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贵州西部扭动构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学敏 《贵州地质》2009,26(1):13-18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研究燕山期发育于黔西地区的正、反扭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复合叠加规律,并认为它们是黔西煤田后期改造的主要控制构造,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此外,黔西地区还有经向构造和纬向构造,上述四种构造是黔西的基本构造,至于其它构造形式,笔者认为它们是上述四种基本构造运动发展不同阶段、次级派生的和四种基本构造运动相互复合、联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黔西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煤层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地区处于特提斯与滨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多期性质不同的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错综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根据构造变形的差异,可划分为织金-纳雍NE向构造变形区、水城-紫云NW向构造变形区和黔西南复杂构造变形区。在野外地质的基础上,结合微观变形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认为黔西地区构造变形属于上地壳低温-中低温环境下的脆性-脆韧性变形;由于黔西地区基底构造相对稳定,成煤期后断块内部变形较弱,煤储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构造裂隙,有助于渗透率的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桂宝林  王朝栋 《云南地质》2000,19(4):321-351
煤层气在成煤过程中生成,并主要以煤层为储层的非常规天然气,通常甲烷组分占绝大部分,故亦称为煤层甲烷。甲烷以分子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基质的巨大内表面上。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煤层气资源,为该区的经济腾飞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须要研究形成煤层气的聚煤盆地的地质构造。地壳地质和深部构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该区重力、磁力异常、TM遥感影像、古今地应力场研究,滇东-黔西地区,莫  相似文献   

4.
贵州中部EW向构造带位于黔中隆起北缘,西起威宁以北,向东经纳雍、大方、黔西、息烽、瓮安、施秉直抵镇远之东,大致在北纬26°25′~27°30′之间。构造形迹在中西段(息烽-纳雍间)表现最为明显,以EW向排列的"穹盆"构造(北部)和EW向断裂(南部)为其特点;东段(余庆之南-镇远以东)则以EW向断裂占主导地位。从整体看,构造形迹断续跳跃,以其横向延伸格局横亘贵州中部,脉络清晰可见,虽然它们沉淀着加里东构造阶段EW向构造──黔中隆起的色彩,但其历史定位仍属燕山构造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总结了黔西盘南勘探区及其邻区构造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该区先后受正、反两次直扭运动产生的构造复合叠加,先期是反时针直扭形成的晚期华夏系褶皱,后又叠加了顺时针直扭,致使盘南复背科卷入普安山字型旋扭联合构造之中,成为涡轮构造的一支。  相似文献   

6.
黔西官寨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背斜,位于关寨向斜与黔西向斜之间的隆起部位,走向NE-EW,井田受三条大断层(F1、F2、F3)切割,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块:北区块(F2以北)为向N倾的单斜,地层倾角缓,断层稀少,构造简单;西南块区(F2以南、F12以西)断层发育,为构造复杂地段;南东区块(F2以南、F12以东)构造中等。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及应力场分析,认为官寨井田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早期产生反时针NW-SE向的挤压,形成关寨向斜和F12等断层,从中期到晚期转为顺时针扭动,产生NE-SW向挤压,形变加剧,形成沙井背斜和F1断层,喜山期使井田内NE、NW向构造进一步演化,导致沙井背斜轴和F2断层产生弧形弯曲。根据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建议矿井开采首选地段应为沙井背斜的北翼,南翼西部构造复杂,需进一步研究断层分布规律,以正确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了黔西盘关向斜燕山期发生的正、反扭动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复合叠加现象,认为它们是该区煤田后期改造的主要控制构造,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自北向南运动的欧亚板块与自南向北运动的太平洋板块,两者作反时针直扭运动,产生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北东向褶皱(压性结构面)与北西、南东向张性结构面以及两组扭性结构面;自北向南运动的欧亚板块与自南向北的印度洋板块,两者的顺时针直扭运动,又产生了北东、南西向挤压,形成北西向褶皱(压性结构面)与北东向张性结构面以及两组扭性结构面。正、反扭动构造产生两种复合叠加方式:一是地层不发生偏转的简单叠加形式;二是后期顺时针扭动构造导致先期反时针扭动构造发生偏转,这与该区内岩石地层裂隙、断裂和构造形变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64-368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扬子陆块西南缘,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南西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切穿了上地幔,产生了以NW向和旋扭为主的构造,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伴随一系列沉积、变质、构造等作用,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成为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其中滥木厂大型汞矿中伴生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品位的铊矿,填补了"铊元素不能独立成矿"理论,由此研究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织金煤矿肥田二号井田位于黔西弧形构造体系之东翼,根据井田综合勘探地质成果分析,井田构造属华夏系构造体系,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走向具有NE和NNE向发育特征,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浅部和深部、逆断层主要分布于中深部。通过研究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的生成机理,认为区内构造形迹属顺序生成和依次诱导派生,具有成生联系。初次应力作用形成主褶曲(珠藏向斜)、二次应力作用形成走向主断裂(F21、F42、F68)和次级褶曲(普戛小背、向斜)、第三次应力作用形成倾向断裂。井田地质构造研究为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曾佐勋  刘立林 《地球科学》1994,19(5):647-654
将节理面上的羽纹构造和蚌纹构造划分为8种类型,单羽构造,双羽构造,叉羽构造,弯羽构造,半羽构造、反羽构造,蚌纹构造和羽蚌复合构造,应用数学分析和物理实验对羽纹和蚌纹进行了定量模拟。数学模拟表明,单羽构造和半羽构造的羽缘角理论值72°和83°,天然岩石中的单羽构造和半羽构造羽缘角的统计平均值分别为75°和80°。  相似文献   

