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矿化长英质脉体和晚期沿韧脆性剪切带充填的长英质脉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说明其成因一致。区内印支期花岗岩、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在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上有一定相似性,反映由片岩进一步衍生形成的花岗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对其原岩的成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不是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形成的主要机制,铀成矿主要与后期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混合岩型铀矿是康滇地轴上最有希望取得找矿突破的铀矿类型,海塔地区的铀矿化即是该类型铀矿的典型代表。本文针对区内的长英质脉矿石、富晶质铀矿石英脉矿石和含矿热液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混合岩化热液成矿阶段为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80~540℃,盐度变化范围为16.15%~23.18%NaCl eqv,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阶段;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范围为5.56%~23.18%NaCleqv,是区内富铀矿的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测试表明,长英质脉矿石石英包裹体中以CH4、CO2为主,其次为H2O和N2;而富晶质铀矿石英脉及含矿热液石英脉石英包裹体中以H2为主,部分含有CO2、CH4、H2O。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混合岩化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而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宝斯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共有6条矿脉,走向近SN。矿床的形成经历了4个成矿期和6个成矿阶段。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砂岩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严格受SN和NNW向断裂控制,围岩和侵入岩参与了成矿作用。矿石Pb、S、H和O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研究表明,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地层,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温度为200~230℃,属中低温蚀变砂岩型。  相似文献   

4.
对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一带出露的典型榴辉岩和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温压条件综合研究。榴辉岩可分为蓝闪石榴辉岩、钠云母榴辉岩、绿帘石榴辉岩和蓝闪石榴角闪岩(退变榴辉岩)4类,蓝片岩可分为含蓝闪石石榴白云母钠长片岩、石榴白云母蓝闪片岩和石榴白云母蓝闪石英片岩3类。新鲜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钠云母+绿帘石,退变榴辉岩则为石榴石+蓝闪石+角闪石;蓝片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钠长石+石英。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石榴石变斑晶均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XMn和XFe降低,XMg和XCa升高,指示了升温进变质的演化过程。根据榴辉岩矿物共生组合、石榴石内部包体组合分布特征及传统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确定榴辉岩经历了4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硬柱石蓝片岩相进变质阶段、峰期榴辉岩相变质阶段(t=543~579℃,p=1.5~1.6 GPa)、峰后绿帘蓝片岩相退变质阶段(t=~450℃,p1.0GPa)和晚期蓝闪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t400℃,p0.5 GPa)。利用p-T视剖面图计算的榴辉岩、蓝片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与传统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十分相近,其中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t=520~550℃,p=1.7~1.9 GPa;蓝片岩峰期变质条件t=520~620℃,p=1.7~2.3 GPa。本文估算的榴辉岩峰期变质压力条件与前人根据柯石英的发现而认为研究区部分榴辉岩及其围岩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认识明显相悖,原因可能如下:①后期退变质作用引起研究区榴辉岩全岩成分、矿物化学成分的调整,在采用Grt-Cpx-Phe温压计和以全岩成分为基础的相平衡模拟方法估算峰期温压条件时受到影响,从而使估算峰期压力条件普遍偏低;②西南天山的榴辉岩可能并非全都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可能分别代表了不同变基性岩块在不同俯冲深度变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重要的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分的热液;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高盐度的热液体系;矿区晚期阶段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及盐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与区内燕山晚期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活动有关;主成矿阶段流体可能来自其后的花岗斑岩等类脉岩活动;成矿晚期阶段流体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位于辽东裂谷北部边缘与太子河凹陷复合部位, 产于燕山晚期侵入闪长 杂岩与寒武纪沉积灰岩接触带间的夕卡岩内。夕卡岩矿物可以分为进变质阶段蚀变矿物组合和退变质阶段 蚀变矿物组合, 成矿元素由深部向浅部具有Fe→Cu(Mo)→Zn→Pb 的转换规律, 具有明显的分带分段性。为 了探讨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演化史, 选择了石榴子石和方解石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 数据测试表明, 石榴子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376.1~450.0 ℃, 平均411.6 ℃; 方解石中流体包裹 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2.6~170.0 ℃和178.3~270.2 ℃, 平均值分别为149.5 ℃和204.5 ℃, 冰点温度范围 为?4.2 ~ ?17.6 ℃, 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吻合, 与国内外其他夕卡岩矿床相比, 数据具有实际和理论研究意义。 本矿床Fe-Cu(Mo)、Cu-Zn、Zn-Pb 矿体的形成温度分别集中于约410 ℃、400~300 ℃、约150 ℃和约200 ℃。 以往Pb、S 和D-O 地球化学数据和本次研究REE 特征显示, 岩浆流体起源于上地幔, 在上升过程中携带了 大量成矿物质, 在进变质阶段和退变质阶段, 成矿流体交代形成特定的夕卡岩矿物组合, 退变质阶段的后期 阶段, 有了大气降水的参与, 单一来源的岩浆流体转化为了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7.
宽坪银矿床是位于华北地块南缘崤山地区的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宽坪矿床开展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宽坪银矿床成矿阶段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Ⅰ期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30℃,平均为252℃,盐度为8.5%~16.4%,平均盐度为12.63%,流体具有中等盐度和低密度的特性,推测Ⅰ期成矿热液应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的混合;Ⅱ期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5℃~316℃,平均为216℃,盐度为0.19%~18%,平均为6.13%,较Ⅰ期温度平均下降36℃,盐度平均下降6.5%,推测Ⅱ期成矿热液应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雨水的混合;Ⅲ期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265℃,平均为192℃,盐度范围为0.18%~16%,平均为7.73%,Ⅲ期成矿温度较Ⅱ期平均下降24℃,支持大气水的混入,但流体盐度较Ⅱ期略升,可能跟岩浆流体减弱、变质流体成矿作用增大有关,推测Ⅲ期成矿热液应为变质热液-雨水的混合。综合分析认为:(1)宽坪银矿床成矿期成矿温度为中低温;(2)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后期有变质热液与雨水的混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带上来的深源物质。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宝斯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共有6条矿脉,走向近SN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4个成矿期、6个成矿阶段,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砂岩型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SN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矿床是在成矿流体处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压浅成、偏碱性、高硫低氧、相对还原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属中低温蚀变砂岩型.区域构造和水系沉积物测量是区内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9.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一重要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矿化分3种类型、4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一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份的热液;矿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类型热液。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矿床属叠生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可划分为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四个变质阶段。各变质阶段具有特定的矿物组合、变质反应、温压条件和流体特征。变质泥质岩和变质基性岩具有一致的变质演化特点和相对应的标志。高密度的CO_2流体占主导和低H_2O逸度是麻粒岩相变质流体的特点。变质作用演化的P-T-t轨迹与变质流体的演化特点是一致的,具有典型造山带型变质作用演化特征。反映了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1),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次透辉石±钛铁矿±石英;峰后近等温减压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2),以出现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和斜方辉石+斜长石(An_(90-92))为标志;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以角闪石+斜长石(An_(33-53))+钛铁矿±次透辉石±石英等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平衡模拟与传统地质温压计结合限定M1期温压条件为P=11. 6~12. 5kbar,T=780~840℃,M2期温压条件为P=7. 4~8. 2kbar,T=800~880℃,M3期温压条件为P=6. 6~7. 5kbar,T=500~560℃,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ITD型特征,这种演化轨迹通常代表加厚下地壳快速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该项研究对华夏地块构造作用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粤北下庄铀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粤北贵东岩体的外接触带变质砂岩中,受北北东向构造、热液活动、岩性及接触带共同控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测试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铀矿体成矿期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含铀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500℃2520℃,流体盐度为04114857 wt% NaCl eqv,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活动范围。坪田地区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含矿构造发育、围岩蚀变强烈及低温、低盐度的含矿流体特征,是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也是下庄铀矿田开展花岗岩外带型铀矿找矿潜力较大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电子探针Th-U-Pb测年因其高分辨率与高精度的优势,在独居石、锆石等定年矿物中得到了推广,但在Th、U、Pb含量高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矿物中则应用较少。本文在铁矿床变质岩绿泥石、阳起石黑云母蚀变岩首次发现U含量高的晶质铀矿,基于此,结合该铁矿床地区的地质背景,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将镜下蚀变现象、年龄计算与其他相关元素分析相结合,重点对晶质铀矿的成矿年龄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镜下观察判断,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与澳大利亚著名的变质型铀矿相似,均为古老的变质型,且周围的脉石矿物均为绿泥石,绿泥石皆由黑云母退变质而成,铀矿的赋存位置显示其与黑云母、绿泥石之间有紧密联系,其成矿年龄与黑云母、绿泥石形成年龄息息相关。继而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成矿年龄,判断成矿期次,得出主要成矿期在(1654±17)Ma~(1805±17)Ma,为中元古代中期,且主要成矿期与热液蚀变作用黑云母化有关,后期活化富集时期在(657±17)Ma~(807±17)Ma,为新元古代南华纪时期,此阶段是热液侵入、绿泥石化广泛发育的时期;选取较大颗粒对晶质铀矿的环带年龄进行计算,从年龄分布上证实后期有强烈的流体活动的发生,且主要与绿泥石化相关。另外,对比变质型与沉积型铀矿中Y2O3与UO2含量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关系对判断铀矿成因即是否为变质型或沉积型可能有指示意义,但缺乏大量的数据佐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地区之一,但至今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近年来,在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但相关研究工作还未全面系统展开,本文拟对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本区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5.
梅水泉 《铀矿地质》1997,13(2):83-88
三九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似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沸腾、交代蚀变及环流冷却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蚀变-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  相似文献   

