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动站测报系统软件及数据的备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自动站测报系统软件和数据文备份和恢复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Ghost应用软件是NORTON公司为了实现各类数据包括操作系统的备份、克隆、还原而开发的专用软件。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且支持现有的各类操作系统如Win9X、WinXP、WinME、Win2000、UNIX、LNIX等。本文主要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3.
蒙涛  周艳 《贵州气象》2008,32(1):40-41
利用批处理文件实现气象数据自动备份.  相似文献   

4.
自动气象站日地面数据文件的维护和备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每天20时编发报后,台站都要对当日定时的数据采集、报编发时保存在B件的资料进行维护。输入无遥测项目的人工观测项目记录,并从自动站数据件中读取数据,完成各项目的日统计。一般情况下,数据不需要替换,以B件为准。只有当某个时次要素不为空,且与Z件中的数据不一致时;或出现B件中个别时次无数据而要用Z件数据来代替B件时,才进行替换。所需替换的内容地面测报软件会自动列出,只有选中数据再点击“替换”才会生效,然后存盘。数据替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黄晓峻  韦仕丽 《贵州气象》2005,29(1):44-44,46
对GZDM4.1日常数据的3种备份方法(软盘备份、硬盘备份、光盘备份)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通过修改软件系统参数和目录路径等步骤,将自动站业务系统移植到人工站系统上做应急备份,实现人工站计算机上同时安装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双”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自动站上位机操作系统的准备和优化及测报软件提供的一些功能,以最大限度减少因硬件、操作和软件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数据丢失,就如何作好数据的备份和补救恢复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Robocopy命令并结合C#编程语言开发出简单易操作实现的气象数据实时备份软件,使测报业务中备份计算机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同步备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按照规定要求,自动站系统及资料要进行异机备份。资料永远在不断地更新之中,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备份,以保证备份数据与资料的同步性。备份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每天都需要进行,时间一长,难免滋生单调厌倦之感,令人“烦不胜烦”。备份,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系统缺乏稳定、病毒狂舞肆虐的今天,把备份做得一丝不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众多备份软件的考察筛选,下面介绍的Second Copy软件能够很好地代替我们来完成这项工作,达到自动备份的目的。另外介绍了随时在短时间内启用备份机代替主用机工作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测报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编发报后,业务质量提高了,但系统软件和硬盘故障又会对地面测报数据造成破坏,还容易受病毒攻击。为了避免人为或计算机病毒等原因,造成计算机内的数据和参数丢失,各站均应做好自动站的数据、参数备份,一般可采用计算机异地存盘、刻录等。本文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划任务功能,利用简单的批处理程序,实现每日对测报的数据进行异地存盘备份。  相似文献   

11.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络通信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软件状态监控、各种信息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业务人员故障解除过程耗时,从而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质量,适应地面测报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崔鹏  贾树泽  王素娟 《气象科技》2011,39(5):625-628
汇集软件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汇集数据偶尔会掺杂异常数据,异常数据的出现不仅影响处理后0级数据的正确性,而且影响软件稳定运行,因此进行了简单实用的容错设计采用滑动检测的方式进行异常数据的判识、分类和处理,并在业务系统中加以实现。实际运行效果证明,这种容错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和判识多种数据异常,并能分类进行处理,从而显著提高了汇集软件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所产生的各种数据格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为用户充分利用这些降水数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气候监测预测分析系统(CIPAS3.0)数据环境的系统架构、总体设计,提出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并进行深入分析。CIPAS3.0作为国家气候中心面向气候监测、预测、诊断业务的核心业务系统,其数据支撑环境已全面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针对不同存储格式的数据源,建立了以GBASE和PostgreSQL底层存储架构为基础的气候专题数据库,采用基于配置文件的可插拔数据加工处理框架,并提供了具有数算一体能力的数据访问接口。CIPAS数据环境设计采用OBS(Object Storage Service)对象存储进行产品的管理,同时针对数据产品完整性和分布式集群管理建立了全流程的监控系统,实现了数据从采集、入库、存储、加工处理、访问、监控等各环节的支撑作用。目前,CIPAS3.0数据环境已投入业务使用,其建设成果在国家级业务单位和试点省份的试用显示出其在支撑业务应用能力与发展前景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再工程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进明  王素娟 《气象科技》2006,34(5):642-645
分析了现行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开发体制和模式的弊端,归纳并总结了卫星气象应用系统软件工程化在整体上的原则性要求,提出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02批资料处理应用软件开发方法,对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科学研究人员、软件工程化人员和系统集成人员进行了任务界定,分析和总结了风云二号卫星02批资料处理软件再工程过程中的开发模式、准则和有关要求。最后按再分析、再编码、再测试3个阶段简要介绍了对风云二号卫星02批资料处理软件进行再工程改造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6.
自动气象站缺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容易受到直接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仪器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影响,导致自动站采集器等设备损坏,造成业务中断,数据缺测,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因此,台站观测人员需要在自动站设备故障,资料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补测、挽救,保证气象数据完整、按时上传。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缺测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着重对自动站定时观测、每小时上传文件及日、月数据极值、统计缺测等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雷达强度数据中的阵风锋特征统计和自动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芬  杨吉  夏文梅  周红根 《高原气象》2015,34(2):586-595
利用江苏南京2009-2012年天气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阵风锋变化特征、阵风锋弧长与移速关系,及其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呈现的总体、局部特征,详细分析了三种窄带回波回波带反射率因子分布特征。通过设计反映回波带平坦性的计算方法实现定量分析窄带回波分布异同功能。根据回波带径向波形特征判断径向波形的波宽、波峰个数、波峰阈值和波形双边梯度等特性,实现阵风锋径向波段识别。在对反射率因子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回波平坦性测试方法和阵风锋径向波形识别算法达到自动识别阵风锋回波的目的。识别效果表明:回波带平均值5 d BZ的独立阵风锋回波识别准确率达87%以上,回波带平均值10 d BZ的混合型阵风锋回波识别准确率达89%以上。对弱阵风锋识别成功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18.
黄敏松  雷恒池 《气象科技》2015,43(6):1060-1064
利用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进行飞机入云观测是云微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探测手段。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对所采集到的云粒子图像信息先进行压缩处理后再传入电脑进行存储。后续的粒子图像信息回放,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才能实现,为实现对云降水粒子图像信息的回放,在分析云降水粒子图像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利用图形化语言LabVIEW编写了粒子图像数据的解压缩程序,并采用消息队列和JKI状态机的组合形式进行软件架构的系统设计,最终开发出云降水粒子图像回放软件。该软件可实现对云降水粒子成像仪的粒子图像数据进行读取与显示,还可对粒子图像信息进行提取和存储,可辅助云降水物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的决策部署,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化、智能化观测。该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目前台站最新使用的Ver3.0.2.615版地面综合观测业务ISOS软件在架构核心、业务应用、应急处理和日常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从事气象业务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