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 用 实 时 资 料 和 中 央 气 象 台 提 供 的 副 热 带 高 压 资 料 , 对 2 0 0 3 年 汛 期 陕 西 暴 雨 和 5 0 0 h P a 副 热 带 高 压 的 活 动 特 征 关 系 统 计 分 析 , 并 对 E C M W F 、 T 2 1 3 数 值 预 报 产 品 对 副 高 的 预 报 能 力 作 了 客 观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汛 期 7 、 8 、 9 月 副 高 偏 强 , 副 高 脊 线 在 2 5 ~ 2 8 ° N 、 西 脊 点 在 1 0 4 ~ 1 1 2 ° E 进 退 , 是 陕 西 关 中 陕 南 多 阴 雨 、 暴 雨 频 繁 的 主 要 原 因 ; 陕 西 连 续 暴 雨 产 生 于 副 高 脊 线 沿 2 5 ~ 2 8 ° N 持 续 西 伸 、 持 续 东 移 经 过 1 0 5 ° E 时 段 。 E C M W F 对 副 高 的 进 退 、 热 带 气 旋 路 径 预 报 准 确 率 较 高 。

  相似文献   

2.
李新芳  卫鹏 《四川气象》2003,23(2):19-19,21
分析西太平洋副高与洛阳地区暴雨的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南撤,直接影响了暴雨的分布,并且分析了副高周期性跳跃、振荡。此外对副高等高线分布与暴雨产生的区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一个全球谱模式作数值试验,研究了1979年6月中蟾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的中期天气过程中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理想热源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想热源的作用大约在4天以后可以影响我国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环流;理想热源在热带洋面上产生的扰动首先沿副高南边的东风气流向西北方向传播,到中纬西风带后分为两支,一支继续向西北方向传播,另一支转向东北偏东方向传播,两支扰动的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46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资料、四川地区123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集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四川地区夏季旱涝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太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西部经常出现"西旱东涝"或者"西涝东旱"的异常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北界位置与四川盆地东(西)部区的旱涝之间存在很高正(负)相关关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的异常变化对应着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从而影响四川盆地东部区及四川盆地西部区的旱涝变化。  相似文献   

5.
1998年8月19-20日发生四川盆地北部的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弱切变上产生的,为历史上少见的疑观暴雨,本文通过过对这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发现湿位涡水平分量表示的非地转特性,能反映位涡分量可弥补的暴雨预报中天图分析难以判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四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设计了一种根据网格点高度值拟合副热带高压强度、西界、北界 3种指数的方法。根据这个方法 ,利用重建的 1880~ 195 0年 5 0 0hPa月平均高度序列 ,计算了 195 1年之前 70a的副热带高压指数 ,与 195 1~ 1999年的实测指数合成一个 12 0a的序列 ,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与年代际变率。  相似文献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NCEP资料定义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并对这两种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分别与Nino3指数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副高强度指数、脊线指数都存在年际尺度的变率,而且与Nino3指数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引起副高年际变率的机理作了尝试性探讨:在年际尺度上,副高脊线位置首先出现异常南移,同时副高强度减弱,副高南侧正的西风距平加强了赤道纬向西风;异常的西风使得暖水向东传播,约2个月后Nino3区海温异常升高并西传,其后约1个月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中太平洋海水升温的同时加热大气,在。Hardly环流作用下,约3个月以后,副高开始增强。  相似文献   

