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静华 《地理教学》2022,(19):24-27+33
课程思政和学科思维有机融合的课堂简称为“两思课堂”,它促使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文章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例,探析了高中地理“两思”教学模式:从探寻学科内容和探求学科思想两个方面激活思政要素;从知识传授结构化、结构建立问题化、问题来源情境化、情境体验生活化四个角度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周晶  王辉 《地理教学》2023,(22):17-20
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相比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元素的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国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等,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本文挖掘并梳理了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中的思政教学资源,以期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以及发挥高中地理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思政导向下,党史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多元的认知体系,实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形成全面协同育人合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以党史为融合对象,以引史入境为教学策略,按照“党史内容地理目标化—党史情境地理问题化—党史融入教学活动化—党史教育价值内在化”的实施路径,建构“地理·党史”教学认知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任务,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将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归纳为三种类型: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本文总结了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指向性及其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从数量分布、内容结构和课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中水土保持知识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着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理论。本文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开发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分析案例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其相关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也自大学向基础教育阶段逐渐拓宽。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高中地理”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研究文献114篇,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梳理这些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助力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将思政教育或思政元素融入相应学科的教学是落实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对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的内容进行设计,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教育任务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基于国家“双碳”政策文件,遵循政策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基于框架评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融入“双碳”目标的内容要素,通过解构分析,为高中地理教科书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融入“时间感”,帮助学生摆脱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时面临的知识、思维方法欠缺的困境。本文梳理了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关于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的史料陈述,以“领土主权的时空证据”作为主题,设计了三个情境的教学案例,即《更路簿》的形成与价值、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以及钓鱼岛“保钓运动”,探讨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地球运动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基础性作用、各圈层中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能量传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三个角度对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地理学科视野出发,梳理出三个层次、七个方面的立德树人价值体系,据此剖析高中地理新教材"立德树人"的六大功能:增强家国情怀,共圆中国梦;提高海洋意识,维护国家权益;发展世界眼光,增强全球意识;学习社会准则,发展文化意识;培养人地观念,实践保护环境;养成积极态度,应用辩证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为中学地理教师使用地理新教材、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的专业主干课“土壤地理学”为例,在全面剖析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体系,并深入挖掘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教学途径和预期成效。基于典型教学案例“东北黑土地退化与保护”,本文展示了思政元素如何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教学,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俊芳 《地理教学》2022,(11):16-20+33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新增海洋教育内容,占比之大、层次之高,可谓空前。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越来越注重海洋安全,高中地理新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加强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教育,很大程度上倚重的是海洋教育,但我国中学一线地理教师的海洋教育素养尚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文深入分析了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新增的海洋教育重任,突显“夯实明晰的知海基础”和“促进素养水平的进阶”两大新职能,进而提出构建规范的海洋地理概念体系、完善海洋地理的综合思维路径和树立科学正确的海洋意识三项海洋教育的创新对策。此外,强调尽快弥补中学地理教师海洋教育的素养短板,提出高师地理专业加强海洋教育的教学管理改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婷 《地理教学》2022,(13):14-18
教材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蓝本。新时代的地理教材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以增强文化自信和培养时代新人。本文选取2004年与2019年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与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分为内容选择、内容位置及呈现方式三个类目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2004年的四版本教科书,2019年版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明显增加,内容选择丰富、编排呈现方式灵活多元。本文围绕分析结果,从内容选择与编排呈现上提出发展建议,并基于现有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思考了其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16.
何晓丹  高超  徐皓 《地理教学》2021,(17):54-58
海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地理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缺乏海洋通识课程的背景下,挑起了海洋教育的大任.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内容有所增多但内容分散、不成系统,加之在高考中不受重视,海洋教育面临挑战.为突破海洋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困境,文章基于课标与教材,提出设计渔场研学旅行来落实高中生的海洋教育.该渔场研学以大黄鱼由兴盛到濒危再到重生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舟山开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情境探究,由对大黄鱼的认知上升到对海洋渔业的认知,并从中培育学生的海洋素养,最终落实高中地理海洋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以富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内容作为载体和抓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支撑,以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对接区域发展理念,创设主题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协同探究;多维度评价,凸显实践和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日本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对公民进行灾害教育格外重要。本文分别从目标、内容、教学三个方面对中国与日本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导要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课标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还存在着表述不够明确、防灾技能要求不高、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通过比较,得出以下三个启示:完善灾害目标,提升灾害意识;突破课程限制,充实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重视技能培养。以期为下一阶段课改及一线教师在自然灾害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实施气候变化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在落实“双碳”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双碳”为例,从章节编排体系、知识呈现、教学逻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上海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基于问题逻辑的“双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家”是课程目标,“路”是课程实施路径。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轻育人、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脱离、个体学习行为与生命价值体验相脱离的问题,本文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将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变“读背练考”的知识传授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构建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路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让地理教学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