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提出天气预报人员应运用科学决策的原理,指导天气分析与预报制作的思维过程;用天气学、数值预报、气候学、卫星气象学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降雨进行诊断分析,归纳出中雨以上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的应用。并进行了前期天气形势特征分析。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中雨以上降雨天气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
陶诗言 《气象》1977,3(1):26-29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现将目前我国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一些方法、思路、依据的原理、步骤以及预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括的介绍。 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已有100多年历史,自从有电报后,各地同时间观测的气象资料能及时集中到各国的气象中心,分析出天气图。从天气图上看到有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数值天气天气预报作为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日益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切和重视,作为天气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应用。一、数值预报的产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以后逐渐发展起利用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但是把天气预报建立在物理、数学基础之上,制作定量的天气  相似文献   

4.
陆家琏 《气象》1981,7(3):31-31
制作天气预报,首先必须了解过去和现在大气演变的情况,以便根据气象学等原理推断其未来的变化。在现阶段,表达大气演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仍是天气图。 天气图是根据各地的气象要素实况绘制而成的。如何把世界各地千变万化的气象情况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一起呢?在当前的通信条件下,只能通过电码的译转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探空电码和绘图报电码就是观测员和预报员之间进行技术对话的语言,它主要是为了分析天气图而制定的。 在天气图分析中,除必须分析形势场外,还须划出各种天气区,以便具体分析形势和天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例如大范围的坏天气,通常是和锋面、切变线、高空槽、低涡等相联系的。根据天气区的变化,结合高空和地面的风、温度、露点,3小时变压等的分布,即可确定锋面的具体位置和性质。从锋面附近的天气演变可以分析出该锋面对天气的影响程度,制作预报时可参考实况推测  相似文献   

5.
天气预报文本自动生成是天气预报科学化、客观化、高效化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天气图编辑器,可使预报准确性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天气图编辑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以及在本系统原框架基础上,对其主要功能模块实现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并对图形编辑器与文本生成器之间的数据接口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气象学的主要任务之—就是预报天气。人类最後要控制天气,但首先应该并需要了解天气、预报天气。 到现在为止天气预报一般的技术或方法仍是定性的,半经验的。这种预报和其他科学如天体力学、潮汐上的预报比起来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天气预报上现在不但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9,(1):22-22
目前日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不管是根据值班人员的经验做预报或采用数值预报,都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天气图上所反映的天气系统一般都具有一千、二千公里以上的范围,但在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天空,直径仅在30公里左右,实际的天气却是经常受天气图上表示不出的那种中小尺度现象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1前言 雷暴预报在航空天气预报保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雷暴天气形势的分析则是预报雷暴的重要基础,在探讨长春机场雷暴成因的进程中,根据1996年-2002年7年问6—8月观测资料,采用历史天气图,普查造成雷暴天气系统地面和高空气压场、温度场的配置特点,通过分析天气系统的移动演变,逐一追踪造成雷暴的天气系统,在分别确定共计138天造成雷暴天气系统类型基础上,将造成长春机场的雷暴天气系统概括为7种天气形势类型(详见表1)。  相似文献   

9.
读图     
正可预报性新图像:2D化1969年,著名气象学者洛伦兹提出天气气候可预报性的时限为16.8天,随后大约2周的天气预报可预性被补充进现代气象学的经典内容中。2016年初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上,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学者,从天气气候预报信号等视角,重新审视了可预报性问题,图解了新的可预报性:可预报性随预报系统的空间尺度和预报量的2D分布——预报技巧新蓝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极考察的业务天气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极考察活动的业务天气服务始于1984年,这种天气服务包括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南大洋考察提供天气预报及服务。中国气象人员在南极现场利用南极气象中心发出的传真天气图(实况和预报),极轨气象卫星云图,并考虑当地单站气象要素演变及统计预报结果进行天气预报,为中国南极考察活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提高市台对县站指导预报能力,针对当前天气预报水平和资料条件,我们在天气形势分型的基础上,分析、统计各天气型同各片降水量分布的关系。通过相邻各区(县)降水量的交叉相关分析,按照相关较好的原则确定分片结果。然后,按照不同天气分型的各片,根据天气图预报指标和降水数值预报的统计解释,建立了淄博市分片、定量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晓岗  占丰兴 《气象》1992,18(7):24-27
引言 七五期间,江西省初步建成了STYS系统,完成了以中速通信、实时资料库、图形图像库和局地网络等为基础的省级气象实时业务服务系统,开发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业务系统。以气象卫星资料、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灾害性天气联防为基础的短时天气预报业务得到加强,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初步改变了单一依靠天气图作预报的状况,我省的天气预报正向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要手段,以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为基础,各种信息和方  相似文献   

