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成雯 《内陆地震》1998,12(2):126-132
新疆地震局^14C实验室为提供准确可靠^14C年代 数据,在选择,制备、测量本底苯,制备、测量糖碳苯,分析产品的淬灭对^14C年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试验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137Cs湖泊沉积年代学方法应用的局限——以Crawford湖为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项亮 《湖泊科学》1995,7(4):307-313
^137Cs湖泊沉积年代学方法是测定现代湖泊沉积物沉积年代和沉积速率的重要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之一。对加拿大Crawford湖采集的沉积孔柱内^137Cs垂直分布的研究发现,该方法给出时的标有明显偏差。比较^210Pb和纹层等年代方法的结果,其1963年时标蓄积峰值所在位置明显移向表层,而作为1954年时标的该核素出现蓄积的层位则远早于该年沉积物蓄积层位。研究还表明,孔柱中较高的间隙水含量、缺少足以吸  相似文献   

3.
赵红梅 《华南地震》1996,16(2):53-56
介绍了建立华南地区^14C年代数据库的思路和结构特征,该加目收录了华南地区数百年代数据,其管理系统设计了6种检索方式,通过检索可查询到所需的^14C年代数据及其相关的地质资料,为有专业的年代分析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湖相沉积14C年代测定中“硬水”影响的发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任国玉 《湖泊科学》1998,10(3):80-82
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巴克窑泡子湖相沉积物分别做了^210Pb和^14C测年,比较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发现,^14C年龄比^210Pb估计年龄偏老约2000年,内蒙古其它湖泊的沉积物^14C测年资料一般也都存在年龄偏老问题,作者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干燥和半干燥地区湖泊“硬水”影响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  相似文献   

6.
李红春  陈文寄 《地震地质》1996,18(4):329-338
由于受“死碳”的影响,年轻洞穴碳酸盐的^14C测年始终受到限制,为此,建立了^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及校正“死碳”影响的理论模式,从而将石笋的测年时限和精度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北京石花洞年轻石笋的定年。利用^14C法与石笋生长光性年际纹层推算的平均生长速率十分吻合,表明石笋S312的生长速率为0.042mm/a。^210Pb法测定石笋顶部的年龄小于100a,与^14C结果的外推年龄基本  相似文献   

7.
彭贵  焦文强 《地震地质》1994,16(1):26-28
通过对独山子地区荒漠土碳酸盐淀积层的^14C年龄测定,探讨了碳酸盐淀积层碳的来源及其^14C年龄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根据碳酸盐淀积层的无机碳年龄,对确定土壤的年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大布苏湖沉积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与古环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994年9月,在吉林省大布苏湖湖盆东部,获取了总厚度为8.10m沉积剖面样品。以10cm间隔采样,对样品中有机质成分及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沉积物中有机物的δ^13C值指示了源生物的特征。在暖干时期,沉积物中有机质具有较高的δ^13C值;反之,冷湿时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值降低,结合剖面碳酸盐含量及^14C年代分析表明,湖区15000年来经历了多期冷  相似文献   

9.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DC93-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rog、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汗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水热条件达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放射性同位素碳测年实验室的14C测年原理,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化学制备,低水平放射性测量方法及测定年代。首次公布一批14C年代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用通日月均值减去夜均值计算的月均值资料和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4个台站的北向分量1年周期变化的振幅向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分析结果显示用P^0n(dnd=1,…,6)复合模式的估算的C值较合理。各台的C值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和论述了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测年原理,以及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应用前景.作者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引入榆木山和阿尔金山山前地区的活动构造测年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土壤CaO、CaCO3和CaCO3累积指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统计得到了土壤中砾石钙膜的平均累积速率.通过回检和应用对比分析,认为土壤年代学方法适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东生 《湖泊科学》1995,7(4):327-333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区外围沙下盐湖的卤水及沉积进行了综合研究。沙下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与地表径流和开放性盐湖卤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高Na^++Cl^-、低Mg^2++Ca^2++SO4^2-、贫K^++CO3^2-+HCO3^-等特征。沙下盐湖析盐层位含有新生矿物并夹带碎屑矿物,其盐类矿物组合为:石盐+羟氯镁铝石+光卤石。25℃等温蒸发相图表明,其卤水演化方向往光卤石析出区迁移,在穿越上覆盖  相似文献   

14.
邢成超  孙忠 《地震地质》1998,20(1):83-90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本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与发育年代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为,所建定量计算关系式可试用于同类地区活动断层的测年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质》2000,22(12):62-6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年代学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多年来,为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地质、地貌和构造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地震局和地质所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及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14C、U系、K—Ar、TL、ESR、FT等测年实验室及孢粉分析室,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成都台网速度量记录测定尾波震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银  邓小华 《四川地震》1996,(4):126-130
利用成都遥测地震台记录和实量处理系统记录,初步建立了14个子台速度量记录持续时间测定近层波震级的经验公式MD+D0+C1logτ+C2log^2τ并求得其中的系数C0,C1和C2,使得MD与全川分析目录结果的地震震级ML相一致,由于持续时间测定的震级的大小与信号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并反映台站附近价质性质,与路径基本无关,不受记录限幅与否的影响,可提高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7.
陈杰  尹功明 《地震地质》2005,27(4):715-71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1990年被批准为中国地震局开放实验室,丁国瑜院士为开放实验室主任。2003年底并入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和技术人员14名,其中研究员5名,8人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招收和培养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实验室拥有多种测年方法和测年手段,测年技术全、测年对象广、测年范围宽、仪器设备先进,在国内乃至国际同类实验室中独具特色。目前包括:碳十四(14C)、释光(OSL/TL)、电子自旋共振(ESR)、钾-氩(K-Ar)与氩-氩(Ar-Ar)、裂变径迹(FT)、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36Cl等)前处理及孢粉分析实验室。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活动构造与新构造年代学、构造热年代学、火山年代学、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2003年以来,在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对下属各实验室的实验运行环境、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14C测年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目前拥有2套Quantulus-1220型超低本底液体闪烁测量仪以及小样品14C测年制样系统(制备样品量<500mg,合成效率在75%以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年 1 2月 ,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研究员为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原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等为基础组建的。实验室以构造物理实验和模拟技术、活动构造与年代学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流动地震台阵技术等为依托 ,以地震动力学 (地震机理、动力学过程等 )与强震预测为主题 ,以现今构造变形图像与强震危险性、岩石圈三维精细结构与孕震环境、活动构造习性与强震发生规律、构造变形机制与强震发生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设有构造物理实验室、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中心、流动台阵地震学研究中心等 4个研究单元。现有工作人员 35人 ,其中研究员 1 4人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2人 ) ,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1 1人。实验室通过依托单位接受地质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招收固体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现有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30余人。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构造物理学方面拥有构造变  相似文献   

19.
泥炭样品不同有机组分的~(14)C测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金辉  彭贵 《地震地质》1997,19(3):86-280
分别用NaClO、NaOH溶液、Na4P2O7和NaOH混合溶液和有机溶剂对采自延庆盆地大王庄两个泥炭样品进行前处理,每个样品获得10个不同有机组分,对这些有机组分的14C年龄测定值进行对比。以探讨泥炭等样品不同有机组分14C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首次提出用石笋中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由降雨量和降水气团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气候历史,从而为研究分辨率古季风气候信息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Hendy准则,洞穴温度,研究区水系的δ^18OH2O值以及温度公式,证实了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CaCO3-H2O之间存在同位素平衡分馏,对采自石花洞的石笋样品进行了分辨率约在25a的δ^18O和δ^13C的分析测量,从而得到3000a以来,北京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