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孝燕 《地质论评》1958,18(5):394-396
自从O.Ю.施密特的天体演化假说发表以来,这一假说已经成为一些大地构造假说的基础,在这些大地构造假说里都考虑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股思潮也激动了我国的许多构造地质学者,而且已成为极为注目的争论焦点之一。燕东鲁在地质论评第18卷第1期上发表的“论  相似文献   

2.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自1850年瑙曼(Naumann CE)提出"大地构造(Geotectonics)"一词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地质大师不胜枚举,他们已把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出现过许多大地构造理论或假说,建立过各自的丰碑.其中,尤以"地槽说"、"板块构造说"影响最大.从1859年霍尔发现地槽到1968年,地槽说在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一直占统治地位.它对整个地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它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968年以来,板块构造说兴起,被誉为地学革命,其影响之大,为其他任何大地构造说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3.
正"板块构造何时启动"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最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不同领域学者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和纯粹猜想等多方证据及约束条件提出多种理论假说.近期,针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和热点话题,Timothy M.Kusky等3位长期从事全球大地构造,尤其是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研究的学者根据多年在全球不同时代克拉通、汇聚板块边界和造山带的研究和地质实例,在《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刘椿 《地质科学》1973,8(4):327-339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假说--岩石圈板块构造说,正在中外地学界广泛地流行着,激起了许多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工作者的强烈兴趣。一些学者运用这个假说已经解答了存在于地球科学方面长期以来所遗留下的不少难题。目前,板块构造假说正以空前旺盛的活力在向前发展并日臻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5.
彭玉鲸 《吉林地质》2001,20(4):88-97
地球科学中大地构造理论假说争论的历史经历了山脉臆说的“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探索、“塌陷说”与“隆起说”对立时期以及受“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这一过程。“收缩说”统治时期,“机械唯物主义”阻碍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活动论”兴起后,并未找到先进的地学哲学武器。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蕴藏了丰富的地学哲学思想-有机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天地生整体自然观。“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合乎谓之坤,辟乎谓之乾,一合一辟谓之变”,“刚柔相摩,八卦相摩,八卦相荡”等精辟论述。早已从地质哲学高度,把“威尔逊旋回”、“开合运动”等大地构造假说涵蓄其内。大地构造理论的未来发展必然由此获得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万天丰 《地球科学》2019,44(5):1526-1536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学问,是构造地质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宽的学问.大地构造学需要朝定型、定向、定时、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向前进,需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淀才可能进行扎实的研究,以便逐渐接近科学的真理.槽台假说是一种过时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起源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它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中的大地构造学说,强调各个岩石圈板块是以水平运移为主的,但是其动力学机制则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车自成等编著的"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一书第三版即将于2016年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届时该书已三版六次印刷,有必要作点说明,以便于读者使用。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对某一地区而言,本书就是侧重于中国及邻区。本学科自在我国形成以来一直受到普遍热议和关注,但多侧重介绍大地构造学假说,具体  相似文献   

8.
马晓Min 《贵州地质》1991,8(4):329-334
本文首次将“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用于具体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地幔旋涡对流作用在岩石圈旋涡构造单元内的应力分布。提出中国大陆的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看似繁复的褶皱断裂构造,均可用东亚旋涡构造单元的旋转向心运动得到统一、合理的解释。贵州境内大规模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变形以及多种形象的构造组合形式和不同的变形结果,综合地表现出了旋涡构造单元的典型区域构造特征。结合贵州特征初步探讨了“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在大地构造研究、成矿预测、地震预报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近代地质文献中,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的涵义是指对大型的、区域的、全大陆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的研究,以区别于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对地壳组成物质小型变动和变形的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我们对海洋深部了解很少,所以大地构造研究的范围主要限于大陆地区,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也多以考虑大陆为主.从60年代以来,海底钻探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底构造和深部构造的认识,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我们对大陆整体构造和线性构造的认识.现代大地构造学说从海底构造开始,板块构造学说就企图利用对海底构造的认识,全面联系地表的  相似文献   

