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窝堡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窝堡盆地具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二叠系至第四系组成盆地盖层。从石油地质特征分析,柴窝堡盆地具一定的成藏条件,主要烃源岩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储集层主要为芦草沟组砂岩或砂砾岩,上覆红雁池组-仓房沟群为良好的盖层,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为圈闭形成和定型期,大量排烃期是侏罗纪-白垩纪,油气生成、运移期匹配较好。本区发育3大套生储盖组合,从构造上分析芨芨槽子古隆起周围及雷家沟构造带深部的芦草沟组有利生油区,物性较好,为油气运移指向,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海域经历了四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前中泥盆世埃尔斯米尔造山阶段、晚泥盆世至三叠纪被动边缘阶段、侏罗纪至早白垩世裂谷阶段以及中—晚白垩世至第四纪前陆盆地阶段。研究区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三叠系Shublik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Kuparuk组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上白垩统Torok组三角洲砂岩为次要目的层;下白垩统泥岩为区域盖层,且封盖条件好。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圈闭,以大型低幅背斜构造圈闭、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为主,并发育多套成藏组合。认为北坡盆地海域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待发现资源量巨大,勘探前景广阔。前陆盆地挤压构造带、楚科奇海岸、巴罗拱曲等构造圈闭发育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阿拉伊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紧邻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陆表海沉积期、类前陆盆地期、山间盆地发育期、拗陷期、定形期等5个演化阶段,具有海陆交互、沉积多变、多期叠加、断-拗转换的性质。生储盖匹配良好;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潟湖相泥岩、石灰岩和泥灰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和砂砾岩储层;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褶皱构造发育,以背斜、断块、断鼻等构造为主。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海域目前发现的油气绝大部分产自第三纪盆地,且以陆相为主,勘探工作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就勘探的深度和广度而言,领域的局限性影响了油气储产能力,难以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迫切的需求。本以近海海域中生界盆地沉积与油气特征为主题,提出开拓中生界油气新领域,尤其是寻找前景极佳的海相油气,为发现大型中生界油气领域,尤其是寻找前景极佳的海相油气,为发现大型中生界油气田提供更多的后备勘探基地。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群,近年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实现了工业油气流井突破.但盆地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成藏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工程的部署和资源前景预测.为此,在油气勘探工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研和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得出: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皆为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内下白垩统的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发育中等-好的烃源岩,并形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型生储盖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其隐蔽的岩性油气藏和刺穿构造油气藏是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光云 《新疆地质》2002,20(1):72-76
伊利盆地位于中亚巨型油气富集带东部,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盆地是在石炭系为基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地层层序发育较全,沉积厚度较大,目的层埋深适中,有3套可能的成藏组合,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有利,资源量规模较大,油气分布集中,地热平坦,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取得6个方面的进展;1.重塑了华南板块的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将华南板块划分出三个构造区,一个火山岩区和两个造山带,并了南方构造格架与演化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2.分析了华南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的二级超旋回层序,凝缩层段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区域性四套主力烃源岩的特点;3.提出了华南板块北南两个前陆盆地带的发育对中国南方海相油气的后期保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曾母盆地西部,以高地温梯度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发育上始新统--上新统烃源岩,其中中、上中新统为两套最重要的烃源层,有机质丰度为低-中等,属ⅡB-Ⅲ型干酷根;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曾层条件及圈闭条件;该区以产天然气为主,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中生界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邱燕  温宁 《地质通报》2004,23(2):142-146
华南大陆南缘和台湾地区发育的中生代海相地层揭示,该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曾遭受2次海侵。从海水入侵方向分析,南海北缘东部的海区也相应地发育2套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本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巨厚的中生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以暗色页岩为主,代表水体宽阔、环境稳定的深海相沉积;下白垩统岩性以砂页岩为主,代表环境变化较大的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条件以及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条件,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乐平地区二叠系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官山段(P3l1)及老山段(P3l2)。主要烃源岩类型为泥岩、灰岩及煤层,分布面积广;栖霞组和茅口组暗色泥灰岩总厚约300~500m,龙潭组暗色泥岩厚100~200m,煤层平均厚8m;综合评价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认为龙潭组的煤是很好的烃源岩,泥岩是好的烃源岩,灰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灰岩、泥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灰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茅口组灰岩为Ⅱ型,龙潭组泥岩以Ⅲ型为主,次为Ⅱ型;栖霞组Ro平均为0.81%,茅口组Ro平均为0.77%,龙潭组Ro为0.66%~1.51%,平均1.03%,成熟度适中;栖霞组、茅口组、长兴组和大冶组中的灰岩和白云岩在裂缝发育的部位,其孔隙度可提高到4%~11%,渗透率为1~3.15m D,是油气运移和保存的有利场所,多种岩性旋回可形成多套油气藏的"生储盖组合",其时空配置亦良好。乐平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具有油气勘探前景,是成藏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是一个前瞻性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包括神狐隆起西南端、永乐隆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大部分区域,属于南海北部被动人陆边缘的一部分,构造演化上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阶段。本次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及邻区大量地震和钻井资料研究认为,该区不仅具有优越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而且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其特点为:①三套烃源岩、五大富牛烃凹陷,资源潜力巨大;②陵三段扇三角洲或滨海砂岩与陵二段海侵泥岩储盖组、三亚、梅山滨浅海相砂岩或低位扇砂体与浅海-半深海相泥岩储盖组合、黄流组低位扇砂体与半深海相泥岩付盖组合、梅山组台地边缘礁灰岩与莺黄组深海相泥岩的储盖组合等4套储盖组合;③构造、低他体和礁圈闭成群成带发育;①各种垂向和侧向运移通延发育齐全,存在超压-常压突变模式、超压-常压过渡模式和强超压区的构造与岩性圈闭成藏模式。南海北部深水西区具有与国外获得巨大成功的深水勘探地区类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因此,勘探前景良好,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深水勘探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领域,应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推动该区深水勘探。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沉积层序、对比和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南海北部陆缘陆上粤中-粤东地区出露一系列的中生界,可以划分为15个Ⅲ级沉积层序。在毗邻海区的潮汕坳陷的地震剖面和LF35-1-1井也可以识别出12个Ⅲ级沉积层序。这些Ⅲ级层序组成了6个Ⅱ级层序和2个Ⅰ级层序,反映出由海向陆的环境变化过程。陆区和海区中生界在岩性、岩相以及层序地层等方面存在可对比性。陆区上地层-沉积特征以及模式可以作为模型应用于海区中生界相关研究,对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述评及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过近30 a的发展,深水油气勘探的水深记录被快速刷新;在深水区不断发现大油气田,油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深水区资金投入明显增长;世界深水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具有高成本、高技术、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正是由于深水油气勘探储量规模大、产能高形成的高回报特点才促使人们不断地向深水发起挑战.以地震技术和模拟技术为核心的勘探技术、钻采技术的进步和钻采设备的发展,以及开放的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推动深水油气勘探向更深处发展.中国的深水油气领域广阔,目前现实的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南海北部边缘深水区具有很好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与国外获得巨大成功的深水油气勘探区较为类似,因此,其勘探潜力大,前景好.  相似文献   

14.
