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群众业余地震测报队伍作为地方地震部门群测群防的主力军应具有的四大功能的阐述,分析服当前上海地区的地方地震部门在群测队伍管理上存在的三大困难。根据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背景和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在地方地震群测队伍的管理中引入当今企业管理中浒的四大运行机制来赋予群测队伍新的活力,增强其凝聚力,使本地区的群测队伍真正成为地方地震群测群防的主力军,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识别方面,具有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3.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方面。具有与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山西省20年来的地震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地震队伍的组建、台网的建设、分析预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工程地震、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简结.并对今后的地震监测、地方地震工作、分析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地震队伍的建设以及深化加速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昌谋 《华南地震》1999,19(2):75-80
根据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广东地区的震情等特点,讨论了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以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中,关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关系、地震事业的财政渠道和法律保障等性问题,同时指出加强地震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行政管理学及领导管理科学的要求,研究探讨了我国地方地震工作管理的特殊性及其基本要求,提出了科学指导和管理地方地震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模式,即一个指导思想,两个落脚点,三种管理方法和四条保证措施。作者据此总结了我国地方地震工作管理的实践和发展,提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兆电磁波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地方地震队伍监测能力,需要有一些操作简单、容易安装、性能好、工作稳定、不须人工经常管理而又能记录到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的监测仪器。最近研制出的数字记录的超低频电磁波监测仪可自动采集数据,数据可以在仪器内存贮长达一个月,平时不须管理,随时可以通过手工查阅、连接电脑或远程遥控等3种方式获取数据,适合地方地震监测点使用。介绍了仪器研制的科学依据、研制意义和仪器的工作原理,详细了仪器实现自动化、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浙江省地方地震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对有关地方地震工作的当地社会需求作出简要分析,结合震情,省情给出发展浙江省地方地震工作90年代的战略目标建议,进而提出实现该目标的若干对策,供同行人士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理论垮了布莱克斯利地震预测科学已进入艰难的时代。很多一流的地震学家现在认为地震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他们说,寻找在地震前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向人们发出警告的方法是枉费心机。仅有的一线希望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安慰。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地震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地震科学研究的变革性进步,持续引领在地震断层行为和地震过程研究上的科技前沿,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决定采用竞争性的方式重新建设一个或多个新的地震科学中心,并公开征集新中心的建设愿景、科学方向、功能设置及基础设施建设思路。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积极响应并提出24份方案,本文予以概貌性描述,为进一步深入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和科技体制改革给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叙述了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适应形势要求的体会,指出,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发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地震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才能开创科技档案为地震科研、防震减灾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科学管理,是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学科。河北省地震电磁台网实施科技管理,对台网建设和电磁辐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起到了极大地启示、指导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台网管理体系、技术职能、规范规章、技术措施和地震预报的管理等内容。同时对实施科技管理的意义等,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A large number of events with source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n array are usually detected during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with seismic arrays. These events should be detected and correctly interpreted during processing of seismic array records in order to avoid clogging up the event catalog.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classifying records of local events by genetic features and creating a databank with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amples. The present paper considers local events recorded using a unique scientific setup, the Mikhnevo small aperture seismic array. Epicenters of local seismic events are located less than 5 k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array. Seismic responses of acoustic shock waves are also examined. Seismic events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a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using cluster, cross-correlation, and wavelet analysis. Events accompanied only by the arrival of surface waves, as well as events represented by body, surface, and acoustic waves, are identified. Shock wave events are classified as a separate category. A small group of supposedly natural weak events is also found. As a result, a databank of waveforms of local seismic events for the Mikhnevo seismic array is established. In the future, this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automate their identification when investigating the seismicity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和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项目包括大震考察档案等8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为地震科研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地震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的窗口,是科技信息的使者。其作为忠实记录、连续积累和储备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及时传播、交流着70%以上的科技信息,地震科技期刊亦是如此。从地震科技期刊如何走向世界的视角,对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生存、发展的对策,以及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建议和构想,指出,只有将地震科技期刊做大、做美、做强,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向国际地震品牌期刊行列讲军。  相似文献   

16.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ex(Kg) is a parameter that depends 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oil. With this parameter,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a point-based site under strong ground motion. Since it is related to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and amplification factor, the parameter can be calculated for both soil and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HVSR microtremor measurements are recorded at more than 200 points in the Van region to generate a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ex map. After generating the map,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hazard potential and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ex is high at the sites close to Van Lake and at the densely populated city center. Damage in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2011 Van earthquakes(Mw = 7.1) are placed on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ex map and it is realized that there may be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mage and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ex.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approximately 80 percent, between the damage rate map based on the damaged building data and the K_g values. In addition, vulnerability indexes of building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effect of local soil conditions and building properties on the damage levels are determ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the site observations after the 2011 Van earthquakes, it is found that structural damage is not only structure-dependent bu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soil layers and local soi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需要在人工边界上完成地震动的有效输入,目前工程和科研中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有两种:波动输入方法和振动输入方法。波动输入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且耗时,而振动输入方法处理简单,但模拟精度较低。针对应力型人工边界提出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人工边界节点及相邻节点组成的局部子结构施加自由波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从而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地震荷载,然后在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施加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并完成动力计算,由此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输入方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原方法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引起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的外法线方向确定荷载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荷载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均匀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弹性半空间一维地震反应算例初步验证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发,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有其特殊性,总结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抗震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学者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基岩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以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评述和讨论在黄土覆盖地区地震动衰减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的研究工作对从事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 in 1976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North China. Although nearly thirty years passed and there are some researches on its cause, it is far from the end. Here we introduce two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 of Tangshan earthquakes and point out their defects. One is that there is a diamond block in NEE direction in Tangshan region, which is shaped by cutting action of NingheChangli fault, FengtaiYejituo fault, Luanxian fault and Jiyunhe f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