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被认为是未来的潜势作物,其野生近缘种表型和遗传变异丰富,对沙蓬驯化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沙蓬属(Agriophyllum)5个物种的分布点数据和9种环境变量数据,模拟沙蓬属当前及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70s)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采用刀切法筛选关键环境因子,kuenm数据包优化模型参数,最后预测分析了未来沙蓬属物种适生区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沙蓬属潜在分布的精度高,AUC值为0.957±0.006,当前总适生区的面积为1 731.50万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462.35万km^(2),沙蓬属可广泛分布在亚洲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2)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沙蓬属潜在适生区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张的趋势;(3)温度是影响沙蓬属物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桃-阿海子)是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暨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干涸10余年后,在各方的协调努力下,引黄济湖工程于2018年5月中旬正式开通放水。至8月下旬,在桃-阿海子栖居的水鸟总量近1万只,其中白鹭和普通翠鸟为桃-阿海子的鸟种新纪录,灰雁、赤嘴潜鸭、白骨顶为繁殖新纪录,秋季桃-阿海子栖居的水鸟总量逾2万只。补水使冬季上冻前桃-阿海子拥有面积超过5km^2的明水水面和大于2km^2且发育良好的芦苇沼泽。另外,在桃-阿海子天然注入河上游附近,由于采矿区地表沉降,出现一处面积约0.6km^2的水塘,夏季吸引了20余种水鸟栖居,其中7种水鸟有见繁殖。  相似文献   

3.
界定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冻融侵蚀区的界定是目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和前人相关成果,该文提出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进行界定,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规律。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广,占西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5.3%;2)雅江南北冻融侵蚀区分布差异明显,雅江以北分布范围广,雅江以南范围小;3)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冻融侵蚀区集中分布在那曲和阿里地区;4)冻融侵蚀是那曲、阿里、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区(市)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4.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 相关分析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4  
在构筑1:50万贵州岩溶地区岩石组合类型分布图的基础上,以GIS为分析手段,对贵州省石漠化分布图和地层岩性图进行了空间分析,探讨了各类岩性与不同级别石漠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石漠化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纯质碳酸盐岩地区,尤其是纯质灰岩地区;中度石漠化在白云岩组合中的比例较灰岩组合中高;轻度石漠化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夹层和互层中分布较广;石漠化与纯碳酸盐岩相关关系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共性与特点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在比较土壤侵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对这些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的共性与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黄土高原各典型地区主要侵蚀类型为水蚀及重力侵蚀;主要侵蚀发生时间为汛期;主要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为具有垂直分带性;3、绥德地区侵蚀产沙强烈,天水地区侵蚀相对轻微,安塞地区各种侵蚀特征典型。西峰地区土壤侵蚀特殊。  相似文献   

6.
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其地形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封志明  刘晓娜  姜鲁光  李鹏 《地理学报》2013,68(10):1432-1446
橡胶林地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橡胶种植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实地研究了中老缅交界地区1980-2010 年的橡胶林地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橡胶林地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结果表明:(1) 2010 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面积为60.14 万hm2,占土地面积的8.17%,是研究区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就林地结构来看,橡胶成林(≥10 年) 与橡胶幼林(<10 年) 之比大体是5:7,近10 年来橡胶林地扩展迅速。(2) 1980-2010 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已由最初的7.05 万hm2增加到60.14 万hm2,扩展近9 倍,橡胶林地扩张显著。橡胶林地已呈现由集中至分散、由边境向国外,“以景洪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域扩展特征。(3) 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受地形因素制约,橡胶林地4/5 以上集中在600~1000 m适宜区间,很少超过1200 m;近2/3 集中分布在8°~25°的坡地,极少或很少分布在超过35°的急陡坡;主要分布在南坡和东坡,北坡和西坡相对较少,橡胶种植强度也呈现相同规律。(4) 橡胶林地国别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境内橡胶林地在向高海拔、陡坡地扩展,老缅境内具有较大地形适宜空间,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跨境发展。(5) 中老缅交界地区的橡胶种植必将由中国向老挝和缅甸跨境发展,老挝和缅甸境内,特别是近中国边境地区的橡胶林地持续扩张已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1):F0003-F0003
