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10卷4期刊登了该刊编辑斯波尔采访美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教授艾伦的对话,主要涉及了地震预报的职责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第10卷6期刊登了希尔(Mary Hill)撰写的题为《加利福尼亚地震安全委员会》的访问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预报的部分译载如下:斯问:你对地震预报的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5.
对于地震预报,或者更严格地说是地震警报,将会有什么样的公众反应呢?近年来,由于具有科学根据的可靠的地震预报逐渐趋于实现,地震预报对局部社会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在东海-伊豆半岛-关东地区,近十年来已经好几次把有关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假警报偶然地透露出来,这些事件发生时的经验为研究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震分布及地质构造确定了滇南地震带的范围,研究了该带1971年至1980年小震活动,着重分析了三次中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一些常用测震学预报方法在几次地震之前的异常形态一致,每次地震之前几种方法的异常时间同步,从而提出该带5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指标为:在应变积累已达到相当于5级以上地震的背景下,应变释放连续四个月以上加速,平均释放速率达到0.3×16(?)/月以上,M_L≥2.5的月频度达到8次以上,月最大震级超过4级,“断层面总面积”半年积累超过70,小震活动表现为密集——平静——回升之后,该带在1—2个月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7.
美《科学新闻》1979年4月第115卷17期刊载了题为《国际上对地震预报的看法》的报道,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刊《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10卷3期登载了题为《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地震发生的重复率如何?》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华莱士(R.E.Wallace),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估计科学讨论会概况的续篇,扼要介绍了各国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地震预报的社会响应问题的看法,谈到地震的社会对策、包括学术上的对策、技术上的对策以及应急服务、救灾和震后恢复,还涉及地震预报的社会对策,包括对预报能力的评价,在科学家与政府间建立转换机构,其中尤其强调了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要求建立一套评价预报可信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定机构,以使科学家们能放手大胆地探索预报地震的奥妙。  相似文献   

10.
日本1980年出版的《地震预报研究论文集》第221~223页刊载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的大塚道男的题为《地震预报与社会》的文章,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2008,28(1):1-18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 科学性和社会性。 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 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以预报经验为借鉴。 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 中、 短、 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 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 此外, 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我国长,中,短期地震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认为,我国地震大形势,长趋势判定的技术思路和主要方法目前是统计,类比和外推,它不能揭示地震活动的活跃或平衡的本质,有时出现失误和偏差,地震活动长趋势实质上是个地震动力学问题;中期预报的主要困难是地震何时发生和是否发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类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均较低,准确的时间报难以达到;短期预报的主要难点是发震地点的不确定性和地点预报的复杂性,现“以场求源”思路受到挑战。作者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证实岩石剩余磁化强度随施加的应力而变化,并首次发现剩磁的变化具有低压时与原有微裂隙的闭合以及高压时与新裂隙的生成有关的特点,在岩样临近破裂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地震的地磁前兆时,应注意孕震区介质微观上的完整性及应力-应变关系,并注重观测与前震相关的地磁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微破裂对岩石剩磁的影响——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证实岩石剩余磁化强度随施加的应力而变化,并首次发现剩磁的变化具有低压时与原有微裂隙的闭合以及高压时与新裂隙的生成有关的特点,在岩样临近破裂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地震的地磁前兆时,应注意孕震区介质微观上的完整性及应力-应变关系,并注重观测与前震相关的地磁场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孙晓丹 《华南地震》2001,21(4):64-72
以新疆多次地震预报实践为依据,在客观展示其内容并扼要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对部分地震预报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一方面当今地震预报实践的客观水平远低于现实要求,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对地震异常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另一方面大地震前普遍的、显著的可观测征兆的存在,使我们有可能通过系统论等认识论思路,提高现实地震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者的社会贡献──对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盖勒作为9月1日防灾训练的一环,日本在1993年也召开了以东海地震为对象的“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并就是否有必要发布警戒宣言的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想借此机会再次指出现行地震预报计划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中所涉及的“地震预报类型设定”、“地震预报发布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也成功的预报了一些地震,但同一观测环境下,同物理量观测不一致的问题存在,不容忽视。文中分析了由此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9.
据美联社丹佛1977年2月24日电,今天宣布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警告说,在那些被告知处于破坏性危险的地区,成功的地震预报将拯救许多生命,但也将引起“严重的经济肖条和社会动乱”。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这项为期二年的研究是由一个社会学和物理学家小组在科罗拉多大学的行为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震学会讲演预稿集》1979年第1期刊载东京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力武常次撰写的题为《地震预报的比较》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