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俞纪新司长负责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为项目执行负责人。3年多来,中日专家成功地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云、贵、川地区布点观测及其设计和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等方面成绩显。2005年中日JICA项目取得如下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俞纪新司长负责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为项目执行负责人.3年多来,中日专家成功地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云、贵、川地区布点观测及其设计和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等方面成绩显著.2005年中日JICA项目取得如下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日JICA计划项目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JICA项目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系统计划总体设计与工程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张人禾、徐祥德组织了观测系统方案实施。项目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设计重点体现了长江流域灾害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与区域水资源评估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继志  于淑秋 《气象学报》2005,63(5):834-835
建立高原周边地区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站网是发展中国天气、气候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能力的重要环节。青藏高原观测作为上游天气敏感区的特种观测业务站网建设是高原及周边地区实施减灾、防灾,包括下游地区防洪预警洪涝,改进中国灾害预警系统,发展减灾和预测新技术,整体上提高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水平的迫切需求。中日合作JICA项目全称为:“中日合作气象灾害研究计划”,该项目实施目标为在局地强对流、暴雨与大范围洪涝灾害性天气上游“强信号”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建立大气边界层及水分循环综合观测网,集成现代先进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亚训季风机制合作研究协定于1993年签订、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厂第7次中日工作组会议,通过了“合作研究科学成果评述”。合作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和分析中日双方自1993起在西藏拉萨、那曲、日喀则和林芝4地设立了热量平衡自动观测站(A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省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的气象业务观测系统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并通过JICA项目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在高原及其东缘区域初步组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观测条件的改善,加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观测能力的提高,青藏高原东缘对流云和水汽观测试验得以实施,此次试验将重点关注这一区域对流云结构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及其对灾害性天气的可能影响,并将争取改进数值模式中高原及周边区域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提升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明星所长和日本气象研究所中山嵩所长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沙尘合作研究《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细则协议。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多次遭遇沙尘天气,其频数之多,强度之大,为十多年来少见。它给当及广大下游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交通运输、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再次引起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2000年 10月 16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关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美国NCAR—NCEP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及大气准45d低频振荡(LFO)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6月19日左右青藏高原雨季开始,青藏高原是水汽输送的汇区,青藏高原影响了我国东部的降水天气过程,使长江流域降水不均匀;青藏高原的大气低频振荡对东部地区低频降水也产生了影响,使低频降水带在青藏高原的东坡出现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观测研究》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经费共同支持项目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研究员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汤洁副研究员。目的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大气臭氧和相关前体物、气溶胶进行综合观测,研究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夏季大气臭氧低谷形成的过程、物理化学成因和机制。背景”八五一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中国地区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夏季6-9月间存在着大气臭氧总量的异常低…  相似文献   

10.
于淑秋  王继志  丁国安 《气象学报》2007,65(6):1011-1012
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于2007年9月17—2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第五届科学研讨会暨项目中期评估会会议。中日专家报告表明,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建设———我国高原及周边新一代气象综合监测网已按计划建成,并在观测网管理、数据质量控制、资料处理、研究与业务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卫星资料与GPS水汽观测系统点面结合、陆面过程模式同化、高原及周边GPS水汽观测网资料模式同化等新技术开发等,已经取得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业务应用价值的成果。2007年9月17日会议开幕式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预测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91年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8个站日平均气温和KWBC客观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西北侧大气20天振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大气存在显著的20天振荡,这种振荡在垂直结构上表现为正压特征,并且指出在20天振荡的峰值和谷值时期,即分别对应着青藏高原西北侧高温少雨和低温时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储凌  张乐坚  陈渭民 《气象科技》2012,40(3):474-480
感热通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是边界层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基于中日JICA计划项目中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温江站的边界层铁塔观测资料初步研究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计算边界层感热通量的方法,并将ANN和经验公式法计算得到的感热通量分别和真值作相关和误差分析。对2009年4月和5月的两个个例研究的结果表明:ANN计算结果和真值的相关性都高于经验公式法且趋势变化和真值更加吻合,ANN计算的2009年4月的感热通量与真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稍大于经验公式法,但2009年5月的RMSE明显小于经验公式法。  相似文献   

13.
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季风合作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于1993年3月12—14日在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举行.会上双方商讨了首次合作内容,主要有:1.西藏地区大气陆面相互作用观测和分析研究,包括在西藏地区设立热量平衡自动观测站和积雪冻土自动观测站;2.卫星资料的分析研究,包括季风环流大范围条件和冰雪状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自1993年开始以来《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在青藏高原上观测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三个部分:观测仪器的特点、观测环境的气候特征和观测项目(要素);观测资料的特点;部分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结果介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一份“加强美参与中层大气计划(MAP)研究工作的建议”。该建议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所属日地研究委员会的中层大气计划专家组提出,并得到日地研究委员会的审阅和认可。建议提出需要加强研究的三个方面的项目——最优先项目、优先项目和重要项目如下:最优先项目1.中层大气的上层:辐射、化学和动力学中层大气的所有尚未获得解决的问题中,似乎大多出现在中层大气的上层而不在任何其它部分。这些问题包括例如反经向温度梯度和伴随的隔断的纬向急流,温度递减率的变化,臭氧化学,离子化学,非局地热力平衡红外辐射,与热层低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迟延的”短波加热现象。这些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82-1996年每天两次的NCEP丙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是引起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青藏高原地区,阿拉伯海,盂加拉湾和菲律宾附近地区是四个主要的日变化显著区,青藏高原地区是垂直运动的负值日变化中心,其它三个区域的日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的日变化有反相关系,这种特征一年四季都存在,但各显著区域范围的大小,中心位置及环流日变化的强度随季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青藏高原加热场日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环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福建雨季旱涝影响的环流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55-1994年多种不同类型青藏高原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冬季和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北半球大气环流与福建雨季降水的遥相关,讨论高原雪盖异常反馈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导致福建雨季旱涝的可能途径,为在福建雨季旱涝预测中应用积雪因子提供一定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我被选派参加中美大气合作计划之“培训和参与”项目,在美国天气局科技司(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下属的气象开发实验室(MDL:Meteor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年际变化中的 ENSO信号,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 E1 Nino年(SOI指数为负)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增加,在 La Nina年(SOI指数为正)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减小。本文同时讨论了与ENSO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  相似文献   

20.
春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前冬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春季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春季高原热力异常与前冬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为大气热源变化的活跃区域;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大气热源变化表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对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