新疆现有湿地148万hm^2 ,主要为河流,湖泊,沼泽,水库4种类型,分布在塔里木河下游,阿克苏地区和博乐等地区。新疆已建的2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5处是专门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是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上一个水面曾为10 km2的荒漠咸水湖泊,因其在20世纪90年代承载了遗鸥最大繁殖群和大量迁徙过往水禽,于2002年被认定为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随后,干旱少雨加之严重人为干扰使桃—阿海子趋于干涸,遗鸥繁殖群于2004年放弃该地点迁居他地,当地水鸟群落于2005年彻底消失。经历数年全然干涸之后,桃—阿海子干涸湖底发育起碱蓬群落。蓑羽鹤自2011年起在其间营巢繁殖,数量逐年增多,并有蓑羽鹤非繁殖群停歇与栖居。2014年秋,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之泊江海子矿,开始将经沉淀净化处理后的矿井水通过引渠排入桃—阿海子以襄助其湿地生境之恢复。至2017年5月,桃—阿海子东半部沿旧河道生成芦苇沼泽型湿地,其面积已达2 km2,西半部低洼处出现明水面,当年桃—阿海子鼎盛时期的鸟种大部分再现,一些种类再度营巢繁殖;9月中旬,30余种水鸟聚集桃—阿海子,总量近万只,包括苍鹭、普通鸬鹚、鹗等该区域内湿地生境条件下的顶级消费者;至10月下旬,在桃—阿海子停歇的迁徙水鸟总量达2.2万~2.3万只。至此,泊江海子矿经3年之补水努力,使桃—阿海子初步恢复其作为水禽重要栖息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面积多期次的岩浆岩体,构成一条巨大的岩浆岩带。通过对东昆仑近年来获得的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东昆仑印支期岩浆岩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2个形成阶段。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260-230Ma左右,岩性主要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230-195Ma左右,岩性主要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这些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东昆仑地区在印支期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和构造作用过程,早期岩浆岩的形成与东昆仑洋壳大规模俯冲碰撞有关,晚期岩浆岩的形成与东昆仑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北极地区人口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6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北极地区总人口约为1044万.人口密度为0.63人/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以外人口最稀少的地区:(2)在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北极地区近年来人口非但没有增加.而且略有减少。2006年与2001年相比.总人口减少了5.3万左右.主要原因是受俄罗斯北极区域人口减少的影响(减少了约12万),其他国家的北极地区则呈现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加的趋势:(3)北极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或城镇:北极地区首府的人口25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4%;(4)分布在俄罗斯、北美、北欧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人口约为200万.俄罗斯原住民以楚科奇-堪察加语族、阿尔泰语族、乌拉阿尔语族等北方少数民族为主,北美加拿大、美国主要以困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为主.北欧原住民则以萨米人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东寨港海草种类主要有2科2属3种,分别是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以及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卵叶喜盐草与贝克喜盐草为东寨港优势种。东寨港海草资源面积约264.00 hm^2,平均盖度在52.13%,平均密度9901.00株/m^2,平均生物量37.46 g/m^2。东寨港内海草资源处于退化状态,主要受底质类型、水环境、潮汐汊道、渔业活动、陆源污染、非法渔业以及自然因素等影响。通过对东寨港海草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提高公众对潟湖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潟湖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区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地和泥石流,多集中分布在雷波、马边、宜宾、高县、兴文、筠连和古蔺等县境内。 1.滑坡 目前,区内体积达上千万立方米的滑坡只见2处,一为雷波县金沙江左岸的牛滚凼滑坡,另一是猫儿山滑坡;体积100万—500万立方米的滑坡见有5处,如喜捷滑坡、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中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对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植被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植物23种,隶属于11科21属。其中,多数植物种类在样方中的出现频次较低,说明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TWINSPAN结果表明,该地区3个断面19个样地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CCA排序结果同TWINSPAN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一般规律及其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从定量的角度,以CCA排序图直观地揭示了决定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其回归模型分别为:X1=-9.5991L 100.86(R^2=0.6459);X2=1.65W 43.011(R^2=0.7646)。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刻画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7年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同时运用Arc GIS 10. 4软件对该地区客货运量空间分布及重心移动轨迹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在空间分布上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2)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规模空间分布均经历了不均衡→均衡→相对集中→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3)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有重要影响,人口管理制度、人口规模对客运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具有直接影响,而城市产业结构与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则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铁大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动趋势研究-以东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界一直关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解释,如城市地区居住和非居住活动的分布区位和密度,以及它们的空间联系。本文以东京为例,对特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1)人口数量变动及其分布;(2)人口结构变动及其分布、(3)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老挝西部磁铁矿资源丰富,通过对会晒地区的磁铁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控矿机制的研究,认为该区域磁铁矿与矽卡岩分布有关,磁铁矿主要分布于中酸性岩浆与安山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中。  相似文献   

17.
