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下地理科学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整体科学的进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地理科学已迈入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学科间和领域间的深度融合寻求新发展路径,完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服务国家社会之功能,是当前地理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其与国际前沿未充分接轨,研究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有待加强,认为地理科学融合国家重大需求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待提升,认为学科内部体系要根据知识融合需求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助政策引导下地理科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多领域交叉融合和面向申请代码优化布局的分支学科交叉三大融合发展路径与相应政策工具。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立足于保持学科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政策创新来激励地理科学与其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建设更具有活力与创新性的学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地理科学是提升人类对地球表层认知、探索人地关系、解决资源、环境、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的重要支撑。引领科学发展,支撑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育,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使命与职责。追踪地理科学领域前沿,优化学科布局并开展战略引导是基金委地理科学学科工作的重要任务。以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领域4 479项申请书为样本,运用词云分析方法,对申请书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剖析了地理科学及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高光谱遥感”“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等是2021年地理科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热点关键词。在分支学科间交叉融合方面,信息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现关键词主要有“空间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机器学习”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现关键词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可持续发展”“情景分析”等;自然地理学与信息地理学的共现关键词主要有“遥感监测”“尺度效应”“机器学习”“数字土壤制图”等。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从关键词设置、学科间交叉融合等途径入手,进一步从战略层面优化地理科学研究布局,引导科学家聚焦地理学基础理论与热点前沿问题,服务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3.
国际干旱区研究发展态势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军 《干旱区地理》2006,29(3):452-456
基于SCI-E的国际干旱区研究科学计量指标明显上升,灰色预测显示未来仍将保持较大幅度的上升态势;美国是国际干旱区研究的科学活动中心,国际产出力指标居前的机构绝大多数出自美国;中国是国际干旱区研究产出力排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中国科学院是国际干旱区研究连续八年排名第一、产出力最高的科研机构;国际干旱区研究领域已经形成结构稳固、特征显著的核心支撑学科群。  相似文献   

4.
湖泊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原湖泊极易受先天条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和治理好高原湖泊意义重大。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利用WOS和CNKI数据库对高原湖泊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了2001—2021年国内外高原湖泊研究的文献量、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国外高原湖泊研究的发文量远远高于我国;我国更重视政府职能管理,而国外更注重数据模型的模拟跟踪;国外的研究一直聚焦于治理技术更新,我国则倾向于根据政策导向来选择研究方向。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亟需制定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长期性政策,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加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土壤侵蚀研究对于防治自然灾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一些地区长期以来水文观测资料较为匮乏,针对过去时间段内的土壤侵蚀研究通常需要寻找替代指标。湖泊(水库)作为流域内侵蚀产物的“汇”,其沉积物可不同程度地记录较长时期土壤侵蚀的具体特征,因此,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围绕确定土壤侵蚀年代,反演侵蚀过程,探寻沉积物来源的研究主线,详细论述了湖泊(水库)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矿物磁性、粒度以及地球化学指标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分别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湖泊(水库)沉积物在上述3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阳  王晓锋  熊巨华  吴浩  李鑫  蔡顺  张中浩 《地理研究》2023,(10):2817-2826
近几十年来,因气候变化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已被世界各地的器测及实验记录所证实。深入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理是建立气候变化与各类灾害事件耦合关系的前提。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不同自然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因此探究气候变化及各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互相耦合机制,是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科学学科2010—2021年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剖析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资助现状,归纳并展望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量均逐年增长,显示出该学科方向人才储备规模不断扩大;面上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量较为稳定;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量亦呈增加趋势,但资助量波动较大。依托单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的6家研究院(所)是地理科学学科中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目前,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存在研究队伍区域分布不均、研究手段及内容相对单一、机理和...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出让视角,构建产业发展驱动力评价体系综合测度2009~2013年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借助ESDA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全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格局与宏观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呈现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的态势;② 依赖用地规模扩张的产业驱动结构仍有待突破,东部应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分工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③ 国家政策扶持是装备制造业驱动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城市化发展、企业集聚水平和基础设施优势对其发展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 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各圈层、各要素以及自然和人为现象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是在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需要, 是地球科学向综合集成 方向转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在全球规模上已经组织了一系列重要 国际联合研究计划, 企图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协作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离不开 对地球系统要素和圈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综合观测工作的支持。自20 世纪80 年代以 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的观测、监测和信 息共享网络。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建设, 其目的是对生态过程 进行长期的监测, 研究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 从而揭示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长期 变化, 为生态系统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始建于1988 年, 在中国生态系统动态观测、科学研究和试验 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 年在CERN 的基础上, 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始建立中国国家生 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N) , 目前已经遴选出了53 个台站, 开始对农田、森林、草地( 含荒漠) 和 水体( 湖泊和海湾) 的动态进行观测研究, 该网络必将成为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发展地球系统科学角度, 讨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地灾害研究的发展态势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积善  王成华 《山地学报》2006,24(5):518-524
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自然灾害问题。据最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泥石流、滑坡研究的前沿领域是:泥石流、滑坡活动的地带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泥石流、滑坡起动机理、动力学模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风险分析、发生时间预报;成灾机理与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国内研究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近50 a的研究,涉及上述诸多研究颁域。但研究不深,还存在不少差距。据国内外研究态势,针对山地所实际,提出了在泥石流、滑坡理论创新和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方面12条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政府引导基金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从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政府引导基金的扩散与分布、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发现有:(1)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在于缓解融资缺口,实现区域发展目标;(2)政府引导基金经历了不同地理尺度的扩散,形成了不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3)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可以分为募资、投资、管理、退出4个环节,公共资本的参与和政府干预是其区别于一般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4)总体而言,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的风险资本供给、创业创新、产业升级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扩大区域发展差距。最后,论文提出地理学要加强区域发展视角下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与重点领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在与土地管理实践的密切结合中扩展了学术影响,提高了学科地位.在土地利用的调查与监测、综合属性评价、规划与设计、变化与机制、工程与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基于发展态势的分析,本文提出应加强土地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土地利用的方法体系研究、拓展土地利用的研究视角和深化研究内涵、强化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2.