大港滩海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港滩海地区地处渤海湾盆地腹地,位于黄骅裂谷盆地东侧海岸线以东水深5 m线的地区,是古近纪以来发育形成的凹隆相间的复合构造区。该区自上而下发育4套生油层系,即东二段、沙一中段、沙二段、沙三段;储层发育,冲积扇、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重力流、湖泊碳酸盐岩在滩海区广泛分布;8个二级正向构造带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分布在凹陷之间,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工区地层、储层、构造、生油、成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了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对各区带的地质条件和勘探开发现状分析,指出其油气勘探开发潜力。认为滩海地区虽然地表地下条件复杂、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勘探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但滩海区油气资源量大,成藏条件好,目前勘探开发程度低,是大港油田今后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辽西地区横跨兴蒙-吉黑造山带、华北地台及其北缘的增生带几个大地构造单元。受不同类型基底和区域断裂控制,在辽西盆岭区、松辽盆地区和辽北盆地区发育不同类型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白垩纪盆地,各期盆地间继承性较差,方向性极强。三叠系烃源岩发育程度较差,下侏罗统、下白垩统2套煤系地层是主要烃源岩发育段。侏罗系北票组是朝阳-北票等盆地的重要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发育较好,除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3套烃源岩外,义县组发育潜在烃源岩。盆地含油气性评价表明辽北盆地区发育4种不同级别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以陆家堡断陷、钱家店断陷、昌图断陷和茫汉断陷勘探前景最好;辽西地区阜新-义县盆地、朝阳-北票盆地等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6.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QIANGTANG BASIN  相似文献   

17.
王明健  潘军  高红芳  黄龙  李霞 《地学前缘》2022,29(2):294-302
目前的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到东海南部的广阔海域普遍发育中生代地层,但是除了在台西南盆地发现工业油气藏之外,其他地区的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本次研究将中生代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厘清各构造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机制,探讨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从晚三叠世到白垩纪整体为一个大型盆地,盆地的演化受其周围板块相互运动所控制;晚三叠世(T3)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控制,发育被动陆缘边缘海沉积盆地;从早侏罗世(J1)到早白垩世均受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机制的控制,其中早—中侏罗世(J1-2)发育弧前坳陷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J3—K1)盆地性质为弧后断陷盆地;晚白垩世(K2)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控制,性质依然为弧后断陷盆地,与前期相比,裂陷强度加大;海水由东南方向侵入,地层垂向上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过渡,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水体逐渐变浅,亦由海相向陆相逐渐演变;中生界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等地区发育深海相和海湾相泥岩,在东海南部基隆坳陷也发育良好的海湾相泥岩,生烃潜力大,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界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 7×10 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新近纪区域热沉降期等6个构造演化阶段,充填了滨浅海、半深海等海相沉积及河湖相等陆相沉积。潮汕坳陷侏罗系半封闭海湾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泥岩地层厚,生烃能力强,油气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利用前人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和重磁反演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结合海陆中生界对比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平均厚度可达6 000 m,而且具有“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侏罗系主要分布在闽江和基隆凹陷,厚度分布稳定,w(TOC)平均值>1.0%;而白垩系在整个陆架盆地南部均有分布,具有向基隆凹陷加厚的趋势,w(TOC)平均值<1.0%。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的基隆凹陷是下一步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而台北低凸起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岩芯系统观察及采样的基础上,应用岩石热解、铸体薄片、亚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成藏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黄瓜峁—开特米里克—油墩子地区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及下油砂山组发育较好的成熟烃源岩,是茫东地区有利的成藏区域。茫东地区长期处于滨浅湖沉积,缺少陆源碎屑供给,储层以滨浅湖滩坝砂体及灰泥坪储层为主,储层物性整体差,多为致密储层。茫东地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及近源成藏的成藏特征,且主要通过断层垂向运聚。在对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钻探显示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深层天然气藏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之一,另外,滩坝、灰泥坪等岩性透镜体圈闭是该区具有较大勘探前景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