17.
辽宁高家堡子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家堡子银矿床经历了沉积—变质期和热液叠加期。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沉积—变质期不发育可供研究的流体包裹体,热液叠加期发育大量原生流体包裹体,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型含CO2三相、型单CO2及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359℃,盐度为3.1%~15.9%NaCleq,成矿流体属NaCl-H2O-CO2体系;独立银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和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114~190℃,2.0%~5.5%NaCleq,属低温、低盐度NaCl-H2O流体体系。通过与矿区新岭岩体中流体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成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经历了早期阶段不混溶作用到晚期阶段地下水的混合过程。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到混合过程对银的沉淀成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砂岩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镜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该矿床矿石中存在5种矿物蚀变作用类型: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和水云母化;钻孔伴生元素特征表明,钱家店部分铀矿体在初次形成后,可能又遭受后期流体叠加改造作用;元素迁移特征表明,矿区总体可能经历了两期不同性质的成矿流体,前期流体导致矿化砂岩的形成,后期流体在此基础上叠加改造,使铀再次富集成高品位铀矿石.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钱家店铀矿床经历三阶段成矿流体作用:第一阶段为同生沉积铀成矿;第二阶段为油气/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第三阶段为层间氧化铀成矿.  相似文献   

19.
托克赛中型铅锌矿位于西天山成矿带赛里木微地块。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3个时期。喷流沉积期具典型SEDEX矿床特征,"岩控性"与"层控性"明显,成矿流体以海水为主;变质改造期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210℃~271℃,w(NaCleq)为12.7%~13.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期发育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90℃~341℃、w(NaCleq)为4.8%~40.8%,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矿床的矿源层形成于古元古代的海底喷流沉积环境,后期经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