路甬祥 《地理学报》2005,60(3):355-360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5年2月22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路院长在讲话中就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当前地理学研究中的水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地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所发展方向、科研管理体制、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野外观测实验台站建设、科研领导组织工作、科研人才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CNKI中国知网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V对2000-01-01—2019-05-01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热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突现词前沿路径辨识分析、发文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发文期刊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国内外相应的知识结构图谱,并立足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理论内涵、量化测度、实践应用层面进行评述。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精明发展研究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究网络,但知识结构网络紧密性有待加强。2)国内外研究主题聚类知识群组数量较多,关键词共现聚类演化路径较长且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时区流动和继承脉络。3)国内研究热点前沿逐渐从宏观理论分析转向城市微观实践应用以及城市收缩新兴态势。4)国内外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广泛但互引关系稀松,亟待加强交流探讨;国内研究机构学科划分细致广泛,区域科研能力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和北京表现突出。5)国内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城市精明发展研究载文成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与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的本质是,解读地理知识产出空间结构,更深层次是地理科研活动空间不均衡的阐释。基于论文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以1986—2018年《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地理科学进展》(简称“4地”)发表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39所中国地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发文指数,界定高校发展形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地理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 从发展历程分析,“985”高校是中国高校地理研究的核心,而“211”高校在2005年后普遍发展,形成以中、高发文量为主的集聚区,其他类高校形成高、中、低发文量均衡分布的态势;② 从空间集聚分析,东部高校逐渐形成“北上广南”的地理研究集聚区;中部高校于2004年后呈现快速发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发展最为突出;西部高校总体呈现“西北强—西南弱”空间格局;③ 综合分析表明:中国高校地理学发展势头强劲,但“985”高校、东部高校地理发展内部差异较大,且短期内西部与中东部高校、其他类高校与“985”“211”高校地理发展不均衡依然维持。在未来发展中,除引进优秀科研团队、政策扶持外,中国高校地理发展还应抓住区域特色,培育自身地理团队,以实现区域研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李双成  王羊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10,65(11):1315-1324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地理学研究范式正逐步发生改变。本文在回顾复杂性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代地理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基础上,对地理系统复杂性的表现、特点、成因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比较了传统经典地理学研究范式与复杂性科学视角下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差异,最后探讨了复杂性地理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图景,即超越还原论的地理学整体思维和地学格局与过程的广义进化思维。  相似文献   

16.
生计脆弱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飞  应蓉蓉  李博 《地理科学》2016,36(7):1073-1080
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1~2015年间收录主题为“livelihood vulnerability”的文献为基础,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采取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生计脆弱性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 生计脆弱性研究文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美、英、澳、加、德5国及东英格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麦吉尔大学、利兹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等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Ellis F、Smit B、Adger W N、Kelly P M、Davies S和Turner B L等学者及其代表作是生计脆弱性研究的知识基础。 饥荒、社会生态系统、生计策略、贫困、减贫等是生计脆弱性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7.
韩增林  朱文超  李博 《热带地理》2021,41(1):206-215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1—2019年收录主题为"regional resilience"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5.0软件,采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共现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弹性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结果发现:1)区域弹性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8.
认知地图能力是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地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梳理了国内外地理教育以及地理科学领域的认知地图研究成果,包括认知地图的概念、构建策略、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问卷编制原则等内容,总结当前教育类认知地图研究的成果及趋势;同时结合地理科学领域的认知地图研究方法,重点整理认知意象研究方法。在地理教育领域,未来应更关注实证研究,应将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期综合全面的分析中学生认知地图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71,自引:28,他引:71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湿地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管松  刘大海 《极地研究》2022,34(1):81-89
新兴治理主体及其主导的商人秩序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极旅游业者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IAATO)不仅是一个国际行业协会,还是南极旅游治理中一个重要的新兴治理主体,而后者的视角正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所缺乏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