广州租赁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数据,并借助K-means聚类等空间计量方法,解析广州租赁住房空间的格局特征,结果发现:1)租赁住房空间与商品住房空间在中心城区具有明显的东西分离的分布特征,同时租赁住房空间沿交通线分布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几处集中分布的地区;2)广州租赁住房空间分为核心租赁地区、核心自住地区、次级租赁地区、外围租赁地区、低容量自住地区和其他地区6种类型;3)投资性购房热潮、城市发展战略导向与轨道交通建设、郊区化与同城化的共同影响促成了广州租赁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西藏山地半淋溶土壤分布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山地耕型褐土和灰褐土各土壤亚类的对比分析表明,山地褐土和灰褐土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主要土壤类型。其中大骨节病县有3.2万公顷耕种褐土,占全部耕种褐土的89.4%,而非病县仅0.4万公顷,占10.6%;同样,近3.9万公顷的耕种灰褐土分布在病县,占全部耕种灰褐土的97.4%,而非病县仅0.1万公顷,占2.6%。相似的半淋溶耕型土壤环境,雅鲁藏布江南岸多为非病区,北岸多为病区,可能与北岸念青唐古拉山和南岸喜马拉雅山的岩性和成土物质来源差异有关。同时土壤水土流失也可能是影响大骨节病分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病区,而非病区多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及其土壤侵蚀程度的差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一次强沙尘暴爆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发展的耦合了沙尘模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发生在中国北方2006年4月9~11日期间的一次强沙尘暴的爆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际观测相比,RegCM3成功地模拟出了本次沙尘暴爆发区域、天气形势及相应的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布。4月9日6时,沙尘暴首先爆发于塔里木和吐鲁番盆地。受蒙古气旋的影响,24 h后甘肃中部及内蒙古西部地区也开始爆发沙尘暴。源区地面起沙率大于3 mg·m-2·s-1,单位面积上的沙尘载荷量高于3 000 mg/m2。对流层中低层沙尘主要向东输送,可影响我国华北绝大部分地区,本次沙尘暴过程造成中国北方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模拟的AOD分布特征与地面起沙率和载荷量分布特征相对应,并与TOMS 卫星观测的气溶胶指数(AI)的区域和中心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OD分布由西向东呈递减的趋势,且有两个大于2的高值中心,一个位于新疆塔里木、吐鲁番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另一个位于河西走廊和内蒙古交界地区。对比他人研究结果,RegCM3对沙尘的起沙、传输等过程以及AOD的时空分布模拟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物种喜光性划分的热带山地林植物功能群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物种为对光照不同要求,划分海南岛热带林物种为不同喜光性的功能群,应用NMS、非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和多重比较法(Post Hoc Tests)等方法,分别研究各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随热带林不同干扰类型和恢复时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以耐阴性功能群组成为主,主要分布于沟谷和坡地老龄林中,与热带林的恢复时间、土壤石砾含量、pH、全P和速效K成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和土壤有机质成负相关性.(2)喜光性功能群主要存在于次生林中,与干扰类型、土壤速效和全N成负相关性,与采伐强度成正相关性.(3)随着刀耕火种后山地雨林次生林的恢复时间增加,强耐阴性功能群的分布增加,而喜光性功能群的分布则减少.(4)随着人工采伐后山地雨林次生林的恢复时间增加,各功能群的分布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