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极15ka以来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NP95-1及西南极长城湾NG93-1两柱样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获得了南极地区15.0~5.5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磁学参数较好地记录了古气候变化及沉积环境变化的信息。NP95-1柱样较好地记录了Heinric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以及波令-阿罗德暖期,其中Heinrich1事件发生于14.3kaB.P.,新仙女木冷期为11.7~10.3kaB.P.,10.3kaB.P.以后,南极地区进入全新世。在全新世,两柱样记录了在10.0kaB.P.及6.0kaB.P.前后两个暖期,其间夹有小幅气温下调的时段;6.0kaB.P.后,两柱样均有气候颤动变冷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不同激素对沙冬青组织培养生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志荣  安力 《中国沙漠》1997,17(2):209-211
以沙冬青无菌苗茎段为材料,采用MS基本培养基,对6-BA、KT、IBA、GA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6-BA(1.0mg/L)对芽的分化有利,但不利于芽的伸长生长;KT(0.1mg/L)配合IBA(0.1mg/L)既有利于芽的分化,又可增加芽的伸长生长;GA(1.0mg/L)对芽的伸长生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燕山东段土石山区黄绵土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产严重且许多地方不便梯地建设等现实情况,在滦平试区进行了秋季免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地免去秋耕,比对照区减少土壤冲刷量79.3%,减少地表径流量18.8%,土壤水分提高1%左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分别提高1.4ppm和38.7ppm产量提高2%-10%,每公顷节省耕作费用150-225元,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用化肥氮磷钾需求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以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养分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的养分吸收量计算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养分需要量,逐一差减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求出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对化肥养分的需要量,在广泛查阅和搜集前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然后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指出。2000年农用化肥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为1:0.38:0.2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省47个测站近40年来6~9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和一些主要农作物逐年单产量资料为基础,用主分量分析、周期回归等方法,分析广东全省性的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一些主要农作物逐年单产的变化规律.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广东全省性气候变化与同期及后期(1~3年)主要农作物单产量间的关系并作了预报.  相似文献   

6.
据188个古地磁样品和样品产地的地理坐标、余纬度、平均磁偏角和磁倾角,求得样品产地的古纬度.本区古纬度比现今纬度低:7.6°-8.2°,6.6°-6.8°,6.0°-6.5°,2.3°-3.4°,0.2°-0.6°.变化由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洋壳北推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中硒含量异常,通过食物链会影响人畜健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土壤全硒量为0.043 ̄0.785mg/kg,平均0.295mg/km;土壤水溶态硒含量为3.50 ̄20.5μg/kg,平均8.25μg/kg,平均8.25μg/kg。土壤硒的含量取决于母质、土壤形成因素和发展过程以及土壤性质等。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铁的化合物等对硒有明显的吸附固定作用。土壤硒含量有明显的地理分异,东部湿润地区硒  相似文献   

8.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拉斯曼丘陵在渐新世已被冰盖覆没,晚渐新世冰盖厚度最大,自中新世开始,冰盖逐渐减薄后退,但该丘陵仍为冰盖占据。更新世冰川作用规模不及第三纪。18kaB.P.该丘陵区覆冰厚度超过170m,冰盖前缘仅厚30m左右。冰盖后退出露其岩约在10.0kaB.P前后,自9.41-6.5kaB.P,冰川以2-3m/a的速率后退,岛屿区人武部出露,自6.5-5.0kaB.P,冰川后退速率砬为1.0-1.5m/a,丘陵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发砷背景值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作者在全国不同自然地理类型区选择100余县近200个采样点,采样点在远离城镇的非污染地区,采集当地居民发样1313份,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含量。测定数据进行计算机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发中砷含量在0.004-9.999μg/g之间,中位值为0.56μg/g,算术平均值为0.927±1.213μg/g,几何平均值为0.571μg/g。性别和年龄差别不明显。皮尔逊(Pelson)x2法和W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地理区,人发砷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中国人发砷的地理分布呈南方高,北方低,自北而南逐渐递增的规律。人发砷的几何均值在北方中温带地区为0.2-0.4μg/g之间,到暖温带升高到0.4-0.6μg/g,至北亚热带则达到0.767μg/g,而到中亚热带以南则高达1μg/g以上。在同一自然地理带内,东西间差异不明显,青藏地区亦属发砷低含量区(几何均值0.267μg/g)。并依此对我国划分慢性砷中毒区的人发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中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分布于环境低硒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病情相对活跃而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骨节病遍布全县各村且最低患病率不低于13.28%。本文选择不同病区采集了耕作土壤(0~20cm)、青稞、糌粑和饮用水等样品,并分析了样品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含硒水平很低,特别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村子其环境含硒水平更低。耕作土壤和青稞籽粒含硒水平依次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受制作过程中添加物的影响糌粑含硒水平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虽然不同饮水类型硒的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极重病区饮用水中含硒量也低于中病区和重病区。大骨节病与当地环境因素特别是主要粮食和食物含硒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低硒环境条件下,由于饮水仅对人体硒的摄入起辅助性的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环境低硒地带居民的膳食结构,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的输入,减少人体对低硒环境因素的依赖性,将会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中干酪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南极样干酪根的芳香度与C/H原子比呈线性关系。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干酪根中含有大量苯和其同系物如甲苯、乙苯、1,2-二甲苯和1,4-二甲苯等化合物。南极样的热解烃最高仅1.82×10-3,总烃平均量0.89×10-3,反映了有机质的贫乏。  相似文献   

