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4年时间对当地蔬菜生产考察,以及在内蒙古达拉特旗蔬菜试验点工作的基础上,以本区各旗县1995-2010年人口发展状况推测出1995-2010年本区发展蔬菜生产的远景,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今后的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趋势,提出1995年本区发展保护地蔬菜面积,2000年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2010年保护地种植面积,至此可达到国家菜蓝子工程指标,为能顺利达到以上发展指标。本文提出了本区蔬菜生产发展布  相似文献   

2.
在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地壤区为跨世纪重要能源与化工基地时,必须搞好经济建设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为此,当前应做制定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等6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次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在怕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4.
苏人琼  唐青蔚 《自然资源》1995,(5):24-33,16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丰富而水资源短缺是接壤区资源配置的基本点,水是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条件,本文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计算分析后提出,只是提高当地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和充分利用黄河水源,近期能源基地的用水是可以满足的。  相似文献   

5.
晋陕蒙接壤区(简称接壤区)煤炭,电力,天然气的开发规模,不仅取决于资源数量的多少,特别是煤炭的开发规模,还受到需求量,转换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目前,煤炭运输十分紧张,今后10多年交通运输仍然是制约煤炭开发规模的重要因素,煤炭,电力大规模开发刚刚起步建设,天然气勘探已取重大突破,即将进入边勘探,边开发阶段,石油资源量不多,预计今后的发展潜力不会很大,因此,本文在完成对这一地区能源资源评价之后,进一步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铝品需求与晋陕蒙接壤区铝工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铝工业中几种主要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铝工业的发展方向,铝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布局,并就铝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从本区获得的大量环境演变的信息,重建了距今2500多年来降水与植被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环境动态进行了多种途径的监测,根据所得结论,认为,在本区进行环境整治,必须考虑本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并从长远的角度看,要重视自然环境变化对本区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晋陕蒙接壤区基本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21.8%,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7.54%,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基本农田建设,才能保证本区粮食稳产与增产。  相似文献   

9.
楼惠新 《自然资源》1995,(5):58-62,4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资源重点开发区之一,随着区内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内人口将聚增,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转移。人们发展和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研究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整重大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人口和劳动力的历史发展,转移规模及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10.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劳动地域中担负着能源供应基地,铝工业基地和化工基地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能,矿资源的开发,工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工业区的划分和区内工业的合理布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对尽快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促进区内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所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晋陕蒙接壤区林草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颜长珍  吴炳方 《地理科学》2004,24(4):465-471
以晋陕蒙接壤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象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从中提取林草覆盖空间数据.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林草地面积332.19×104hm2,占总面积的56.87%,其中林地占13.72%,草地占86.28%.14年间林草植被净增加了2.29×104hm2,占林草面积的0.69%,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覆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功能趋向衰减.林地被毁、草地开垦和沙漠化是林草覆盖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其新增部分主要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信宝 《中国沙漠》1995,15(3):207-209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冬季风强盛,马兰黄土堆积;全新世以来的间冰期时期,夏季风强盛,降水较丰,侵蚀强烈。晚更新世以来的中国东部海岸线40°N 一带变化最大,同纬度晋陕蒙接壤区是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变化最剧烈的地区,致使该区成为黄土高原沙黄土区中现代降水最多的地区。沙黄土和较多降水的组合,使晋陕蒙接壤区成为黄土高原现代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类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的典型地区,表现出土地退化类型复杂多样,分布重叠。为此,设计了土地退化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本区16个县(旗、市)的土地退化状况和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晋陕蒙接壤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长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县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由“北高南低”演化为“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神木县、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的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显著提升,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兴县、达拉特旗和托克托县的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态势;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是居住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公共服务设施因子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因子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据此提出推进区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演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冲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全国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 由于富足的能矿资源与干旱、风沙、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环境并存, 且呈异向关系, 历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区内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冲突,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对研究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和环境冲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缓解环境冲突,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穆从如  王景华 《地理学报》1995,50(6):534-541
本文对晋陕蒙接壤区三角地带13个市县(旗)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评析,按照21世纪能源供需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该区的环境发展趋势和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作出预测,并提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7.
晋陕蒙接壤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明显,开发规模大,特殊的气候与地质地貌条件使其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兼及社会和生态共同发展,成为制约该区域科学发展的瓶颈。选取该地区典型区域榆林市经济、社会、生态方面22个指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层次分析原理构建区域系统协调评价模型,测算协调发展指数,发现该市的协调度指数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动规律,表现为广义的环境库滋涅茨规律,而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先缓慢后加速上升,影响协调性的关键因素是生态系统发展滞后,促进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晋陕蒙能源区城镇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焱序  吴文恒  温晓金 《地理研究》2013,32(11):2009-2020
研究能源区城镇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能源富集地区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92-2009 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建立晋陕蒙能源区城镇化形态的年尺度时间折线图,探究其空间过程与动态强度,并用与NPP价值量成正比关系的植被固碳释氧效应反映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过程在空间上的总强度不断上升,但单位面积强度有所波动,其形态趋于边缘复杂化和布局分散化;大部分区域NPP价值量与城镇化强度均在增加,少数城镇化快速增长区域NPP价值量下降。说明城镇中心的植被固碳释氧效应虽因不透水面增大而有所降低,但城镇化进程并未降低区域整体的固碳释氧服务功能。能源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和发展积累的大量资金可能有益于推动城镇化区域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之后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