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坡折带十分发育,具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侵蚀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在顺源方向具有多级特征,把坡折带按地理位置的差异分成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其中深部逆冲构造、继承性古隆起、盆内次级断层活动等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最主要的成因机制,坡折带发育规模与构造活动的大小、期次息息相关。由于构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范围内其活动强度的差异,所形成的坡折带具有明显的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与转化性等特征。同时坡折带在对地层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以及沉积体的纵横向展布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坡折带控制非构造圈闭的模式,对进一步寻找大规模的非构造圈闭或非构造圈闭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王英民  刘豪等 《地球科学》2002,27(6):683-688
在海相盆地和断陷湖盆中都发育坡折带,并对层序和沉积起重要控制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关注并被普遍接受。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坳陷湖盆中也发育坡折带,其成因带型丰富,可划分为构造坡折、沉积坡折和侵蚀坡折。并且分布广泛,表现为多级坡折的特点,在剖面上具有正向阶梯状组合、逆向阶梯状组合、沟谷组合、山梁组合和沟梁组合等组合样式;在平面上具有梳状组合、帚状组合、斜交组合、喇叭状组合和平行组合等组合样式。于一定构造背景下发育的一组有成因联系并具类似组合样式特征的坡折带可构成一个构造坡折域。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湖盆中共划分出6个构造坡折域。坡折带对层序、沉积和非构造圈闭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不同构造坡折域形成不同的水系和沉积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傅强  吕苗苗  刘永斗 《沉积学报》2008,26(2):186-192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期的深湖区域经过钻探发现多套厚薄不等的浊积岩砂体。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及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7期湖盆深湖区域发育的浊积岩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其中西南物源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深湖部位主要发育较粗粒滑塌浊积岩;盆地东北物源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的深湖部位主要发育较细粒滑塌浊积岩。弄清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中浊积岩特征及分布规律,不仅对大型陆相湖盆深湖区浊积岩的形成机理与发育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湖区浊积岩中油气的成藏机理研究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应力场与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沉积速率、碎屑组分和盆地充填样式等构造环境判别的综合分析,认为晚三叠世石沟驿地区为逆冲挤压构造环境,冲断带挤压挠曲作用形成前陆前渊拗陷,物源区为再旋回活动的褶皱冲断带.与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位于冲断带前缘的鄂尔多斯盆地为具石沟驿等前渊拗陷的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石沟驿地区逆冲挤压和六盘山地区整体隆升的构造背景揭示,牛首山一罗山一带的西缘逆冲带构成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西南部边界,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是盆地延长组边缘相沉积.上述认识有助于扩大鄂尔多斯西缘中生界和古生界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6.
在海相盆地和断陷湖盆中都发育坡折带,并对层序和沉积起重要控制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关注并被普遍接受。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及沉积微相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坳陷湖盆中也发育坡折带,按照在湖盆中的所处位置,可明显划分出深水沉积坡折与浅水沉积坡折两类,前者位于三角洲坡型前缘深水区,后者位于三角洲台型前缘或三角洲平原附近。研究表明,深水沉积坡折主要控制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等深水重力流砂体沉积,浅水沉积坡折主要控制正常牵引流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进一步研究认为,除对砂体成因类型具有控制作用外,深水与浅水沉积坡折对延长组中部砂体厚度变化、平面展布形态以及砂体物性变化也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讨论了坡折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延长组油气分布受坡折带与层序格架双重控制,坡上/坡下、高位域/低位域/水进域均能成藏,但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大多数都位于层序界面附近,要么受坡折带控制,要么受低位域砂体控制,或者二者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盆地的坡折带是重力流发育的最有利场所,湖盆发育有和陆坡特征相似的坡折带,开展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模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的龙虎泡—大安阶地具有明显的坡折带特征,且发育两级坡折。湖底扇是由沉积物重力流所搬运的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松辽盆地南部湖底扇主要由滑坡、碎屑流、浊流搬运的碎屑堆积而成。以松辽盆地为例,建立了短缓坡和长缓坡两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模式,两种模式的湖底扇和下切水道的形态和分布模式均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的坳陷型湖盆坡折带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类型及相组合分析法、地震反射特征识 别法在湖盆西南缘、东北缘识别出了深水坡折,分别是西南坡折和东北坡折。通过地层厚度变化率计算坡降对坡折点进行 定位,确定长7-长6沉积期坡折带的展布特征。西南坡折规模大,东北坡折规模小。坡折带具有明显的控砂作用,主要体 现在对砂体成因类型、砂体厚度变化以及砂体展布形态三方面。深水坡折之上发育三角洲前缘成因砂体,坡折之下以重力 流为主,多发育湖底扇、滑塌体体等重力流砂体,同时由于坡度的不同,西南坡折与东北坡折也发育不同类型重力流砂 体。同一物源形成的砂体厚度由坡折带上方至坡脚形成“厚-薄-厚”的变化趋势。坡折带上方砂体呈条带状及席状展布, 坡折带下方根据坡度陡缓以及距坡脚的距离不同而砂体形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古地貌恢复的角度出发,依据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原理,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地层厚度,从而确定了沉降中心;选取粒度矩法平均值这一参数,对同井位同层位的粒度值求平均值,将所得值投放平面图,获得粒度均值平面等值线图,湖盆中细粒碎屑物质的聚集区反映了古水流的汇合区,指示沉积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降中心位于马家滩-白豹-宜君一线,西南部镇原-崇信一线存在局部沉降区,盆地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晚三叠世差异沉降作用明显;而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正宁-合水-姬塬-吴起-志丹-太白-黄陵-黄龙一线围成的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延展,并以北西-南东为轴向两侧迁移,长10至长7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反映了受构造沉降速率控制,湖盆的沉积中心不断扩大,长7沉积期湖盆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