8.
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3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和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TC频数偏多年份,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副高强度偏弱,副高面积指数偏小;频数偏少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副高强度偏强.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弱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西伸脊点更偏东些.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1980年7月29日—8月16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南和1983年7月16日—8月12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北的两次季节内副高中期进退过程的环流特征和加热差异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东亚季风与对流活动、副高进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山东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盛夏7、8月及夏季(6~8月)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和同期山东降水场分别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度场时间系数的大小选取特征年进行高度场合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异常对山东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北时,对应山东多雨;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时,山东少雨。此外,南海、菲律宾等地高度场的异常与副高的位置、强度间有重要的关系。当前者处显著的正距平时,副高强度强、西伸明显;当前者处显著的负距平时,副高强度易偏弱、但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19日陕西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天气学、动力学、能量学角度 ,对 2 0 0 3- 0 9- 1 9陕西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 ,分析了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及 Q矢量分布的特征。这次暴雨主要受高原槽和低涡切变影响 ,在散度场上具有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 ,且 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相对应。可为暴雨的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陕西2003年盛夏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时资料和 T2 1 3数值预报产品 ,分析了 2 0 0 3年 7月 1 3日和 1 5日陕西连续性暴雨 ,结果表明 :活跃的副高是造成大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系统 ,70 0 h Pa低涡切变线、偏南急流持续出现为暴雨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暴雨落区在高空急流的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左前侧辐合区、低涡东部的重叠处 ;70 0 h Pa 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the 500 mb circulation field over East Asia was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a stepwise regress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June to August) rainfall in China and 500 mb level heights. As a result of this study, three indices for the subtropical high, the longitude of the west border, and the latitude of the north border and intensity for the period AD 1471–1980 were extracted from reconstructed 500 mb level heights.The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indices for last 500 yr;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minent cycles are 22-, 36-, 55-yr and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among these the latter is more significant.The long-term variations of the 10 yr average 500 mb level heights and subtropical high indices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tness variation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14.
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过程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建平  朱建磊 《气象学报》2008,66(6):926-939
利用1979—2006年多年平均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和逐候CAMP降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探讨了晚春初夏季节转换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发现晚春初夏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在向北移动过程中存在一次显著的南撤过程,之后西太平洋副高发生第一次北跳,南撤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高层和低层,南撤生命期可达2周,且高层的南撤过程结束时间比低层的南撤过程开始时间早约1旬,这为预测低层副高南撤及其第一次北跳提供了有意义的前期信号。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的同时伴随着一次显著东退过程。在低层副高南撤结束后(约5月底),由于气温经向梯度的变化使副高脊轴倾斜发生反转。\n晚春初夏的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与亚州夏季风爆发、强对流活动和降雨带的移动变化关系密切。在对流层高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的中后期(约4月底),夏季风在安达曼海和临近孟加拉湾爆发。在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开始后,南海夏季风开始爆发(5月14—15日);南撤过程结束后(6月初),印度夏季风爆发;在副高脊线返回日后(6月中),东亚夏季风爆发。西太平洋副高南撤过程不同阶段的建立时间为预知亚洲不同地区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n此外,在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南北两侧存在两支强的雨带,与副高主体控制的少雨带构成一个典型的“湿干湿”三明治雨型,这个雨型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任广成  谌莉 《贵州气象》2007,31(1):19-22
利用1951-2005年贵阳春季降水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各种环流特征量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异常变化对贵阳降水的影响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发现: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与贵阳降水存在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前期冬季北半球副高及北半球各副高单体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前期夏、秋季NINO 1区,秋、冬季NINO4东区,冬季NINO 2和NINO 3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预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盛夏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除存在强大又稳定的太陆青藏高压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是对流层大气中深厚的高压实体. 这是两个既独立又有紧密联系的高压系统. 本文研究指出,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环流调整,促使两个高压相向或相背而行,调整到一个位置或者分离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另一种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存在,副热带地区环流作新的调整,大陆青藏高压东移与副高合并. 本文还分析太平洋中部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指出两者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制约关系如何,有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独立性、显著性和滞后性角度分析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生成数(WNPTYF)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 结果表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SST与WNPTYF相关显著, 且独立于热带东太平洋SST(或ENSO)对WNPTYF影响;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年际变化对WNPTYF年际变化的指示能力相当或超过热 带东太平洋, 综合两者的影响预测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变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对WNPTYF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 前期相关显著而同期相关不显著。这种滞后性意味着其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SST对WNPTYF的影响并不是通过SST的持续性, 而很可能是通过南半球大气活动的持续性及异常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而影响到夏季的环流, 最终影响WNPTYF异常。这种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05. 6”华南强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加热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2005年6月华南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变动特征及其与加热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化和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有密切关系.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2005年6月副高北侧的加热区很强,而南侧赤道辐合带(ITCZ)没有相当强度的对流;伴随着副高北抬,其南侧均有明显的对流潜热加热向北伸展.副高西侧的加热基本上都大于副高纬带内的加热,副高的每一次西伸都伴随着西侧加热的显著增强,并且加热增强先于副高西伸.对流层中层,副高北侧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基本上都大于气候平均值,不利于副高北进;而南侧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均小于多年平均,有利于副高南侧反气旋性涡度异常增长,从而有利于副高南退.2005年6月下旬副高西伸之前,副高西侧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基本上都高于气候平均状况,有利于副高两侧反气旋涡度增加,从而诱使副高随后西伸;而东侧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大多数时间都低于气候平均状况,使得副高东侧气旋性涡度增加,有利于副高西伸,对流层低层也具有类似特点.因此在南北两侧加热和东西两侧加热的共同作用下,2005年6月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南偏西,从而有利于雨带在华南地区维持.  相似文献   

19.
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南亚高压和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的季节变化及盛夏两类型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和西风急流中心都有从冬到夏的西移北进和从夏到冬的东退南撤,急流中心位于南亚高压中心北侧。东亚夏季风盛行期间南亚高压中心的北移提前于西风急流中心的北移,二者的强度呈反相的季节变化。一般情况下,伊朗高压对应西部急流型,青藏高压对应东部急流型。典型东、西部急流年份中高纬气温及高度场的差异表明气压梯度力强弱对比是急流东西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南亚高压的位置基本上决定了急流中心的型态,但由于南亚高压具有"趋热性",而急流的移动符合热成风的规律,因而二者的热力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东部海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82,6(2):148-156
本文根据1957—1976年太平洋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和海温资料,分析了赤道东部海温与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的时滞相关。发现赤道海温的变化,就北太平洋而言,主要是受该洋东南部低层副热带及气旋的控制,而赤道海温对副热带高压的反馈,主要是发生在太平洋中部对流层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地区。赤道海温向副热带反气旋调整的时间平均为二个月左右,而副热带高压向赤道海温调整的时间平均为四个月左右。前者比后者更快。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整形成了一种闭合的负反馈过程。整个过程约历时22个月左右,大致相当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