10.
大地构造成因机制假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力量推动了地壳的构造运动?这是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于我们识认地壳发展史和地球运动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成矿条件和地震成因等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对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诸如: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近年提出的.笔者根据陈教授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学术报告提要整理成文,简介如下:随着大地构造学的不断发展,出现过的理论很多.它们此起彼落,兴衰更替频繁.当某一方的理论兴盛时,以为它是最值得崇尚的了,但经过实践验证,又会常常发现新崇尚的也未必尽如人意.原因何在?陈国达认为需要从高层次来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南温县农民职颖法根据自己的观察并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太阳系的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的新假说.职颖法认为: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半径只是按一定规律(R_A(99%±N)=R_B,R_AR_B为A行星和B行星的轨道半径,N为时间,单位为千万年.N对应千万  相似文献   

14.
在板块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组合(rock assemblages)被称为岩石大地构造组合(petrotectonic assemblages)。岩石大地构造学说创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兴起、没落与新生的曲折过程。研究表明,由Pearce等学者创立的岩石大地构造学说的理论基本正确,概括来说,洋中脊、洋岛和岛弧三大构造背景的源区是不同的,这是玄武岩判别图的理论基础。目前的情况是,三大构造背景源区不均一性可能比早先认为的更复杂。由于不同构造环境源区的复杂性,早先的玄武岩判别图采用的是抽样数据、典型地区、精确数据,显然不适合全球数据海量积累的情况,遂使玄武岩判别理论遇到了瓶颈。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构造背景的所有岩石、矿物(包括玄武岩、苦橄岩、辉长岩、堆晶岩、橄榄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几乎都保留了不同构造背景的“基因”信息,并且大多可采用大数据方法予以识别,遂使岩石大地构造学说焕发了青春。虽然本文提出了不同构造环境存在不同“基因”的假说,按照大数据方法判别的效果显著增加了。但是,这个不同构造背景的“基因”究竟是什么仍然不清楚。此外,上述“基因”假说的理论解释还非常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元旦前夕,我到北京中日医院看望张文佑先生.他当时的精神很好,思路清楚,再次与我讲<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专著结束语中的几个问题,要求我们在此后的研究中重视.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个地质假说形成之后,其固步自封之日,就是其走下坡路之时!做学问如此,做人亦然.你还年轻,要博采众长,分析断块构造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我元旦后再去医院探望时,张先生已进入监控病房,没想到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谈!"固步自封之日就是走下坡路之时"的告诫以及张文佑先生的言谈风貌、期盼之情不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对我的后半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地壳动定递进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不同构造区之间的过渡性现象.认为在时间演化上,当一种大地构造阶段被另一种大地构造阶段替代时,存在着过渡期,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的大地构造区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这种过渡期和过波带统称为过渡性现象,其实质代表了不同地质时代以及同一地质时代不同空间地壳动定递进演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固体地球物理学与板块大地构造学的交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采 《地学前缘》2014,21(1):89-99
文中从固体地球物理学与板块大地构造学的交融合汇历史出发,诉述岩石圈探测与大地构造物理学的基本思路。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容: 大陆岩石圈调查;区域壳幔结构的成像和解构;全球对比同类大地构造单元的壳幔结构;动力学分析找出每一种大地构造单元生成和演化规律;验证动力学作用模式。以实例说明了区域壳幔结构的解构。最后提出当前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2001,28(1):19-24
本文简介世界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制<世界大地构造图>、<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图>的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主要阐明大地构造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科学;必须把地球真正作为一个行星来进行研究.重点提出和介绍了<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球运动的动力学模式:从板块构造到地幔柱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幔柱假说是解释地球运动的两种大地构造动力学模式。本文总结了两种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所解决的地学问题,阐述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处。客观引述了对德干、冰岛等原认为是典型地幔柱(或热点)的不同成因观点。认为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幔柱假说各有其独到之处,两者并不矛盾,在许多方面可以互为补充、共存。但也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尤其缺乏了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需要今后不断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大地构造什么是大地构造?它与一般的构造有什么分别?裴伟(А.В.Пейве,19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