11.
构造地质研究中,以下4个方面值得编图时注意。①构造形态的分析从“二维”转向“三维”,也就是说从平面形迹转向立体位态。当今,平面图上描绘出来的构造形迹,只是地质构造在地表出露的痕迹,是二维图象,它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该构造的立体形状、位态和性质。而三维空间表示各构造的形态及相互关系,并能正确查明构造性状。②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分析。常规地质图上的有限资料分析构造,是一种概略性的定性描述,常常有偏面性或以偏概全之虞。大量专门性构造测量工作,才能更客观地反映构造特征,因此,构造图上应该突出专门性的构造工作成果。③从构造的“形态研究”深入到“形成机制”的研究。构造形成时的应力、应变状况,应适当的表示在地质图上。④对构造的变形研究从“一次性概括”深化到“多期性筛分”。构造图上应将不同时代的构造群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将先后不同构造的叠加现象有条不紊地反映清楚。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该区中新生代形成了伸展构造、扭动构造、逆冲-褶皱构造等构造样式。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组合构造样式,可形成一些小规模油气藏。老第三纪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对油气的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而新第三纪-第四纪形成的塑冲-褶皱构造的含油气性差异很大,在早期断层基础上发育的逆冲-褶皱构造有利于油气分布,而新形成的逆冲-褶皱构造,通常不利于油气聚集,构造应力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有重要影响,构造应力变化速率引起的应力驱动,是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的主要动力,在断层附近应力值适中、岩石扩容量较大、微裂缝发育的区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3.
个旧锡矿高松矿田断裂构造多期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绍有 《矿物学报》2004,24(2):124-128
通过对高松矿田内主要断裂构造结构面、破碎带、旁侧派生伴生构造及其蚀变矿化等特征的系统深入观察研究,构造应力场分析,推断该矿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燕山中晚期→喜山早期→晚近期的四期构造活动,其中燕山中晚期的构造活动为成矿构造;印支期活动为成矿前构造,其对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后两期则为成矿后构造,其起到破坏矿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塔里木盆地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复合叠加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样式,笔者从形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出发,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三种基本类型,再根据构造的卷入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基底卷往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类型,同时讨论了由于构造背景转化而形成的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15.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合明 《地球科学》1994,19(3):306-310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不同尺度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构造地球化学实验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论几方面综述了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黔西—滇东地区上二叠统80件煤样的压汞实验数据,结合煤层构造变形特征的矿井观测,探讨了煤中孔隙结构及其构造控制效应。结果表明,区内煤的孔隙度较高,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中孔和大孔发育的差异性加大。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和阶段孔容的分布模式,将煤中孔隙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平行型、反S型、尖棱型、双S型和双弧线型。平行型和反S型的煤体结构主要为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经构造改造后孔隙度和孔容均大幅增高,且连通性好;尖棱型为碎裂煤和碎斑煤,孔隙度和孔容均较高,连通性较好;双S型和双弧线型为糜棱煤、碎斑煤和揉皱煤,煤体破碎严重,孔隙连通性很差。构造变形所造成的煤的孔隙度和总孔容的整体增高和阶段孔容的差异性增长是煤储层孔隙结构分异的主要因素,且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其对煤体破坏的主要变形作用尺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京西煤田地薄皮式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由F09、F01分别成顶底部推覆构造的边界断层及主滑面,其间包容着14个断片,向下消失于基底滑脱面之上,构成典型的侏罗山式薄皮构造。外来岩体由北西向南东推覆滑动,滑移距离在7km以上,地层长度缩短5倍左右,地层厚度增加3倍。推覆构造产生于J3t之后,K1d之前,系燕山台运动中晚期,向下切割及叠加在早期F1滑覆构造系统之上。构造发育规律对找煤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构造地质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构造引发了地球科学革命,成为当前最盛行的地学理论。但是随着板块学说登陆,发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有很大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种新观点、新假说,如近年提出的大陆构造、全球构造、地幔主构造等等。地质构造研究潮流移向多元化。中国拥有构造复杂多样的造山带和多种样式的大陆盆地等构造。实践证明,这些构造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地质工作者要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地质构造,努力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19.
辽宁庄河城区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变形样式多种多样,反映了在不同体制下,构造变形由下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的系统变化,从早期褶皱变形到后期破裂变形过程中岩石韧性递减的系统演变,笔者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构造序列并探讨了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显微构造中应变标志物及应变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差别原理及方法目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定量计算的标志还局限于石英颗粒、鲕粒、化石等球形物体及少数别的标志物。本文介绍的是书斜构造了、布丁构造、显微褶皱构造、揉皱构造和滑脱构造等5种显微构造的应变特征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志的识别和测量有助于提高平衡剖面和缩短量的计算精度。在这五种情况下,测量应变量首先要找到视域内代表最大应变方向的变形前和变形后的长度,然后计算不同视域下的变形量并找出最大应变量,利用应变公式计算变形率。例如:大别山构造带龟山组是一套单斜地层,它的显微变形很发育,显微褶皱显示其缩短变形量达57%,由于龟山组是单斜地层,其样品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内其缩短量为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