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山西河东煤田保德矿区太原组砂体特征及与煤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华  陈钟惠等 《地质学报》2001,75(4):562-569
本文对我国河东煤田府谷-保德矿区太原组(C2)下段的骨架砂体(桥头砂岩)的几何形态、垂直层序类型、岩石学和矿物学特点、概率曲线特征、沉积构造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古水流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结合该骨架砂体对下伏m13厚煤层的冲刷样式,对其沉积环境和发育期的盆地独特的同沉积期的古构造背景进行了判断。识别了该砂体与上覆的m11煤层之间存在的空间展布关系,指出了该砂体对m11煤层聚集的独特控制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砂体属于一种特殊过渡类型的河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根据Cathaysiopleris whitei与Gigantonoclea lagrelii在陕渑煤田山西组上部的大量出现,指出其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晚期,相当太原附近山西组上部及下石盒子组的下部,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临淄区山西组含煤岩系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古生物、结构、构造、砂体和垂直层序特征,分析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煤作用的有利部位。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的沉积环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陈曜岑  黄风鸣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5):《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5期-55-61.5页-《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5期-55-61.5页
介绍了利用不同的测井曲线并综台地质、钻探资科分析研究了白坪井田山西组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并总结出主要煤层厚度与其底扳砂体厚度的负相关关系以及主要煤层下部的亚环境对其煤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桂学智 《地层学杂志》1989,13(2):120-125
<正> 1979年至1982年期间,我们在太原西山煤田南部清徐详查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观测与追踪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比,发现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在东部北岔沟剖面中,以往文献定名为“北岔沟砂岩”,其下为5号煤层;而西部这层砂岩却在5号煤层之下。因此,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不是“北岔沟砂岩”,定名为“火山村砂岩”。  相似文献   

7.
山西宁武煤田的大同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武煤田的大同组主要由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夹有薄层灰岩及煤层,为一套湖泊到湖泊三角洲相含煤沉积。底界置于铜川组紫红色泥岩之顶,顶界为云岗组灰绿色砂岩之底,厚283~461m。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可归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豫东永城煤田山西组二2煤形成条件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二_2煤是在海湾—碎屑潮坪沉积体系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二_2煤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灰分与硫分含量低,其厚度与直接顶底板泥岩厚度及底板砂岩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Cathaysiopteris whitei在河南禹县山西组的发现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  梁会民 《河南地质》1989,7(3):33-36,81
Cathaysiopteris whitei(Halle) Koidzumi(怀特华夏羊齿)是华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之一,过去认为它仅出现在华北的下石盒子组中,1983年,笔者在河南禹县大风口的山西组中采到了丰富的怀特华夏羊齿。据有关资料,此种不仅在华弱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中丰富,在华南的童子岩组、龙潭组中亦育产出。  相似文献   

10.
山西宁武煤田大同组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宁武煤田大同组植物化石笔者鉴定计21属41种,以真蕨类,银杏类为主,有节类,柏柏类次之,苏铁类稀少。该植物群可归于北方普遍发育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并可与大同煤田的大同组、北京西山门头沟群、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及表海大煤沟组所含植物各对比,时代属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山西组二_1煤层厚度变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勘探类型划分的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本区煤层的勘探类型可分为二类,箕山以南各矿区煤层属比较稳定型,选用500m线距控制A级储量;箕山以北诸矿区应属二型偏三型,即较稳定型偏不稳定型,仍以500m作为基本线距,只在首采区或第一水平酌情用250m插花孔加密求A级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对湘中测水煤系的潮道砂体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砂体的宏观、微观特征、垂直层序及砂体的几何形态,讨论了它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峰峰煤田山西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将山西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旋回,根据沉积环境的演化,分析了其对成煤作用的影响,认为区内山西组为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该沉积体系中的聚煤作用较强,尤其是分流间洼地持续发展的部位形成了较厚煤层,由于分流河道的迁移作用,煤层分叉现象,而且成煤后遭河道冲刷导致变薄或缺失。  相似文献   

14.
焦作煤田山西组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纯忠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5-26,70
以焦作矿区地质勘探钻孔的瓦斯测试、井下抽放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焦作煤田山西组煤层气资源、储层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和评价,井对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地段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区虽然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较好,资源丰度高,但因其处于欠饱和、低压——超低压状态以及渗透率较小的情况,为了取得煤层气开发的新突破,建议采用井下抽放与地面排采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范士彦 《山东地质》2000,16(3):26-29
以滕县煤田五号井田为例,在综合分析风化剥蚀面性 钻孔岩心鉴定资料、煤质化验指标、视电阻率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组3煤层风氧化带的深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与邻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新郑矿区山西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郑矿区山西组形成于海退环境,自下而上由滨岸海退旋回和二个不完整的三角洲旋回组成、二_1煤是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河口纵向砂脊上的潮坪泥炭沼泽沉积,由于纵向砂脊呈南东向排列,厚煤带也呈南东向展布。二_1煤形成后,高建设性浅水三角洲继续快速向东南方向推进,在下三角洲平原顶部形成了二_3煤。  相似文献   

18.
河南新郑矿区山西组测井曲线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新郑矿区山西组测井曲线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张淑存(河南煤田地质局一队)1引言新郑矿区位于郑州市南西40km,面积102.5km ̄2。历次勘查共施工钻孔320个,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P_1sh)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晚石炭世太原组(C_3t)之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来源及地球化学特征,采集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煤样、夹矸、顶板和底板共20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及伴生元素含量,探讨了研究区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40.85 mg/kg,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煤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是H型配分模式;Eu元素明显负异常,表明煤中稀土元素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Ce元素呈微弱正异常,表明成煤沼泽环境中海水的影响并未造成Ce的严重亏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呈正相关(R2=0.55),与陆源碎屑元素Al、Cr和Th等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海相特征元素(B、Sr和Ca)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新密煤田翟沟井田勘探资料为基础,对井田区域特征、山西组煤层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下段为以泥坪+泥炭沼泽+泥坪沉积序列为主的潮坪沉积,山西组上段为以弱还原环境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山西组聚煤环境为滨岸潮坪环境;山西组二。煤层层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为0.82-12.20m,一般3—5m,平均厚度3.84m,煤层厚度的变化是受沉积环境、后期冲刷作用及构造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