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小波理论在地震勘探领域中的“时变滤波(去噪)”、“信号分离”、“地震成象处理”、“高分辨处理”、“数据压缩”等诸多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小波理论在“波动方程求解”、“求取地层反射系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与地震初动震相相比,后续震相包含有更为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因此逐渐地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中得到重视。文中以赵大鹏等最近的层析成像研究为例,介绍了通过增加后续震相到时信息得到的新的层析成像研究成果,包括通过使用反射波,仅用两个地震台站就可以进行地壳成像研究;深度震相到时的增加,拓宽了区域成像范围,成功实现了台网外部层析成像;随着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更丰富的各种后续震相到时,对后续震相的认识和使用促进了全球体波走时成像的发展和对地球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地震学相关领域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后续震相能够被拾取并被应用到成像研究中,这将大大提高对地震波形信息的挖掘,提高对研究地区下三维结构的认识,极大地促进地震层析成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小波变换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定义及小波变换的性质,特别介绍了零通小波的理论及其如何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及处理,得知用小波变换可以划分地层厚度为λ/6的顶底界面的反射复合波,使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大为提高。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某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7.
8.
9.
介绍了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和浅源极远震的震相特点。由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反映在三分向地震记录图上的初至震相振幅比的差异,归纳出由地震初动判别地震类型的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出如何判别PKS震相、如何由PP推S、由SS反推PP震相,以及根据地震面波的到时,通过《Rm-P》表来验证震中距等几种识别极远震及其震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 ,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 ,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 ,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 ,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 ,据此 ,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 ,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 ,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波变换井震联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处理,实现互补,从声波测井或密度测井资料中,提取高频及低频信息,提高地震记录的主频,展宽地震资料的频带,进而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地震记录作多尺度分解,适当地选择小波函数的参数,可以改变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使之接近谱白化,本方法的特点是参数容易选择,运算速度快,处理之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是 利 用 已 知 测 井 资 料 ,通 过 数 学 方 法 模 拟 实 际 地 震 记 录 的 一 项 技 术 ,其 主 要 用 途 是 :鉴别 反 射 波,识 别多 次 波 ,建 立 地震 模 型 。该 技 术 在 铁法 矿 区 地 震勘 探 中 的 应用 ,优化 了 地 震 勘探 设 计 、提 高 了 采 集 及解 释 精 度、准 确标 定 地 质 层位 。 相似文献
14.
WU Yuan-yuan LIU Cai WANG Dian WANG Shi-yu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Z2)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Hilbert变换为基础的信号分析方法丰富了探地雷达的观测参数,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更多依据。Hilbert变换针对的是“窄带”信号,对噪声非常敏感,而探地雷达信号不可避免存在噪声,且在频散介质中传播发生频散,其信号有一定的带宽。应用时一频性质较好的小波变换定义相位,较好的克服了这些问题,该方法采用连续复小波变换将探地雷达信号分解为实部和虚部,进而定义相位。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学形态学和稀疏信号理论为依据,采用形态分量分析(MCA)方法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应用MCA方法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字典,从地震数据的特点和计算复杂性出发,选取UWT字典和Curvelet字典,一个用来稀疏表示地震数据的局部奇异部分,一个用来稀疏表示地震数据的线状变化部分。采用BCR算法求解目标函数,通过将数据分解为形态特征不同的2个分量,舍弃在字典中不能有效稀疏表示的随机噪声来达到去噪目的。作为一种二维去噪方法,MCA去噪方法在时间和空间方向上都具有很强的随机噪声抑制能力;由于UWT字典和Curvelet字典能够比传统的小波变换有更强的稀疏表示能力,MCA去噪方法对有效信息的损害较小,是一种保真保幅的去噪方法。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中多普勒效应可以确定地震的破裂面等,说明对多普勒效应的研究有实际意义,但目前确定地震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效应的方法并不成熟。在研究多普勒效应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用小波变换确定地震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效应的方法。选择位于汶川地震断层滑动前方的若干台站对台站最初时段的地震记录进行小波变换时,发现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小波谱高频幅值明显大于小波谱低频幅值;说明虽然存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仍使得小波谱高频幅值增大。选择与汶川地震断层垂直方位的若干台站对台站最初时段的地震记录进行小波变换时,发现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小波谱高频幅值迅速降低,震中距大到一定程度后低频部分的小波谱幅值会明显大于高频部分的小波幅值;说明在该方向上,介质对地震波的高频吸收衰减起主要作用,没有发生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的近似周期检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小波变换引入随机水文过程的研究领域,根据水文现象的物理成因,通过对水文旬进行小波变换,借以测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并利用F检验最终确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计算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确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准确性较高,是一个较邹的确定水文序列近似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