13.
中尺度天气的高空地面综合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尺度强天气的预报能力非常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业务预报中,缺乏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本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试行的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方法。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主要利用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资料,分析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包括高空综合图分析和地面分析。在高空分析中重视风、温度、湿度、变温、变高的分析,并通过将不同等压面上最能反映水汽、抬升、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状况的特征系统和特征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形成综合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反映产生中尺度深厚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潜势的高低空配置环境场条件。地面分析包括气压、风、温度、湿度、对流天气现象和各类边界线(锋)的分析。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试验表明,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已经成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数值预报,特别是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500百帕48小时和72小时形势预报,基本解决了短期预报的形势预报问题.预报员可以根据形势场作出未来24小时、48小时的天气预报.天气的变化有持续性,也有突变性,因此需要随时根据雷达、卫星云图和每3小时一张的地面天气图跟踪天气系统,及时作出补充订正预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准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丰富的观云测天的经验。现代气象学的常识也告诉我们,云是大气中各种物理因素互相影响共同运动下的产物。不同的云可以反映不同的天气系统,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云天变化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直观的“天气图”。 本文介绍的上海宝山地区冬季一次连阴雨前的云天演变,虽有其季节上和地方性的特点,但用云的系统演变来反映天气系统的性质、来向、强弱、进退、快慢,进而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却带有普遍的意义。 我们希望大家都来摸索总结本地云天演交与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县站天气预报,建立我们自己的天气学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根据实践经验,把测到的地方性云类与天气的关系联系起来,然后用天气学、气象学的基础知识,论述地方性云类出现特征与天气变化规律及在预报中应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于制作单站和区域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和预报服务工作的不断开拓,我们不但要作好本省的天气预报,而且要作好西北区的天气预报;不仅要作好定时的预报,还要随时为有关单位提供预报服务,特别是遇有灾害性、重要性天气时尤应如此。这样,用常规天气图预报方法作预报往往比较困难。为充分利用数值预报传真图上的预报信息,我们采用日本东京发送的 FSF E02和 FUF E502预报图(以下简称 E02和 E502),来预报西北区中雨以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过去100多年,天气预报经历了两次跃进:第一次是地面和高空天气图的绘制和应用(空间上的跃进),第二次是数值预报的实施(时间上的跃进)。经过这两次跃进,天气预报已经走过了从经验和定性描述到今天定量计算的一门数理学科。洛伦兹发现大气混沌现象后,天气预报正在经历从单一确定论到多值概率论的第三次跃进(观念上的革命),并试图通过量化或简化不确定因素来提高天气的可预报性和降低预报的不确定性。重点介绍两种现行的量化或简化不确定因素的做法:一是直接面对问题(量化),即用集合预报的方法,定量描述预报的不确定性,使之成为预报的一部分,让用户在决策时科学地应用更全面的预报信息;二是绕开数学上的难题(简化),把大气变量分解为瞬变气候与瞬变扰动两个部分,用瞬变扰动建立与异常天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王慕维  余志敏 《气象》1982,8(12):37-39
天气雷达能及时探测到较大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及其变化的信息,这对作短期天气预报非常有用。尤其是一些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空间尺度较小,生消变化又迅速,仅用常规天气图往往难以分析和预测。然而,天气雷达却能对这些系统进行仔细的探测和追踪,并对它们的短期预报和警戒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情报。所以,近年来在一些局地灾害性天气预报中,愈来愈多地应用了天气雷达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朱抱真 《气象》1983,9(6):40-44
一、数值天气预报的提出和首次试验 一百多年以前,自从有了天气图分析以后,天气预报技术开始走上了科学的领域。长期以来,天气预报方法是根据预报员所掌握的气候背景、天气变化的理论知识、统计关系以及个人经验加以综合的,因此预报结果常因人而异,天气预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的,而不能成为精确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