12.
在晋南褐土区土壤有效SiO2357~602mg.kg^-1,Ca^+20.25~0.6cmol.kg^-1含量的情况下,冬小麦施用硅钙肥后,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和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岸沙丘沙运动特征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方  贺辉扬 《中国沙漠》1997,17(4):355-361
在海岸带,沙粒粒径和水分含量是决定沙粒起动风速的最主要因素。闽江口南岸海滩沙的平均粒径为2.0Φ,水分含量多在0.3%-1.0%之间。运用Johnson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海滩沙的起动风速为6-7m/s。这一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选取贡嘎山区35种主要植物群落,对它们的垂直分布与水分、温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区水分条件较好,温度条件是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限制因子,亚高山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上限,其温暖指数,生物学温度分别为8-121,40,60-68(℃·月)和3.0-3.5,6.5-7.0,9.0-10.0(℃)。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沙风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陈渭南  董治宝 《地理学报》1995,50(4):360-367
起沙风速根据观测高度、风速时距以及流体或冲击起动性质分别确定。本文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不同高度、不同时距的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该地天然沙的瞬时冲击起动风速(2m高度)5.0m/s,流体起动风速6.0m/s;1分钟平均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为5.2m/s和4.3m/s。气象站观测高度(11.4m)瞬时流体起动和冲击起动风速为7.8m/s和6.6m/s;10分钟平均值为7.4m/s和5.97(≈6.0)m/s。  相似文献   

16.
硼酸铝制备熔块中硫酸钾浸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明矾与硼和硫酸钾在1150℃下合成硼酸铝晶体,得到圆柱型绕结块。对于在水中,不同搅拌速率(100-800r/min)、温度(20-80℃)和酸度(盐酸0.1-2.0mol/L,硫酸0.1-1.0mol/L)时熔块中硫钾的浸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Stumm和Avrami方程计算,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及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张虎才 《中国沙漠》1996,16(3):241-245
对撒哈拉沙漠东北部苏丹境内东西方向36个样品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组成可分为10种不同的类型;粒度参数具以下特征值:MZ=1.34~2.43;标准偏差δI=0.51~1.43;偏度SKI有正有负,变化于-0.3~0.47;峰态KG=0.66~1.04。同时显示,绝大多数样品的频率曲线为多峰态,具有典型河流沙的粒度特征;不同样品及粒度分布形式在地域上无明显规律性。分析结果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东北部沙漠砂的形成与河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提高食物锭硒通量防治大骨节病的克山病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日邦  王立志 《地理学报》1999,54(2):158-163
本研究在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重病区,进行小麦、蔬菜的叶面喷Se和主食加Se防治地方病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喷Se小麦含Se量达0.081μg/g明显高于未喷Se的小麦;示范点膳食含Se达0.076μg/g,南于对照点(0.014μg/g);示范点人均日摄Se量由13.40μg/g提高到60.39μg/g;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率由43.33%下降到6.45%,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树庆 《自然资源》1994,13(1):34-40
本文采用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粮食产量变率计算模式,发析了在作物各生长季内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吉林省各地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的变率,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吉林省各地粮豆产量影响较大,地域间有较大差异。气温升、降1℃,粮豆单产将升、降4%-3%,东部山区变幅最大;降水增加10%,西部粮豆产量将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