罗金海  畅莹磊  陈卓 《地学前缘》2022,29(6):314-32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为750~195 Ma。根据峰值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辉绿岩的形成年龄确定为224 Ma(晚三叠世)。辉绿岩反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处于类似大陆裂谷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三叠世西邻陇山地区发生的强烈碰撞后伸展作用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伸展构造环境。当时该地区岩石圈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为该地区后续的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晚三叠世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提高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地温梯度并加快了该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北美Bakken组致密油成功开发以后,致密油资源已成为各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地质背景、岩性特征、生油岩特征、储集条件等方面,将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构造背景、源储配置关系、生油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等方面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延长组的泥页岩平均厚度大于Bakken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致密油具有极其相似的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中凝灰岩夹层广泛分布,单层厚度一般为0.1~10 cm,局部可达1~2 m。在盆地南部铜川瑶曲镇新发现了单层厚约14 m的岩屑晶屑熔结角砾凝灰岩层夹透镜状碳酸岩。熔结凝灰岩SiO_2含量在47.09%~66.6%之间,呈中性-偏酸性特征;∑REE为(164.04~245.74)×10-6,LREE相对富集,总体特征表现为负Eu异常明显的右倾型曲线;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Sr、P为负异常,高场强元素U、Th为明显的正异常。碳酸岩中SiO_2含量较高,矿物组成简单,可能为壳源碳酸岩; Sr和Ba的含量较高,显示典型的火成碳酸岩特征。根据熔结凝灰岩的野外露头及岩相学特征,结合其分布特征,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相模式,认为铜川瑶曲镇的熔结凝灰岩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熔结凝灰岩源于火山弧高钾钙碱性岩浆源区,透镜状碳酸岩产生于碰撞造山过程中派生的引张大陆岩石圈断裂带,直接由岩石圈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而产生的碳酸岩浆侵入或喷发所形成,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是秦岭造山带印支构造活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耦合效应,该发现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常规储层物性等分析,系统的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及孔渗分布特征等,进而对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的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以微喉道为主,且储层流通性质的好坏主要受喉道大小的控制;储层内可动流体饱和度整体偏低。总体上,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显示为低孔-超低渗的储层特征。结合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的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等地质参数对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认为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最终可分为4类,并以Ⅲ类较差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油藏勘探的不断突破,对其物源方向和母岩区性质的分析尤显重要.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存在多个古陆,包括北缘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西南缘的陇西古陆及南缘的祁连-秦岭古陆等,它们都是盆地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源.通过碎屑组分、岩屑组分、重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长7段存在东北、西北、西及西南、南部4个方向的物源.轻、重矿物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母岩主要为太古宙—古生代中—深变质岩和中基性火成岩,西南及南部母岩主要为元古宙—古生代浅变质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为主,并混有一定数量的含长石较高的中—基性岩浆岩如安山岩、碱性玄武岩,母岩中太古代古老地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等问题, 通过常规矿物成分分析、重矿物特征、岩屑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剖面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地区主要受到3大物源主要控制,可进一步再划分出5个次级物源,即东北、北部、西部、西南、南部。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决定了盆地长6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沉积物源的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储层的毛细管力从而运移成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姬塬、陇东和陕北三个地区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特征、物性及运移通道的特征,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具体表现为,姬塬地区的双向排烃、复合成藏模式:即长7段优质烃源岩异常发育,生烃增压作用强烈,使得生成的烃类流体在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覆的长6-长4+5地层和下伏的长8地层中双向排烃,在多层系富集成藏;陇东地区的上生下储、下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存在较高过剩压力,下伏的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明显的要优于上覆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利于烃类大规模向下运移,在长8聚集成藏;陕北地区的侧向运移、上部成藏模式:长7段烃源岩在该区不发育,且上覆长6储层物性远优于下伏长8储层物性,烃类优先在长6成藏,长8油藏规模有限。这三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以长7为主要烃源岩的油藏的主要成藏机理,三者在油气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的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