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雪压的观测比较特殊,比较繁琐。冬季降雪达到观测标准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员必须反复操作测量工具和读数。是一个比较长的观测过程。由于观测次数少,而且每次雪深都不一样.使得雪压前后对比观测比较困难.往往会造成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在实际观测中总结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能保证雪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雪压的观测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也比较繁琐。观测员必须反复操作测量工具和读数,有一个比较长的观测过程,它只在冬季降雪达到观测标准时才读数,观测次数少,特别是河曲周围晋西北一带,冬季降雪较少,有的年份甚至一次也达不到雪压观测标准。正因为它的观测次数如此  相似文献   

3.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4.
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的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的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的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的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的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的替代性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5、10、15、20、25和月末最后一天08时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08时无积雪,而在08时以后形成雪深≥5 cm的积雪,在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08时测得的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在随后的日子里08时也无积雪,而在该日08时以后降雪,且雪深≥5 cm,应在该日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相似文献   

6.
冬春季节 ,天寒地冻 ,降雪形成的积雪常常持续多日 ,晴朗的夜晚 ,往往在积雪面上有霜生成。由于霜与积雪都是白色 ,难以辨认 ,若不仔细或未能很好辨认时 ,会漏记霜的现象。积雪面上生成的霜应如何观测呢 ?首要一点 ,是根据霜生成原理 ,观测是否具备霜生成的天气条件 ,即夜间是否天气晴朗、微风、湿度大。若具备生成霜的天气条件 ,再进一步利用光线 (夜间可用人工光 ,早晨可用自然光 )斜射雪面进行细心观测 ,若发现在光线的斜射下 ,整个雪面的颜色较为深暗 ,且有细微、明亮并闪烁着的冰晶 ,这就是霜。霜与积雪之所以有区别 ,是因生成霜的冰晶…  相似文献   

7.
孙晓辉 《浙江气象》2007,28(4):17-19
叙述了降雪的性质与云状栏的记录对应关系;大雪引起积雪对雪深、雪压的观测、补测、发报的一些规定理解;因纯大雪引起使能见度<0.5 km时,对大雪的发报与能见度的对应关系;对降雪、积雪时的仪器维护及是否正常运转判断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气探测中,夜间能见度的观测,是目前普遍存在问题较大的一个观测项目.本文通过长期对夜间能见度观测,摸索、积累一些经验,并提出一些做好夜间能见度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 5、1 0、1 5、2 0、2 5和月末最后一天 0 8时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 0 8时无积雪 ,而在 0 8时以后形成雪深≥ 5cm的积雪 ,在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 (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 ) ,0 8时测得的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在随后的日子里 0 8时也无积雪 ,而在该日 0 8时以后降雪 ,且雪深≥ 5cm ,应在该日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⑤在前一天…  相似文献   

10.
韩通  王广玉 《气象》1996,22(6):39-41
现行云量观测各种误差较大,本文提出了天空(即天空视野)为半球形,把无法器测的云量转换成可以器测的云块视高度和视宽度角的测量,利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云量,以减小观测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