国家政策支持、风电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积极性高,风电开发耕地占用少、移民少、环境影响小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风能资源监测,开展精细化的风能资源分布规律研究,研制适合山区特点的风力发电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加强山区风电开发各个环节的科学研究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